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章钻柱摩阻计算

第6章钻柱摩阻计算



由上述三个方程式,可以解出C点的 轴向力Tc和对应井斜角αc 。 然后,C点以上按照“与上井壁接触” 计算;

计算时,C点代替公式中的2点;

C点以下按照“与下井壁接触”计算;

计算时,C点代替公式中的1点;
增斜井段的钻进摩扭
钻进过程的轴向力计算:
T1 T2 qm R(sin 2 sin 1 )
直线井段的摩阻摩扭计算


已知条件:







钻柱重力: W qm L T W在轴向的分量:W W cos W在径向的分量:NW W sin 摩阻力:Fm NW f W f sin Fm是有方向的,

钻柱在泥浆中每米重力,qm ; 钻柱与井壁摩阻系数,f ; 钻柱直径do ; 钻柱长度ΔL ; 该段下端轴向力To ;

二维设计轨道的曲线形状:


推导公式只考虑前三种曲线:

摩阻计算的总设想


给定钻头上的轴向力Tb 和钻头扭矩Mb ; 从下而上,一段一段地 进行计算轴向力:


下段的上端轴向力,就等 于上段的下端轴向力,不 过力的方向正好相反; 如此一直可以计算到井口;


摩阻力的计算,分段计 算。全井摩阻力等于各 段摩阻力之和; 摩扭的计算,也是分段 计算。全井摩扭等于钻 头扭矩再加上各段摩扭 之和;

接触情况不同,则计算 公式就不同。
增斜井段的摩阻
两种单一接触状况公式推导条件
左: 全段内与上井壁接触; 右: 全段内与下井壁接触; 分别推导两种接触条件下的计算公式。

增斜井段的摩阻
钻柱与下井壁接触的微分方程


取微元dL,对应的弯曲角dα;则可得如下微 分方程:

起钻过程:
dT Tf qm R(cos f sin ) d
(用于下钻)
f (1 2 )
cos 2 cos1 )]
降斜段起下钻摩阻计算

两个公式合为一个:
T1 T2 e 2 f (e

f (1 2 )
qm R [(1 f 2 )(e f (1 2 ) sin 2 sin 1 ) 1 f 2
1 M m qm d o f L sin 2
降斜段摩阻计算




dT 微元dL的重力dW可分解为: w dW cos 和 dNW dW sin 。前 者构成轴向力的一部分;后者构成正压力的一部分。 轴向力T引起的正压力 dNT T d 与重力引起的正压力方向一致。 dF 微元摩阻力: m dN f (dNW dNT ) f 微元轴向力增量dT的计算,见下页。
降斜段钻进摩扭计算

摩扭计算公式如下:
1 1 1 M d o fN d o f (dNW dNT ); 2 2 2 1 M d o (T2 qm R sin 2 )(1 2 ) qm Rfd o (cos1 cos 2 ) 2

钻进过程中,降斜段的轴向力计算:
dT Tf qm R(cos f sin ) d

下钻过程:
dT Tf qm R(cos f sin ) d

用一个公式表示:
dT Tf qm R(cos f sin ) d
起钻符号在上,下钻符号在下。
增斜井段的摩阻
微分方程对比
前面推导的四个微分方程,实 际上只有两个表达形式:
这一个公式,可以用于所有情况。 只需注意摩阻系数f的正负号:
接触
工况 与下井壁接触 与上井壁接触
起钻
+

下钻

+
增斜井段的摩阻
两种接触状态下钻柱摩阻公式汇总

Qe
f (1 2 )
qm R S [(1 f 2 )(Q sin 2 sin 1 ) 2 f (Q cos 2 cos1 )] 1 f 2
T2 x T2 T2 s
增斜井段的摩阻
第三种接触状态的C点计算

Qe
f ( c 2 )
qm R S [(1 f 2 )(Q sin 2 sin c ) 2 f (Q cos 2 cos c )] 1 f 2 T2 Q S sin c Tc T2Q S qm R

下钻过程:
dT Tf qm R(cos f sin ) d

用一个公式表示:
dT Tf qm R(cos f sin ) d
起钻符号在上,下钻符号在下。
增斜井段的摩阻
钻柱与上井壁接触的微分方程


取微元dL,对应的弯曲角dα;则可得如下微 分方程:

