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第4章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如英国《规划与强制收购法2004》明确提出, 城乡规划有责任实现城市永续发展的目标。政府 在实现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的目标,以及建
设永续社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四、 “和谐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和谐意味着对待一些事 物适度而平衡的态度。当今,和谐被赋予了更多 的现代思想,如社会公平、环境永续性、性别平 等、包容与善治等。 几千年的城市历史,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 历史,同时也是站在自然对立面的人类建设史。 人类面对未来的发展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城 市化停止于现在的状态,要么另辟蹊径创造“更 好的城市”来满足“更好的生活”。
2 、永续城市与和谐城市 永续发展的提出是为了应对危机,其核心诉 求是人类的生存;而和谐发展则是在永续发展的 基础上,创造更美好、更有意义的人类生存方式。
或者说,和谐城市是以永续性为底线,但又不满
足于人类生存的底线,而是追求更高境界的发展
模式。二者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3 、和谐城市的价值观
价值体系是政策目标形成的基石,它是最为 基础、直接和本质的。价值观关乎政策目标的形 成,一定程度上决定政策活动的开展以及政策结
果的走向。
对于城市规划而言,其实质就是依据价值观
对城市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预设。
3 城市规划价值观的确立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学科,一直是以保护和促进公共利
益作为其价值观。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健康与安全;方便
2 城市规划
不同国家和地区都以相似的方式规划与管理城市的土
地开发。城市规划泛指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有意识地管
理与干预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活动。 有组织的城市规划职业起源于19世纪末,并从诞生之日 起就致力于化解城市矛盾与危机,为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 提供解决方案。进入20世纪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问题与矛盾层出不穷,城市规划学科始终以增进公共 利益为基本方针。
•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正式 阐述了永续发展的理念,并建议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 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地球峰会” ,通过《环境与发展宣言》,标志着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了“永续发展 观念”,大会还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提出“永续发展包含了 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因素……”。
镇、乡和村等人居空间环境。
城市规划的任务
城市规划 是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 是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 的前提和基础 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任务: (1)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和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 (2)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3)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 续性; (4)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划,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发展目标相 一致; (5)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
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强调城市不是站在自然环境的对立面
的一个人工环境,他应该成为自然整体系统中间的一个部
分,它不再是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费者”,而应该是生 态系统循环中间的一个环节,它不仅以理性和智慧最大可 能地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费,更应该能够成为自然资源和能 源生产和再生产的场所。
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强:调城市中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社会集团
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调、稳定地永续、和
谐发展。
二、 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价值观
人类的有意识活动都是目标导向的。 不同的人类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体系。 城市规划目标在城市规划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1 城市规划的目标 本质上来看,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消除或抑 制发展的消极影响,并增进积极的影响。 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般目标(J.M.levy):(1) 健康;(2)公共安全;(3)交通;(4)公共 设施的提供;(5)财政健康;(6)经济目标;
3、 永续住区与永续城市 《全球21世纪议程》把人类住区的发展目标总 结为改善人类住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和所 有人,特别是城市和乡村贫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伊斯坦布尔人居宣言》确立了两个全球目标,
即保证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和使人类住区更安全、
更健康、更舒适、更公平、更持久,也更具有效
率。
从永续发展这一视角来看,城市即符合人类 住区的普遍特征,又具有某些独特的属性。 永续的城市发展,应当是居民安居乐业,公 共服务设施健全,教育设施得当,土地使用合理, 交通便捷,环境美好,城市发展协调,人类能够
之间的社会和谐,重视区域中各城市之间、城市中不同文化
背景和社会集团之间居民生活的和谐; 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强调保持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的延续 性,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生活方式,促进新技术在城市发展 中运用并使之成为大众服务,努力追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 新的科学技术运用之间的协调。
