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总结与练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要求:1了解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金属的存在状态、金属的化学共性。

2了解Na的保存、Na常温下在空气中的变化,掌握加热条件下Na与O2的反应,Na与水的反应。

3了解Fe与Al分别与O2的反应,Al2O3的保护作用,掌握Al与NaOH溶液的反应。

4了解金属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金属氧化物溶于水的规律、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Al(OH)3的两性。

5掌握Na2CO3、NaHCO3的性质,了解Na2CO3、NaHCO3、KAl(SO4)2的用途。

6掌握铁盐、亚铁盐的检验方法,Fe2+、Fe3+的性质和相互转化7了解常见合金的性能及用途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提高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

通过比较归纳等,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一般方法。

3学会用焰色反应判断某些金属元素的存在4学会选择金属材料的方法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初步认识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重要意义。

2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积极提出问题,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第一讲《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7.73%,第二位Fe:4.75%。

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

原因:金属元素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电子,因而性质活泼。

【思考与交流】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根据初中所学内容填写化学反应方程式:举例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金属与盐置换反应Fe+CuSO4==Cu+FeSO4金属与酸反应Fe+H2SO4==FeSO4+Cu【探求新知】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存放方法。

色态密度硬度熔沸点导电导热性银白色固体比煤油大,比水小小,质软低好钠一般存放在石蜡油或煤油中1:Na和O2反应(1)常温下【实验探究1】用小刀从中间切开,观察钠切面的颜色变化银白色逐渐变暗反应可表示为:4Na + O2 ==== 2Na2O(颜色:白色固体)(2)钠的燃烧。

【实验探究2】用小刀切下绿豆粒大小的钠块,用滤纸吸干煤油后放入坩埚中,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描述实验现象:金属先熔化,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Δ反应可表示为:2Na + O2 Na2O2(颜色:淡黄色固体)注意:①用镊子夹取存放在煤油中的金属钠,②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防止干扰观察现象,③未用完的钠块全部放回原试剂瓶中。

2、铝与氧气的反应4Al+3O2点燃2Al2O3【实验探究1】用坩埚钳钳住一块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实验现象逐渐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原因:铝的熔点为665℃氧化铝的熔点为2050℃,铝表面的致密氧化膜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落下。

【实验探究2】用坩埚钳钳住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实验现象:熔化的铝仍不滴落原因:磨去氧化膜的铝片在空气中很快又形成一层新的氧化膜【归纳小结】①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氧气反应就越易进行(如钠露置空气中就氧化);金属活动性越弱,与氧气发生反应时反应条件较高(如铁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就说明金在加热条件下不与氧气反应。

②金属和氧气反应一般生成普通氧化物,例MgO Al2O3 CuO,但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

③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有的疏松,不能保存内层金属,如铁;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有的致密,可以保存内层金属镁、铝。

第二课时二、金属和水的反应1.钠与水反应【实验探究】 Na和烧杯里的水作用:现象:反应剧烈,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迅速游.动,嘶嘶作响.,溶液变红.。

(2)现象分析现象原因浮密度比水小熔钠和水反应放热,使钠熔成闪亮的小球游钠和水反应生成气体,推动钠游动响钠和水反应放出热量使水局部蒸发为气体红钠和水反应生成了碱化学反应方程式:2Na+2H2O=2NaOH+H2↑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OH-+H2↑【思考讨论】①金属钠着火,能否用水灭?为什么?应该如何处理?(不能,因能和水反应。

应用细砂)②为什么能将钠保存在煤油中?能否保存在汽油或CCl4中?(钠容易被氧气氧化而变质,必须将钠隔绝空气保存;钠不与煤油发生化学反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能够有效隔绝空气。

不能保存在汽油中,因汽油易挥发,使钠暴露在空气中,发生火灾。

不能保存在CCl4中因钠的密度小于CCl4的密度)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到现象:反应剧烈,钠熔成小球,浮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嘶嘶作响,溶液中同时出现蓝色沉淀。

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2、铁和水反应铁不能和冷水、热水反应但能和水蒸气反应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见课本P50(引导学生从水蒸气的产生,水蒸气与铁粉反应,反应产物的检验设计装置。

