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一步之遥》 测试题 教科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一步之遥》 测试题 教科版

第九课第一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认为未成年人严重的不良行为是()
①向父母要钱买小食品②吸食、注射毒品③与同学一起打扑克④参与赌博、屡教不改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乔丽是初二学生,开个体饭馆的爸爸以“女儿早晚是人家的人”、“上学花钱不挣钱”、“饭馆正缺人手”等理由,非让乔丽退学到饭馆帮忙不可。

你认为乔丽爸爸的行为是( )
A.合情合理合法的行为
B.为了乔丽健康成长的合法行为
C.违反义务教育法的严重违法行为
D.侵犯乔丽受教育权的违法行为
3.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罚当罚性
C.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D.刑事违法性
4.陈某深夜潜入某单位偷窃价值近5000元的物品,被当地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

对此,下列看法错误的是()
A.人民法院对陈某判处刑罚的依据是刑法
B.陈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C.陈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受到的是刑法处罚
D.1年有期徒刑是附加刑,1000元罚金是主刑
5.小黄因偷窃同事的手提电脑被公安机关破获并逮捕,法院认定其已构成盗窃罪,但因其未满16周岁被免予刑事处罚,带回家有家长进行管教,于是他到处宣扬说:“受到刑法处罚才是犯罪,一般违法无所谓。

”对此,正确的观点应该是()
①小黄未受到刑法处罚,他的行为不是犯罪②未成年人犯罪虽因年龄免于刑法,同样也是犯罪③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改正,会发展向犯罪,应高度重视④小黄的观点是对的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俗话所说的“从小偷针,到大偷金”,这句话告诉我们()
A.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B. 一般违法必然发展为犯罪
C.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本质是相同的
D. 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
7.属于一般违法和犯罪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违法行为②都有社会危害性③都触犯了刑法④都应受到法律制裁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8.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制裁。

关于法律制裁,你认为有道理的说法有()
①我国的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法律②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种③刑事制裁是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法律制裁
④民事制裁是最为严厉的一种法律制裁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9.材料:青年陈某不思进取,经常与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动辄殴打他人,曾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但陈某仍不吸取教训。

一天,陈某潜入某单位盗窃被抓获,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5年。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⑴陈某殴打他人和潜入某单位盗窃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⑵青年陈某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⑶我们青少年应从陈某的变化过程中吸取什么教训?
第九课第二框防微杜渐
单项选择题
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古语告诉我们
①必须依法制裁犯罪行为
②许多犯罪行为是从犯小错开始的
③有错不改就会铸成大错
④青少年要依法律己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D.①②③④
2.初中生陈某因经常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曾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但他仍执迷不悟,不
思悔改,后又因持刀抢劫他人的钱财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这一材料说明:( ) A.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于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
B.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受到行政处罚
D.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法处罚
3.学生周某因讲排场、比阔气,花光了生活费,便走上了连偷带抢的邪恶之路。

他在一年
中作案10起,盗窃、抢劫价值15万余元的物品,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周某在交待完问题后,
竟向公安人员说:“叔叔,我都坦白交待了,现在可以走了吧,我还要参加考试呢。

”周某后
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9年。

据此回答:4—5题。

4.周某的行为属于( )
①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
②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③违反刑法的行为
④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上述案例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有()
①公民要学法、知法、守法②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坦白从宽、抗拒从严④我国刑法坚决打击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
A.①②B.②③④
C.②③D.①②④
6.某市初中生黄某,年仅15周岁。

一次无意间进入一个黄色网站,从此便深陷其中,后来,他渐渐觉得还不够“刺激”,最终花季少年沦落为强暴女生的罪犯。

这一惨痛教训告诉了我们( )
①青少年要拒绝诱惑
②进入不良网站就会犯罪
③不良诱惑的存在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
④青少年要学会分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避免上当受骗。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7.(开放题)一天下午放学后,一向好奇的小明看见路边围着一群人,过去一看,原来有人在卖“口袋书”,小明拿起一本一看,里面全是不健康的内容……
请运用已学知识及这故事设想两个不同结局。

8.(开放题)某校初二(7)班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对本校初中生受不良诱惑情况进行调查。

请你制定调查计划。

(1)调查对象:
(2)调查目的:
(3)调查方式:
(4)通过调查,得出调查结果。

调查小组成员想给学校领导、政府部门、学生提出一些建议。

你准备提哪些建议?
第九课第一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A
2.D
3.A
4.D
5.C
6.A
7.B
8.A
9.⑴陈某殴打他人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潜入某单位盗窃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4分。

每点给2分)
⑵陈某的变化过程表明: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会导致犯罪。

⑶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青少年要健康成长,就要克服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惯、坏作风,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第九课第二框防微杜渐
1.B
2.B
3.B
4.C
5.A
6.A
7.答案结局一:小明出于好奇自己买了一本,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导致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

结局二:小明向当地派出所报案,配合公安机关将兜售不健康书籍的不法商贩抓获。

8.答案:(1)本校初中生。

(2)通过调查了解本校初中生受不良诱惑的情况。

从而认识到不良诱惑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危害,使自己远离不良诱惑,并对学校、政府、学生提出合适的建议,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3)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

(4)建议从学校领导、政府部门、学生各个方面提出,每方面的建议要符合主体要求,不能张冠李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