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专业2011-2012学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D.偶然误差呈正态分布;2.下列各项会造成偶然误差的是()A.使用未经校正的滴定管;B.试剂纯度不够高;C.天平砝码未校正;D.在称重时环境有振动干扰源。
3.某同学根据置信度95%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时,下列结论错误的为:()A.测定次数越多,置信区间越窄;B.测定次数越少,置信区间越宽;C.置信区间随测定次数改变而改变;D.测定次数越多,置信区间越宽。
4.对于反应速度慢的反应,通常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进行滴定()A.提高反应常数;B.间接滴定;C.返滴定;D.置换滴定。
5.用HCl标准溶液滴定碱灰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消耗HCl V1mL,再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消耗HCl V2mL,已知V1<V2,碱灰的组成为()A.Na2CO3+NaHCO3;B.NaOH+Na2CO3;C.NaOH;D.Na2CO3。
6.用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同体积的H2C2O4和HCl溶液,消耗的NaOH体积数相同,说明()A.两种酸溶度相同;B.两种酸的电离度相同;C.H2C2O4的浓度是HCl的两倍;D.HCl浓度是H2C2O4的两倍。
7.以0.1000mol·L-1 NaOH溶液滴定同浓度的苯甲酸(p K a=4.21),选用的最合适的指示剂是()A.甲基橙(p K HIn= 3.4);B.溴甲酚绿(p K HIn= 4.9);C.苯酚红(p K HIn= 8.0);D.百里酚酞(p K HIn= 10.0)。
8.佛尔哈德法测Ag+, 所用标准溶液,pH条件和指示剂是()A.NH4SCN,酸性,(NH4)2Fe(SO4)2;B.NH4SCN,中性,K2CrO4;C.KCl,碱性,K2Cr2O7;D.NH4SCN,碱性,(NH4)2Fe(SO4)2。
9.金属离子M(c = 10-2 mol·L-1 )能够直接用EDTA滴定的最大αY(H)是:()A.lgαY(H) ≤ lg K MY -8;B.lgαY(H) ≥ lg K MY -8;C.lgαY(H) ≤ lg K MY’ -8;D.lgαY(H)≥ lg K MY +8。
10.如果在碱性溶液中,使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F-离子,则发生()A.氟化镧晶体膜上产生沉淀,不产生膜电位;B.溶液中的OH-与氟化镧晶体膜中的F-交换,损伤晶体膜;C.溶液中的F-生成HF或HF2-,产生较大误差;D.溶液中的H+与氟化镧晶体膜中的F-产生交换,损伤晶体膜。
11.测定水中F—含量时,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其中的柠檬酸的作用是:()A.控制溶液的pH值在一定范围内;B.使溶液的离子强度保持一定值;C.掩蔽Al+3、Fe+3干扰离子;D.加快响应时间。
1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常用选择性系数K ij的大小来衡量()A.K ij的值越大表明电极选择性越高;B.K ij的值越小表明电极选择性越高;C.K ij的值越小表明电极选择性越低;D.电极选择性与c j K ij的乘积有关。
13.在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有关摩尔吸光系数描述正确的是:()A.摩尔吸光系数与波长无关,其大小取决于试样本身特性;B.摩尔吸光系数与波长、试样特性及浓度有关;C.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摩尔吸光系数最小,测定的灵敏度最高;D.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测定的灵敏度最高。
14.有A、B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物质的溶液,A溶液用1.0cm的吸收池测定,B溶液用2.0cm的吸收池测定,结果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相等,它们的浓度关系是:()A.A是B的1/2;B.A等于B;C.A是B的lg2倍;D.B是A的1/2。
15.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多普勒变宽是由下面哪种原因产生的?()A.原子的热运动;B.原子与其它粒子的碰撞;C.原子与同类原子的碰撞;D.外部电场对原子的影响。
16.在火焰原子化过程中,伴随着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下列哪一个反应是不可能发生的?()A.电离;B.化合;C.还原;D.聚合。
17.降低载气流速,柱效提高,表明:()A.传质阻力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B.分子扩散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C.涡流扩散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D.降低载气流速是提高柱效的唯一途径。
18.下列有关色谱分离度的描述哪一种是正确的?()A.分离度与柱长有关,柱子越长,分离度越高;B.分离度与两相邻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差和峰宽有关;C.分离度高低取决于色谱峰半峰宽的大小;D.分离度高低取决于色谱峰的保留时间的大小。
19.毛细管气相色谱比填充柱色谱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从速率理论来看,这是由于毛细管色谱柱中:()A.不存在分子扩散;B.不存在涡流扩散;C.传质阻力很小;D.载气通过的阻力小。
20.辨认分子离子峰,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最大的峰一定是分子离子峰;B.分子离子峰一定是丰度最大的峰;C.分子离子峰一定是质量最大、丰度最大的峰;D.分子离子峰是否出现与其稳定性有关。
21.下面有关化学位移描述正确的是()A.质子受到的屏蔽增大,共振频率移向高场,化学位移δ值小;B.质子受到的屏蔽增大,共振频率移向低场,化学位移δ值大;C.质子受到的屏蔽增大,共振频率移向低场,化学位移δ值小;D.质子受到的屏蔽增大,共振频率移向高场,化学位移δ值大。
