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文章写具体小学生作文一要真实,二要具体,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
所谓真实,就是不说假话,不胡编乱造生活中没有的人和事,要言而有信;所谓具体,就是不说空话,要言之有物,写出的文章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是,学生们写文章最容易犯虚假、空洞、不具体的毛病。
一篇作文空空洞洞,干干巴巴,甚至连中心都不能充分表达,更谈不上生动、具体、感人了。
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观察生活不认真,不细致,抓不住事物的特征,对写的东西没有感性认识,这样势必要说空话。
第二,掌握的材料不够,没有东西可写,不得不说假话,编内容。
第三,没有很好地掌握把文章写具体的基本方法,语言贫乏,写的文章自然干巴巴的,枯燥无味。
怎样才能把文章内容写具体呢?1.观察要仔细,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观察是搜集材料、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
有了素材,写文章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观察必须认真细致,如果走马观花,浮花掠影,作文时就不会写得生动具体;观察还要善于抓事物的重点部份,如果是泛泛的观察,这边看,那边瞧,主次不分,面面俱到,写时就不知道重点是什么非重点又是什么,有时甚至丢西瓜、捡芝麻。
观察事物仅仅认真细致还不够,还要善于捕捉事物的本质的特征。
什么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就是事物自身特有的,其它事物所不具备的特点。
如长颈鹿的脖子长、头小,鲸鱼身躯庞大,胎生哺乳,这都是动物自身的本质特征。
事情各有各的起始缘由、经过、结果;人各有各的模样,各有各的性格,即使是双胞胎也有不同之处。
总之认识一种事物,一个人,给人留下印象最深、最鲜明、最富有感染力的就是它的典型特征。
如果我们通过细致观察,抓信各自本质的特征,就能把人和事物写得生动具体。
2.熟悉生活,积累材料。
盖房子需要砖、瓦、沙、石、小泥等材料,写文章也同样需要材料。
没有材料就写不出文章,材料不充分,文章内容就不具体、不生动。
那么写作材料到哪儿去找?写作材料要到生活中去找。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创作。
作文训练虽不是"创作",但有一定的统一属性。
比如,城市中的孩子就写不出春播秋收等农业生产的事;而农村孩子写地铁等关于城市生活的事也肯定写不好。
为什么?因为他们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历,不熟悉这方面的情况。
熟悉生活,是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
怎样积累材料呢?采用眼看、耳听、心记、手写等都是积累材料的方法。
也就是把平时所见所闻,所感动的人和事,景和物,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记录下来。
如写日记,写随笔,摘抄,剪报,写读书笔记等都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作文不愁没有东西可写。
3.学习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小学作文纲要指出,作文教学要从说到写,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教师改变"低年级学生不能作文"这个传统观念。
从学前,一年级就开始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口头语言表达的机会,调动学生想说、敢说、抢说的积极性,向生活学习语言,向书本学习语言,是丰富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最佳渠道。
只要不断努力,反复实践,语言表达能力是会不断提高的。
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具体,是记叙文写作的一个基本要求。
而有些同学在写记叙文时却常常会把文章写成“流水帐”,出现泛泛而叙、空洞笼统的毛病。
即使是很熟悉、很精彩的人或事,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也写不具体。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这些毛病,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呢?一、要学会多问几个“怎么样”来扩展情节:作文时,对于与文章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情节,要详写;但有些同学却只习惯于概括叙述。
怎么办呢?行文中如果学会多问几个“怎么样”就能够把情节写的具体详细。
例如:有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有一次,我在教室写作业,写着,写着,遇到了一道难题。
我想了很长时间,还是做不出来,这时我的同桌李洁走过来,耐心地帮助我。
最后,我终于把那道难题做出来了。
”就显得很笼统。
如果我们根据文章的思路,多问几个“怎么样”,就可以把这段文章所记叙的情节具体生动地展现出来。
如:“我”遇到了一道怎么样的难题?做不出来时,我是怎样想的?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同桌是怎么帮助“我”的?他对我是怎么说的?“我”是怎样开窍的?等等。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自问,我们就会描绘出这样一幅具体生动的画面:这是一道列方程解应用题,我把题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就是不知该怎样做。
…非算出来不可‟我心中暗暗地和它叫起劲来,……可不知怎的,脑子就像打了个死结似的,一点也想不出来。
不知何时,我的同桌李洁悄无声息地凑了过来,小声问道:“怎么啦?”我指着那道题,无可奈何地说:“喏,进了迷魂阵了。
”她仔细地看了看那道题,默默地想了一会儿,轻轻地说:“这道题要求什么?”“两次各倒出纯酒精多少升。
”我说。
她好象自言自语地说:“如果设第一次倒出x升纯酒精,加满水后又倒出x升,难点应该是……”“第二次倒出纯酒精多少升。
”我接过她的话说。
“那第二次倒出多少呢?”顺着她的思路,我边思考边说,“第一次已经倒出x升,应该拿总数减去x,除以总数,就是……对,再乘x!”我豁然顿悟,兴奋地脱口而出。
“对呀!”她笑着点头。
经过她这样一启发,我完全明白了,高兴地拿起笔做了起来……看,扩展前的文章干巴巴的,只有骨架,就像一个瘦骨伶仃的人;扩展后就变得血肉丰满,精神焕发了。
