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诗词五首》ppt课件ppt课件
最新《诗词五首》ppt课件ppt课件
•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 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 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 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 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 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 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 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 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诗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要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
意 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故乡洛阳。
首联 捷报传来喜泪沾裳(盼望已久)
闻
官 军 收
颔联
妻子一扫往日愁云(欣喜若狂)
忽闻叛乱 已平的捷
河
报,急于奔
南 河 北
颈联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 ( jì )北, 初闻涕(tì)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wū)峡, 便下襄 (xiānɡ)阳向洛阳。
剑外忽然间传扬着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泪水就洒满了衣裳。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诗词五首》ppt课件
杜 甫 (712-770),字子美,籍贯巩县 (今 属河南),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
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 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 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 “诗史”。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 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 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其代表作有:三吏 :《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颜色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情态
却道“海棠依旧”。
绿——叶
红——花 肥——雨后的叶子因水
分充分而茂盛肥大。 瘦——雨后的花朵因不
堪雨打而凋谢稀少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户外自然之景 青草池塘处处蛙。 (寂寞、单调) 有约不来过夜半,
室内人物之景
闲敲棋子落灯花。
写出约客未至的心情: 有急、有气、有失落、 有无奈。
诗文赏析
•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 “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 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 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 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 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 因而他的爱国词最自然真切,辛弃疾一生力主 抗战,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 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 的时代特色。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野春上独 渡潮有怜 无带黄幽 人雨鹂草 舟晚深涧 自来树边 横急鸣生
滁
州 西
韦
应涧
物
【韵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偏爱
独怜幽草涧边生, 写春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滁
上有黄鹂深树鸣。
州
西
春潮带雨晚来急, 创造恬淡幽静的意境,表现诗
涧
人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寻求
野渡无人舟自横。 一点自由和安静。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约客
——赵师秀
作者简介
• 赵师秀(1170~1219):南 宋诗人。字紫芝、灵芝,号 灵秀,又号天乐。光宗绍熙 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徐 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 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
约客
如 梦 李令
清 照
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夫赵明诚 是著名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越, 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 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 诚病死,境遇孤苦。前期多写悠闲生 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感伤情调。李清 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 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 是词。她的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被称为“李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了高 峰。有《漱玉词》、《李清照集》。
运用借代、拟人,写出 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
表现了词人在少 女时代对美好事 物的关切,以及 对闺中生活的怀 念。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辛弃疾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南宋 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齐名,并 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 二安”。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 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
写作背景:
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 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 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 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 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 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 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 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 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 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纵酒欢唱作伴还乡(多年愿望)
回老家的 喜悦之情.
尾联 想象中飞驰到洛阳(归心似箭)
滁 州 西涧
(唐) 韦应物
作者简介
唐朝诗人,长安人。在中唐前期,韦应物 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 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 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 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 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 其自然。《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 无奈的处境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