起钻过程:
T1 T2 Q S
F (T1 T2 ) (sin 2 sin 1 )qm R
以上五个公式在计算中,特别注意f 的正负取值。 接触状态 与下井壁接触 与上井壁接触
起钻轴力和摩阻 下钻轴力和摩阻
+ -
- +
增斜井段的摩阻

增斜井段内钻柱 接触状况的判别
增斜井段内有三种接触状态,怎样知道是哪种接触状态呢?需要判断! 钻柱在增斜井段内的接触状态,是重力引起的正压力(离心方向)与轴向拉 力引起的正压力(向心方向)相互矛盾的结果。关键是T2的大小。 T2增大,钻柱趋向于与上井壁接触; T2大到并超过临界值T2s,将出现全段 与上井壁接触。 T2减小,钻柱趋向于与下井壁接触;T2小到并小于临界值T2x,将出现全段与 下井壁接触。

2 f (cos 2 e
f ( 2 1 )
增斜井段的摩阻
上端拉力用一个公式表示
T1 T2 e
f ( 2 1 )
qm R (1 f 2 )(sin 2 e f ( 2 1 ) sin 1 ) 1 f 2

2 f (cos 2 e f ( 2 1 ) cos1)
增斜井段的钻进摩扭
三种接触状况下的摩扭计算


钻柱与下井壁接触:
1 M qm Rfd o (cos1 cos 2 ) fd o ( 2 1 )(T2 qm R sin 2 ) 2

钻柱与下井壁接触:
1 M qm Rfd o (cos1 cos 2 ) fd o ( 2 1 )(T2 qm R sin 2 ) 2
T1 T2 e 2 f (e
f (1 2 )
qm R f (1 2 ) 2 [(1 f )(e sin 2 sin 1 ) 2 1 f
(用于起钻)
f (1 2 )
cos 2 cos1 )]
f (1 2 )
qm R [(1 f 2 )(e f (1 2 ) sin 2 sin 1 ) 1 f 2
f (1 2 )
cos 2 cos1 )]
上式中,起钻f取正值,下钻f取负值。这样一个公式可以当两个应用。 起下钻摩阻力的计算:
F T1 T2 qm R(sin 1 sin 2 )

此时需要先计算T1,然后才能计算F 。如果将T1计算时代入此式中,可得到 直接计算F 的公式。
当 T2 qm R sin 2 时,为“与上井壁接触”; 当 qm R(2 sin 1 sin 2 ) T2 q m R sin 2 时,必然为第三种接 触状态,必然有一个过渡点C;
1 T2 sin c (sin 2 ) 2 qm R
Tc qm R sin c
dT Tf qm R(cos f sin ) ① d dT Tf qm R(cos f sin ) ② d
接触 与下井壁 接触 与上井壁 接触
工况
起钻 下钻
① ②
② ①
增斜井段的摩阻
微分方程的求解(求解上端拉力):

(求解过程从略)
微分方程①的求解
T1 T2 e
钻柱的摩阻 摩扭计算
韩志勇 石油大学(华东) 2002年元月
本章内容
1.二维轨道摩阻摩扭简易计算; 2.
三维轨道摩阻摩扭计算; 2.钻柱受钻井液摩阻的计算; 3.下部钻具组合的摩阻计算;
研究摩阻摩扭问题的意义

设计及施工前:



优化井眼轨道; 计算钻柱受力,进行钻柱强度校核; 进行钻柱优化设计:
T2 T2 s
时,钻柱与下井壁接触; 时,钻柱与上井壁接触;
如果是前两种接触,只要按照前 面的公式计算就可以了。 如果判断是第三种接触,就要麻 烦一些。需要找到C点,求得C点 的轴向力Tc和C点的井斜角αc 。 然后才能分成上下两段,分别计 算。

当 时,乃是第三种接 触状态,此时必然存在一个C点。
f ( 2 1 )
qm R f ( 2 1 ) 2 (1 f )(sin 2 e sin 1 ) 2 1 f cos1)

2 f (cos 2 e
f ( 2 1 )
微分方程②的求解
T1 T2 e
f ( 2 1 )
qm R f ( 2 1 ) 2 (1 f )(sin 2 e sin 1 ) 2 1 f cos1)
起钻时,Fm与TW同向; 下钻时,Fm与TW反向;
直线井段的摩阻摩扭计算


求上端点轴向力和直线段的摩扭矩
计算摩阻力:
Fm NW f W f si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