二、要学会把一个场面或片段分解开写:把一个场面或片段分解成几个部分,把人物的行动分解成若干动作,就象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对每个部分、每个动作都作出描写,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可以使描写变得具体生动。
例如:有个同学描写一次足球赛中的射门动作“小刚带着球,飞速冲向球门,猛地一脚,把球踢入网底。
”同样显得很笼统。
如果把这一进球过程分解为接球——带球——过人——射门——进球。
然后再想想每个动作的具体情景,最后把这一连串的动作连接起来,就会使描写变得生动具体:“小刚在中场用胸部熟练地接住同伴传来的球,习惯性地用大腿轻轻一颠,将球巧妙地挑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以灵活的动作晃过后卫的阻击,又避开已经扑到跟前的守门员,一脚抽射——进啦!”三、要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事物:在作文中对事物的描写要依据一定的顺序,要么从上到下,要么从左到右,要么先主要再次要……还要学会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内容具体充实。
象《水浒传》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段对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再如,有位同学写《看菊展》中对菊花的描写“红的、黄的、紫的……这里的菊花不仅颜色各异,而且姿态万千——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倒挂枝头,有的昂首怒放。
瞧!那一株象美丽的少女安详自若,那一株又象翩翩少年笑迎秋风……一阵微风吹来,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这段描写就是从视觉到嗅觉,从颜色到形态,把菊花的美丽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具体生动的描写来源于对生活细致认真的观察。
朱自清说,在观察生活时要对“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能轻易放过。
”而同学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却往往很粗浅,或者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头脑中形成的印象就会很模糊,所以在作文时对事物的描述也就很笼统。
因此,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并且能够抓住要领,找出规律,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对熟悉的花草树木的观察可依照:根+杆+枝+叶+花+果的顺序对其色、形、味进行描摹;对人物的刻画可依照:外貌+情态+动作+语言等进行描写。
只要我们坚持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克服在观察时“熟视无睹”的毛病,细心体会,时常练笔,就一定能够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
怎样把文章写具体把内容写具体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写作基本功,也是一篇好文章的重要标准。
那么怎样的文章才算具体?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呢?这是许多人犯愁的问题。
下面我来谈谈这个问题。
班队活动时,我们进行了一次洗红领巾比赛,同时进行了一次写作练习。
有同学写道:“洗红领巾比赛可真有意思,大家都被吸引住了,最后,杨扬同学得了第一名。
”另一个同学这样写道:“……选手们蹲在洗衣盆前,先把红领巾浸透,再提起来轻轻捏一下甩开,擦上肥皂,就两手对着搓,搓了一会又浸一下接着搓,雪白得肥皂沫变成灰得了,顺着手往下流。
就这样整条红领巾都搓遍了。
然后用清水冲洗两遍,把红领巾捞起来拧干,还用力甩了几下,晾到绳子上。
有的选手动作很麻利;有的却不太熟练,显得手忙脚乱的,还不时紧张地偷偷张望别人洗得怎么样了;还有的不知怎么把肥皂沫弄到了脸上,样子挺好笑的。
通过比较大家一定会说,第二个例子好。
它不仅把洗红领巾的步骤写清楚了,而且把人物的动作、细节也写得比较详细,使人读了仿佛亲眼看到了一样,像这样运用准确得词句把人、物、事的细微处都清楚地描述出来的,就叫做具体。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写具体呢?一、分解动作。
有些动作可以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把每个小动作都写具体了,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武松打虎中,老虎的动作被分解成一扑、一掀、一剪,武松的动作被分解成一闪、一闪、又一闪,还有抡、劈、跳、退、揪住、按、踢、打。
如写两个同学在打乒乓球,就可以把他们的动作分开来写,各自的动作又可以分成几个步骤。
这样“打”这个动作就被分解成很多的小动作了。
再如一个同学写的跳远:“我鼓起了勇气,站在起跑线上,眼睛紧紧盯着踏板,深深地吸了口气,定了定神,攥紧拳头,像离弦的箭冲向前方,右脚猛地一蹬踏板,双脚并拢一跃,身子腾空而起,像青蛙跳水一样落在沙坑里。
我回头一看,我及格了!‘哗——’一阵掌声响起来,同学们为我的成功而祝贺。
”二、抓住特征。
写人物的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写事物的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假如写一个小孩,那小孩的特征是活泼还是顽皮,定下来后,就可以抓住“活泼”或“顽皮”展开去写。
用具体的事来反映他的这一特征,这样不就写具体了吗?如有个学生写一个顽皮的孩子:“我的橡皮泥用完了,叫妹妹帮我拿一下。
小妹,帮我把楼下的橡皮泥拿上来。
却传来妹妹的回答:‘啊,什么呀?’‘帮我把楼下的橡皮泥拿来?’‘啊,你说什么呀?我还没听清楚。
’‘帮我——把橡皮泥——拿来——’‘啊。
什么呀?你再说一遍——’我知道妹妹不给我拿了,只好自己去拿了”。
你看这调皮的妹妹多么形象毕真。
三、举些例子。
譬如要怎写一把刀锋利,有的同学就写“他的刀很锋利”,这样写,就不具体锋利到什么程度呢?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举些例子来说明了:只见他拿刀去砍碗口粗的大树,大树应声而下;他又拿刀去斩筷子粗的铁丝,顿时铁丝一分为二。
再看看刀刃,完好无损。
这当中没有写出“锋利”这个词,但是谁看了这些话,谁就知道这刀锋利,文章也就显得具体了。
四、发挥想象。
想象能把空间拓宽,能使静物活现,使情感流露,使特征显现。
如写“小猫储蓄罐”:那双耳朵仿佛在倾听老鼠的动静,小嘴微微张着,好像对我说“要勤俭节约”,当我把零用钱“喂”进它嘴里的时候,它眯着眼睛朝我笑呢!这就把小猫储蓄罐写得活灵活现了,文章也就具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