22.一化合物在红外光谱的3400cm-1~3200cm-1有宽而强的吸收带,则该化合物最可能是()A.醛;B.伯胺;C.醇;D.酮。
23.在有机化合物红外吸收光谱中()A.化学键的力常数k 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B.化学键的力常数k 越小,原子折合质量越大,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C.化学键的力常数k 越小,原子折合质量越小,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D.化学键的力常数k 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大,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24.下面化合物中在核磁共振谱中仅出现一个单峰的是()A.CH3CH2Cl;B.CH3CH2OH;C.CH3CH3;D.CH3CH(CH3)2。
25.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稳定性强弱的次序为:()A.醇>酯>烯烃>芳香烃;B.芳香烃>烯烃>脂环化合物>醇;C.脂环化合物>芳香烃>烯烃>烷烃;D.醚>脂环化合物>芳香烃>醇。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指示剂变色点和理论上的化学计量点之间存在差异,所引起的误差称为,其大小反映测定结果的。
滴定度的定义为,用符号表示。
2.原子化系统的作用是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由离子态转变为蒸气,原子化方法有原子化法和原子化法,原子化效率较高的是原子化法。
3.控制pH电极玻璃膜两边的溶液性质完全一致,此时的膜电位零,称之为电位。
玻璃电极属于膜电极,F离子选择性电极属于膜电极。
4.在H2, He, N2气体中,从安全角度考虑,选择气作为气相色谱的载气为宜;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选择气作为气相色谱的载气为宜。
从组分在分离柱中扩散的角度考虑,选择气作为气相色谱的载气为宜;从热导检测器热导系数的角度考虑,选择气作为气相色谱的载气为宜。
5.羰基化合物中的羰基伸缩振动ν(C=O)特征峰通常出现在cm-1附近。
比较C ═ C和C ═ O 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强度更大者是。
一般共轭效应使ν(C=O)向波数位移;诱导效应使ν(C=O)向波数位移。
四、滴定分析计算题(10分)以K2Cr2O7基准物标定Na2S2O3溶液浓度,称取基准物0.2314g,置于碘量瓶中,水溶解后加入适量H2SO4和过量KI,待反应完成后,加水稀释,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23.48mL,计算Na2S2O3溶液浓度。
已知Cr2O72-+ 6I-+ 14H+ === 2Cr3+ + 3I2+ 7H2O(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K2Cr2O7:294.19 g⋅mol-1;Na2S2O3:158.11 g⋅mol-1;KI:166.01 g⋅mol-1;I2:253.81 g⋅mol-1)五、电化学分析计算题(10分)在25℃时,称取含钙试样0.0500g,溶解后用100mL容量瓶配制成100.00mL溶液,用参比电极和钙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得电池的电动势为385.0mV, 加入1.00mL浓度为0.100mol L-1的钙离子标准溶液,搅拌均匀后再次测定,电动势为401.5mV。
计算试样中钙的百分含量。
六、分光光度分析法计算题(10分)取1.000g钢样溶解于HNO3,其中的Mn用KIO3氧化成KMnO4并稀释至100.00mL,用1.00cm吸收池在波长545nm处测得此溶液的吸光度为0.700。
用1.52 ⨯ 10-4 mol⋅L-1 KMnO4溶液作为标准,在同样条件下测得吸光度为0.350,计算钢样中Mn的百分含量。
(M Mn=54.94g⋅mol-1)七、色谱分析计算题(10分)(1) 某一气相色谱柱,速率方程中A ,B 和C 的值分别是0.080cm ,0.380cm2⋅s-1和 4.10⨯10-2s,计算最佳线速度和最小塔板高度。
(2) 用内标法测定乙醛中水分的含量时,用甲醇作内标。
称取0.0225g 甲醇加到4. 856 g 乙醛试样中进行色谱分析,测得水分和甲醇的峰面积分别是150mm2和174mm2。
已知水和甲醇的相对校正因子0.550 和0.580, 计算乙醛中水分的含量。
八、化合物结构推断题(10分)某未知化合物C6H14O,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谱图如图所示。
核磁共振谱谱图中七重峰和二重峰的质子数比为1:6。
(1)计算该化合物的不饱和度。
(2)画出结构式;(3)给出谱图解析过程。
2006分析化学试卷标准答案A卷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2.√,3.×,4.×,5.×,6.√,7.√,8.×,9.×,10.√,11.√,12.√,13.√,14.×,15.√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B,2.D,3.D,4.C,5.A,6.D,7.C,8.A,9.A,10.B,11.C,12.B,13.D,14.D,15.A,16.D,17.A,18.B,19.B,20.D,21.A,22.C, 23.A, 24.C, 25.B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终点误差;准确度;与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的待测组分的质量;T待测物/滴定剂2.原子;火焰;无火焰;无火焰3.不等于;不对称;非晶体;晶体4.He(N2);N2(H2);N2;H2;5.1700;C ═ O;低;高四、滴定分析计算题(10分)解:I2+ S2O32-=== 2I-+ S4O62-故Cr2O72-——6 S2O32-c(Na2S2O3)=30.2314106294.1923.48⨯⨯=0.2010mol·L-1五、电化学计算题(10分) W=E0.40150.3850S 0.0592/2c1.000.100/100V 0.10040.08101101100%100% 3.07%m 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