还可设计成以下二种实验装置)【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3Fe+4H2O(g)== Fe3O4+4H2↑现象: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三、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探究】(1)取2支小试管分别加入5mL 盐酸和5mLNaOH 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观察现象。

(2)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两支试管口,观察现象。

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都能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H2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 3+3H 2↑离子方程式:2Al+6H+=2Al 3++3H 2↑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离子方程式:2Al+2OH -+2H 2O=2AlO 2-+3H 2↑【思考讨论】1、在上述实验中,为什么铝片放入盐酸和NaOH 溶液中,不立即产生气泡?2、由上述实验还能得出哪种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 溶液反应? (1)、原因:铝片表面上的Al 2O 3先和盐酸和NaOH 溶液中,所以不立即产生气泡(2)、物质名称:Al 2O 3 第三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运用 一、回忆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公式二、理解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与物质的量之比的含义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比如在下面的那个反应中,Na 和H 2O 以及产物NaOH 、H 2是按2:2:2:1的比例进行的,也就是说它们的分子数之比为:2:2:2:12Na + 2H 2O == 2NaOH +H 2 化学计量数之比 2 2 2 1扩大N A 倍 1.204×1024 1.204×1024 1.204×1024 6.02×1023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2mol 2mol 1mol 质量之比 4g 32g 36g 从上面一系列的比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什么结论呢?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还等于在相同条件下各气体的体积之比。

计算时同种物质各种量(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的单位要统一。

即上下单位要一致 三、物质的量在方程式中的运用 例题讲解 例1见课本P52页例2实验室用60g 含 CaCO 3 80%的大理石与足量12mol/l 浓盐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M ÷MN÷N A ×N A×V m ÷V m÷V ×V (溶液mV(气体)nC求:①参加反应浓盐酸的体积。

②生成CO 2的体积(标况下)。

分析思路:把参加反应CaCO 3转化为物质的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求题目所求。

(注意解题格式) 解mol molg g CaCO M CaCO CaCO m CaCO n 48.0/100%8060)3()3()3()3(=⨯=⨯=ωCaCO 3(S ) + 2HCl== CaCl 2+ H 2O + CO 2 1mol 2 mol 22.4 L 0.48mol 12mol/L×V [HCl(aq)] V (CO 2) V [HCL(aq)]=0.08 LV V(CO 2)=10.752 L答:参加反应浓盐酸体积为0.08L ,生成CO 2的体积在标况下10.75 L 。

例3.用8.7 g MnO 2与100 g 36.5﹪的浓盐酸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产生Cl 2在标况下的体积是多少?未参加反应的HCl 的质量是多少?被氧化的HCl 物质的量是多少?分析思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当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已知时,首先须判断何者过量,然后根据不过量的物质来进行计算。

解:MnO 2 + 4HCl(浓) ====== MnCl 2 + Cl 2↑+2H 2O 1 mol 4 mol 22.4 Lmol 1.0mol g 87g 7.81=⋅-mol 1mol g 5.36%5.36g 1001=⋅⨯- V (Cl 2)因为:1mol×0.1mol<4mol×1mol所以,反应物HCl 过量,应根据MnO 2的物质的量0.1 mol 计算: 消耗HCl 为:n 1(HCl )=mol 4.0mol1mol4mol 1.0=⨯剩余HCl 为:n2(HCl )=1mol-0.4mol=0.6mol 剩余HCl 的质量为:m (HCl )=n2(HCl)·M (HCl)=0.6 mol ×36.5 g·mol-1=21.9 gV(Cl 2)=L 24.2mol1L4.22mol 1.0=⨯被氧化的HCl 物质的量:因参加反应的盐酸一半被氧化所以n(被氧化HCl)=0.4mol/2=0.2mol答:消耗HCl 0.4 mol ,产生Cl 2 2.24 L ,未参加反应的HCl 为21.9 g ,被氧化的HCl 物质的量是0.2mol 。

第二讲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一、钠的重要化合物请同学回顾钠在常温下和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及产物的差异?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