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人墓碑记》知识点

《五人墓碑记》知识点

《五人墓碑记》知识点复习
一、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止” 同“只”,不过
2.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赀”同“资”,资财,钱财
3.蹈死不顾,亦曷故哉?“曷”同“何”
4.独五人之皦皦,“ 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这里指名声显赫
二、古今异义词: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为”古:两个词——品行+成为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私人”古:自己人,此处可译为“党羽”、“爪牙”
今:个人
3.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颜色”古:脸色今: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5.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非常”古:异乎寻常今:副词,十分,很
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首领”古:头颅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8.吴之民方痛心焉
“痛心”古:痛恨今:极度伤心
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慷慨” 古:胸怀大志或情绪激昂今:大方,不吝啬
三、实词解释
1.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
2.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
3.其辱人贱行(名词,行为)
4.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动词,比较副词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
5.斯固百世之遇也(副词,实在,真是)
6.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
7.慷慨得志之徒(名词,一类的人)
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形容词,空)
9.抶而仆之:笞打,鞭打
10.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名词,声名)
11.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捆缚
12.呼中丞之名而詈之:斥骂
13.不敢复有诛治:株连惩治
14.逡巡畏义: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15.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自缢;绳圈
16.户牖:门;窗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承接。

去今之墓而葬焉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抶而仆之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2) 连词,表修饰。

其疾病而死
则噪而相逐
2.以
(1) 连词,表目的。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亦以明死生之大
(2) 连词,表修饰。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3) 介词,表凭借。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6) 介词,因为。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3.焉
(1) 兼词。

激于义而死焉(于之,在这件事上)
(2) 代词。

去今之墓而葬焉(代五义士)
4.之
(1)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4) 动词,去,往。

佯狂不知所之者
(5) 代词。

人皆得以隶使之(指代他们)
6.于
(1) 介词,表被动。

激于义而死焉
不能容于远近
(2) 介词,向。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3) 介词,在。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7.为
(1) 动词。

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
(2) 判断动词,是。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3) 介词,替,给。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三、词类活用:
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墓,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2.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名词动用,出任……巡抚)5.缇骑按剑而前(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7.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记,名词动用,作记)
2.亦以明死生之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明)
3.不能容于远近(远近,形容词用如名词,远近的百姓)
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先,形容词用为名词,先导、表率)
2.安能屈豪杰之流(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
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仆,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4.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名词动用,用盒子装)
四、特殊句式
1.谁为哀者?
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应按“能不易其志之缙绅”顺序翻译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6.不能容于远近
1.公之逮所由使也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断头置城上
3.激昂大义
五、翻译句子
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1、但这五个人生于民间,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
2.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也用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

3.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3、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有志之士的悲叹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