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共30页文档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共30页文档

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合计占总课 程的10%~12%,在普通高中阶段表现为18个 学分的“选修学分Ⅱ”,占总学分的9.5%。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 的异同
相同点:
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 都属“校本的课程开发”; 学校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更多关注学生的兴
趣和需求,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的特征。
历史
科学/生物、物理、 化学
语文 语文 语文
门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体育
体育与健康
艺术/音乐、美术
艺术/音乐、美术
艺术/音乐、美术
综合实践活动(6-8%) 地方/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10-12%)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方 案
(二)课程安排
国家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从3年级开设,每周3课时,结合浙 江省3-6年级每周开设1节信息技术课、7—9年级每周2节 信息技术课的规定和我校具体情况,将综合实践活动各领 域的课程安排如下:
不同点:如下表
综合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
类属 课程形态;对应于学科课程、分 课程权力;对应于国家课程、地方
范畴 科课程
课程
目标 综合运用知识的素质、创新精神、 满足个性发展的多样需求,打造具
定位 实践能力等
有学校特色的课程
课程 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班团队 内容 活动等);与学科课程互补
没有指定的领域,既可以是学科课 程,也可以是综合课程;与国家课 程互补
课程成就学生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学校课程规划》
一、学校的愿景与使命 二、九年一贯的课程方案 三、学科内容改进方案 四、有效教学纲要 五、发展性课程评价纲要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七、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八、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的运营 九、教师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
案例一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用各种借口 “我的地盘我作主”,可以随意吗?胡来
吗?是不是真的“做了总比不做” 好? 如何承担课程管理的责任?如何保障学生
课程学习权?
(三)实施能力问题
提供持续的专业学习与支持 提供参与课程开发与审议的机会 提供培训、交流、分享的机会 关键技能
编制学校课程规划 编写《课程纲要》 建立校本课程审议制度
一、政策析义
(一)两者在国家课程方案中的定位 (二)何为综合实践活动? (三)何为校本课程?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 程在国家课程方案中的定位
义义务务教教育育课课程程设设置置方方案案
一二 三四五 六 七 八 九
课 品德与生活
程 语文 语文
语文
品德与社会 科学
语文 语文
语文
思想品德 历史与社会/地理、
(三)何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 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 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设的多样 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它的主要目标在于改变课程管理的权力高度集中 和统一的模式,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管理领域权 力下放的趋势,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选修I学分
共55学分,占总学 分的29.1%
每个科目都在 必修的基础上 设置了若干个 提高的选修模 块,供学生根 据自己的学习 兴趣和未来发 展需要选择。
选修II学分共
18学分,占总学 分的9.5%
学校根据当地 社会、经济、 科技、文化发 展的需要和学 生的兴趣,开 设若干选修模 块,供学生选 择。
实施 教师和学生合作创生,以学生的 过程 探究学习活动为主
在充分研究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还 要考虑学校的传统、师资条件、课 程资源等
评价 学生的过程性表现 重点
是否满足学生需求,是否体现学校 特色
三、如何走出两者的误区
(一)政策本身问题 (二)认识观念问题 (三)实施能力问题
(一)政策本身问题
当前的误区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校而开发的,因此 它与校本课程不是一样的吗?
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指定领域成了四门同 时开设的科目,必须在课程表上落实这四 门课
与学科整合,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校 本课程
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教材
报告内容
政策析义 综合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
两者的异同 如何走出误区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 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 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它的目标在于弥补传统学科课程泾渭分明、知识零碎的 不足,通过综合性的主题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 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初步的技术能力,因此具有整体性、 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鲜明的特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从小 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主要 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 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它在当前的课程结构中占有相当地位,在义务教育阶段 占了6%~8%的比重,同时是高中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 共23个必修学分,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占最低毕 业学分的16%。
教育部亟需出台《三至九年级综合实践活 动指导纲要》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指导纲要》、《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等文 件。
各省教育厅必须按照上述政策制订具体落 实政策,不能误用错误概念,如“综合实 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结合”、“校本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等。
(二)认识观念问题
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高考不考就是不重要的课程,因此可以使
学习领域 语言与文学
数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
技术 艺术 体育与健康 综合 实践活动
科目
语文 外语 数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艺术或 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与社会实践
必修学分
共116学分,占总学分 的61.4%
10 10 10 8 6 6
6 6 6 4 4
6
11 15
2+6
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
必修课程
学分数 (144)
百分比
116 80.5%
选修课程Ⅰ 选修课程Ⅱ源自22615.3%
4.2%
确保所有高中 满足学生在共
课程功能
学生所达到的 共同要求。
同基础上发展 的差异性。
进一步满足学生个人 生活的差异性,同时 满足学校发展的差异 性。
(二)何为综合实践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