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社会学经典――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PPT课件
大学社会学经典――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PPT课件
6、典型的组织结构图
┌───┐
│总经理│
└─┬─┘
┌─────────┬─┴─────────┬──────┐
┌──┴──┐ ┌───┴──┐
┌───┴──┐┌──┴──┐
│研究与发展│ │生产副总经理│
│市场副总经理││供应与财务│
│ 副总经理 │ └───┬──┘
└───┬──┘│ 副总经理 │
初级群体
通常较小 为期较长的互动 亲密、面对面的互动 感情较深厚 合作性、友谊的
次级组织
通常较大 为期较短,暂时性的互动 较少亲密关系或相互了解 常是表面关系 较正式、事务性的
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结构
一、含义 是一个组织内构成要素之间确定的关系形
式,或者说是一个组织内各要素的排列组 合方式。 包括横向的部门划分(根据不同标准,将 组织活动分解为不同的岗位和部门任务) 和纵向的管理层次确定(确定管理层次, 并规定各层次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4)根据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把群体分 为内群体和外群体。(萨姆纳《民俗论》)
(5)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所属群体会对个体产生群体压力,使其产 生从众行为
参照群体具有对社会组 织
一、群体规模与群体 1、齐美尔对二人群体和三人群体的比较 2、葛福达公式和贝尔斯的参与率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
从群体角度来看:社会组织的成员人数众 多,结构复杂;社会组织的目标专门而固 定;社会组织内部有较为明确、发达的分 工;社会组织有清楚的界限。
从成员的个人角度来看:组织成员间的互 动是间接的、片面性的;成员的互动是事 本互动,而非感情互动;社会组织的成员 个性差异大,异质性强。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 1、规模较小,成员有限 2、成员间有经常面对面的互动和直接接触 3、成员之间的互动是完整人格投入的互动,
具有难以替代性 4、感情色彩浓厚,由非正式控制维持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衰落,社会组织的兴起 1、初级社会群体的衰落及其影响 (1)初级社会群体衰落 表现在: 初级群体的功能外移 初级社会关系变得松散 (2)初级社会群体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L2
特点:设立职能机构,且职能机构有指挥 权
优点:适应组织规模扩大,管理复杂的要 求,形成了独立的管理层
缺点:多头领导,管理层与职能层协调困 难
适用范围:大型企业,多品种生产
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
直线-职能制图示:
L1
F1
L2
L2
F1 L2
F2
F2
L3
L3
L3
特点:设立职能机构,但职能机构无指挥 权
2、社会组织的兴起
来源于功能群体的出现,以及群体正式化 的趋势。
(1)功能群体是指以完成专业化的目标为目 的的次级社会群体。 它是伴随现代化和产 业化,社会分工和社会流动的强化而产生 的,是进人现代化产业社会阶段以后才开 始大量产生的群体。
(2)群体的正式化指社会群体由初级群体 过渡到有明确规章、有强制性的约束、明 确的成员身份的次级群体的过程。
二、类型 1、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
L1
L2
L2
L3
L3
L3
L3
L ——直线指挥人员
特点:不设职能结构,由直线指挥人 员全权负责
优点:统一指挥、垂直领导 缺点:对最高领导要求高 适用范围:小型企业,技术、产品单一
2、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
职能制图示:
L1
F1
F1
F—职能机构 L—直线机构
L2
L2
└──┬──┘ ┌──┬─┴─┬──┐
┌──┴─┐ └──┬──┘
┌─┴┐ ┌┴┐┌┴┐┌─┴┐┌┴┐ ┌┴─┐┌─┴┐ ┌─┴──┐
┌┴┐┌┴┐ │工││工││工厂││工│ │销售││策划│┌┴─┐┌─┴┐
│研││发│ │厂││厂││厂长││厂│ │部经││部经││供应││财务│
│究││展│ └─┘└─┘└─┬┘└─┘ │理 ││理 ││部经││部经│
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
第一节 社会群体与人群
一、人群的类型和特征 1、人群的类型:偶合人群、常规人群、表意
人群、行动人群 2、人群的特征 空间距离的接近
二、日常生活中的 “群体” ——类群体的表 现及特征
1、类群体的表现 2、类群体的特征 某方面属性的相同或接近
二、社会群体概述 1、特征 有持续较久的相互交往 有相对稳定的成员关系 有比较明确的行为规范 有共同一致的群体意识
优点:保留了职能层,克服了职能制多头 领导的缺陷
缺点: 职能层与管理层协调有难度 适用范围:大、中型企业
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 事业部制图示:
L1 L2
F1
F2
F3
F4
L3
L4
L5
特点: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优点: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有利于组织 高层领导摆脱日常事务,有利于事业部发 展,有利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
┌────┼────┐└──┘└──┘│理 ││理 │
┌─┴──┐ │ ┌──┴─┐
└──┘└──┘
│职能科室│ │ │职能科室│
└────┘ │ └────┘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内涵和特征
一、社会组织的内涵 现代社会学对社会组织的理解,一是从静态角度
把社会组织理解为一种与初级群体不同的次级群 体,即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有意识建立起来的 社会结构单位;另一种是从动态的角度把社会组 织理解为将分散的社会成员聚合起来,并对他们 的行动进行有效协调和管理的过程,也即社会的 组织化过程。
2、含义
人们为了某一种目的,按一定的社会关系 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
3、社会群体的类型
(1)根据群体的规模,把群体分为大群体和 小群体。(葛福达、贝尔斯等《小群体》)
(2)根据成员关系的亲密程度,把群体分为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库利)
(3)根据行为规范的正式程度,把群体分为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又具 有友谊型、同好型、利益型、信仰型几种 类型。(梅约)
缺点:事业部易滋长本位主义倾向
适用范围:规模较大,且经营领域分散的 企业集团
5、矩阵制组织结构形式
矩阵制图示:
L1
F1
F2
F3
F4
L2
L3
L4
特点:双重机构,双重领导
优点: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组织 结构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有较好的适应 性
缺点:双重结构易产生责任不清等
适用范围:需要集中各方面专业人员完 成的工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