4、和谐城市的“柱锥模型”
1 规划 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于“规划”的定义各有侧 重。 一般而言,规划是一种有意识的系统分析与 决策过程,规划者通过增进对问题各方面的理解 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并通过一系列分析决策保证
既定目标在未来能够实现。
德罗尔认为:“规划即拟定一系列的决策以指导未来
的行动,并最终实现既定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决
第4章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由NordriDes的目标和价值观 三、永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四、“和谐社会”作为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
一、 城市规划的任务
规划并不仅仅存在于城市发展领域,而是遍 布于各个行业和领域,甚至于我们的生活中。 规划(Planning),是一个被普遍使用的术 语。
• 人类对永续发展的认识可追溯到两百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 (1798年)《人口学》中提出了人口增长应与经济增长和环境资源 相协调的观点; • 二战以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在这样的背景 下,人们开始反思与质疑增长与发展的关系,1962年,美国学者卡 森发表了《寂静的春天》引起了世界范围关于人类发展观的讨论; • 1972年,美国学者沃德(Barbara Ward)和杜博斯(Rene Dubos )发表《只有一个地球》,将人类的生存与环境统一到了永续发展的 语境下。同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明确提出“持续增长 ”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理念。还是1972年,联合国在斯 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行为计划》。
(7)环境保护;(8)再分配的目标。
2 价值观影响城市规划目标的形成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行为 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 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
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
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为带有稳
定的倾向性,它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及重要
划的基本价值观。
三、 永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1、永续发展的概念和思想形成 永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也被 称为可持续发展,定义是: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它主要包含两个重要的概念:“需要”+“限制”
在永续发展三角模型的基础上,建构和谐城市的柱锥模型。
当各方面的冲突最小化到一定程度,这样的
城市可以成为“永续城市”。“永续城市”构成
了“和谐城市”的基本面,也就是社会、经济、 环境各自发展,不相冲突。 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不冲突上升到相互 协同,实现了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环
境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这样的城
1、 “和谐城市”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 展
1997年50多位国内外规划师签署了《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于核心纲领 提出了三个和谐,即: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历史与未来的 发展和谐。 2003年春,在世博会高层战略思考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和谐城市”的理念。 2004年3月,同济大学世博会规划方案把“和谐城市”作为核心思想,使上海 2010年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规划上得以落实。 2008年联合国人居署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以“和谐城镇化”为主题; 2008年,联合国人居署出版了《和谐城市: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08/2009》, 正式以联合国文献题目的形式提出了“和谐城市”。 和谐城市就是在规划未来发展中应当探寻更为美好的城市生活的理想目标。
2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 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出的未来空间安排。 本质意义上来讲,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个 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在 实际工作中,城市规划的工作对象不仅仅是行政
级别意义上的城市,包括行政管理设置在市级以
上的地区、区域,也包括够不上城市行政设置的
与效率;公平与平等;美观与有序;环境与资源等等。尽 管这些价值观表述不同,但基本价值观是一致的,城乡规 划学科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城乡空间中居民生命财产的安 全保障”,这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底线,假如规划学科脱离
了这个底线,学科发展就会轻浮,规划学科必须坚持底线
上的课题开展、学者培养和组织投入。
不同时期的规划基于其所处的特定背景和认 识水平持不同的价值观,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 展和技术的进步,永续发展正在逐渐成为城市规
在生态系统承受范围之内,充分利用资源,人类
与自然协调、健康发展的发展。
4、 城市规划与永续城市发展
城市的前途决定了人类的前途,城市的发展必须走向
永续。
实现城市的永续发展,城市规划承担了特别重要的历
史使命,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将城市从
威胁地球生存的问题来源转化为解决全球问题的答案所在。 世界各国的规划界都在为此而努力,并将其确立为专业发 展的基本价值观。
策集合与新的追求目标”。 麦克劳林认为:“规划就是建立一整套广泛且具体的 目标,并通过个人和集团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减少 其消极外部性同时引起物质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霍尔认为:“规划是指设计一个行动序列,以保证既 定目标得以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