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
3-9年级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可以结合研究性学, 或学校的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节日活动、传统活动等 来实施。
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 2006学年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第一部分 总 纲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目标 第二部分 学校课程实施规划整体
方案 一、编制原则 二、学校课程实施规划整体方案 第三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一、实施依据 二、实施内容 三、实施方式 四、学分认定 第四部分 选修Ⅱ的规划与实施 一、选修Ⅱ规划 二、实施指南
确定校本课程方案
总体目标 校本课程整体结构及科目 各门校本课程的《课程说明》与《课程纲要》
义义务务教教育育课课程程设设置置方方案案
一二 三四五 六 七 八 九
课 品德与生活
程 语文 语文
语文
品德与社会 科学
语文 语文
语文
思想品德 历史与社会/地理、
历史
科学/生物、物理、 化学
语文 语文 语文
门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它的目标在于弥补传统学科课程泾渭分明、知识零碎的 不足,通过综合性的主题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 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初步的技术能力,因此具有整体性、 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鲜明的特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从小 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主要 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 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课程学习权?
(三)实施能力问题
提供持续的专业学习与支持 提供参与课程开发与审议的机会 提供培训、交流、分享的机会 关键技能
编制学校课程规划 编写《课程纲要》 建立校本课程审议制度
课程成就学生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学校课程规划》
一、学校的愿景与使命 二、九年一贯的课程方案 三、学科内容改进方案 四、有效教学纲要 五、发展性课程评价纲要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七、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八、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的运营 九、教师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
各省教育厅必须按照上述政策制订具体落 实政策,不能误用错误概念,如“综合实 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结合”、“校本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等。
(二)认识观念问题
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高考不考就是不重要的课程,因此可以使
用各种借口 “我的地盘我作主”,可以随意吗?胡来
吗?是不是真的“做了总比不做” 好? 如何承担课程管理的责任?如何保障学生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
教授、博导
教育部课程研究华东师大中心副主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
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 2008 by Cuiyunhuo
当前的误区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校而开发的,因此 它与校本课程不是一样的吗?
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指定领域成了四门同 时开设的科目,必须在课程表上落实这四 门课
它在当前的课程结构中占有相当地位,在义务教育阶段 占了6%~8%的比重,同时是高中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 共23个必修学分,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占最低毕 业学分的16%。
(三)何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 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 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设的多样 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与学科整合,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校 本课程
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教材
报告内容
政策析义 综合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
两者的异同 如何走出误区
一、政策析义
(一)两者在国家课程方案中的定位 (二)何为综合实践活动? (三)何为校本课程?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 程在国家课程方案中的定位
相同点:
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 都属“校本的课程开发”; 学校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更多关注学生的兴
趣和需求,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的特征。
不同点:如下表
三、如何走出两者的误区
(一)政策本身问题 (二)认识观念问题 (三)实施能力问题
(一)政策本身问题
教育部亟需出台《三至九年级综合实践活 动指导纲要》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指导纲要》、《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等文 件。
它的主要目标在于改变课程管理的权力高度集中 和统一的模式,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管理领域权 力下放的趋势,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合计占总课 程的10%~12%,在普通高中阶段表现为18个 学分的“选修学分Ⅱ”,占总学分的9.5%。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 的异同
案例一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二)课程安排
国家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从3年级开设,每周3课时,结合浙 江省3-6年级每周开设1节信息技术课、7—9年级每周2节 信息技术课的规定和我校具体情况,将综合实践活动各领 域的课程安排如下:
3-9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每周1-2课时,排入课表。
3-6年级的劳动技术教育,一方面将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值 日生活动、品德与生活等课程整合,一方面将技术性较强 的内容和学工、学农、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相结合,并 以专题形式集中规划并实施;7-9年级的劳动技术教育纳 入校本课程领域内,学校根据有关规定,组织教师统一规 划内容或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进行选择;
类
体育
体育与健康
艺术/音乐、美术
艺术/音乐、美术
艺术/音乐、美术
综合实践活动(6-8%) 地方/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10-12%)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方 案
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
(二)何为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 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 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第五部分 选课及指导 一、实施依据 二、选课原则 三、选课流程 四、选课指导 第六部分 学分认定与登记 一、实施依据 二、学分认定 三、学分登记 第七部分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制度保障 三、研修保障 第八部分 附 件
校本课程规划程序
情景分析
学校教育哲学 学生课程需求 社区发展需要 可得到的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