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十八画生 shawe 20140104)题型设置:一、填空题(1*×18)二、选择题(2*×10)三、名词解释(3*×4)四、简答题(6*×5)五、论述题(10*×2)课本: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六版.第一章导论1、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和研究领域。
(P10)■对象:①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土地的经济关系(生产力)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
或称土地经济运行,即与土地相关的生产力运行和生产关系运行。
②土地利用中的生产力组织和土地所有、使用与管理中的生产关系及其调节。
■研究领域:①土地资源利用——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和使用(人与地);②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土地管理制度(人与人);③土地资产流转——土地资产权属的市场流转和土地收益分配(人与人)。
2、土地综合性概念。
(P3&PPT1)■(从自然资源分析)土地是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从现实分析)土地是一个由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并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成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3、土地的双重内涵。
(PPT1)■土地具有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双重内涵。
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其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 (独占权)意义。
■①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②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财产对象实体最重要的属性是有限性(稀缺性)、有用性、可占有性和具有价值。
■土地资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
4、土地的特性。
(P3&PPT1)■土地的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
■自然特性:①位置的固定性;②面积的有限性;③质量的差异性;④利用的永续性(课本表述为功能的永久性)。
■经济特性:①供给的稀缺性;②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③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④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⑤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5、土地的功能。
(P7&PPT1)■承载功能■养(生)育功能■资源功能(强调非生物资源)■提供景观功能(课本描述为生态功能)■资产功能(储蓄和增值的功能)复习题:1、概念解释:土地、土地经济学。
(P3)◎土地:①土地是土地经济学研究的物质客体,一般来说,土地是地球的某个特定部分。
②土地是一个由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并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成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经济学:①土地经济学就是研究由土地利用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是研究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土地的经济关系(生产力)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
②其基础理论包括市场供求理论、产权经济理论、地租地价理论、边际效用理论。
2、简述土地的经济特性。
(P5)经济特性:①供给的稀缺性;②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③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④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⑤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3、土地有哪些功能?说明土地的位置、质量和数量在不同生产部门中的意义和作用。
(P7)◎功能:■承载功能■养(生)育功能■资源功能(强调非生物资源)■提供景观功能(课本描述为生态功能)■资产功能(储蓄和增值的功能)◎意义和作用:①在工业、商业、住宅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土地主要是作为地基、操作的场地与空间发挥作用。
其中以土地的位置最为重要。
工业部门中,建设工厂要求地基坚实稳固,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厂址位置要适当,以使原料供给、产品销售及能源供应等便利,提高经济效益。
②在采矿、水力发电、地热利用、航运等部门中,土地主要是作为资源和生产工具(航运)等发挥作用。
所以,蕴藏资源的数量、丰度及其位置对利用的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③在旅游业中,土地自然景观的优美、奇特、险峻具有特殊的利用价值。
其中交通便利是其不可缺少的条件。
④在农业生产中,土地不仅是劳动对象,而且还是不可替代的劳动资料,发挥着生产工具的作用。
首先,需要足够数量的土地才能生产足够数量的农产品;土壤、气候、地形、地貌和水文等因子和宇宙因子配合得当才能获得较高生产效益;土地的经济地理位置对现代农业生产来说也十分重要。
第二章地租地价理论——(简答、论述题居多)1、地租概念。
(P375&PPT2)■(从经济关系的本质来说)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2、地租的分类。
(P376&PPT2)■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分类: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分类:契约地租、经济地租。
3、第一次提出级差地租理论者是威廉·配第。
(P378&PPT2)4、土地租金与地租的区别。
(P375)■土地租金:在资本主义社会,租地农场主租用土地及其附属设施等,付给土地所有者的全部代价。
地租之外,还包括土地资本(用于土地开发的资本投入)的利息,有时可能包括平均利润和工人工资的扣除等。
■地租:是土地租金的一部分。
5、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
(P382&PPT2)——简答题☆资本主义级差地租:■资本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因为这种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系,所偶称为级差地租。
①来源: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②产生的条件:自然力,即优越的自然条件;③产生的原因:由土地有限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是使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形式的原因。
级差地租形成条件不同而产生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Ⅰ(概念:由于土地肥力差异和土地位置的不同而造成的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的形成条件:①土地肥力的差异;②土地位置(据市场远近)的差异。
◆级差地租Ⅱ的形成条件:①在同一块土地上各个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也即为级差地租Ⅱ;②由追加投资带来的超额利润,是级差地租Ⅱ的实体。
只要同一块土地追加投资的生产率高于劣等地的劳动生产率,就能形成超额利润,在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条件下,最终都会转化为级差地租II;③租约有效期内,由农业资本家连续追加投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会全部落入农业资本家手中。
签订新租约时,超额利润会因地租额的增加全部或部分转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由此产生级差地租Ⅱ。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在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下,无论种好地还是坏地,都必须缴纳地租,这种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
①来源: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本质上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②产生的条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农业中能够形成超额利润的(绝对地租实体)的条件。
③产生的原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现代资本主义农业绝对地租的来源(出小题):①马克思对此的预见:”只能来自市场价格超过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余额,简单地说,即只能来自新产品的垄断价格。
”这个“余额”不再是由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是从农产品收购商手中转移来的,是通过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剩余价值的再分配而来。
②从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践来看,农业危机时,有一部分可能来自农业雇佣工人工资的扣除,或农业资本平均利润的扣除,还可能是殖民地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移。
☆垄断地租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资本主义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矿山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的特点:①土地位置对级差地租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②土地所有者对建筑地段地租的产生处于被动地位;③垄断地租是建筑地段地租的主体部分;④建筑地段的绝对地租来源于企业提供的总剩余产品的一部分。
6、社会主义制度下地租范畴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P400)■地租范畴是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地租是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经济杠杆;■地租是制定农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地租也是制定土地价格、进行征地补偿的基础。
7、城市土地价格的特点。
(P413&PPT2)①土地价格是土地的权益价格;②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不依生产成本定价;③土地价格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决定,而土地需求影响更大;④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⑤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⑥城市土地价格的形成时间较长;⑦城市土地价格受到较强的政府调节的影响,因此土地价格变动呈现周期性特征。
8、城市中标定地价和基准地价的概念。
(P434)■城市土地基准地价: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的土地或土地条件相当的地域,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时点上法定最高年期物权性质的土地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
■标定地价:是政府根据管理需要评估的具体宗地在公开市场和正常经营管理条件下某一期日的土地使用权价格。
标定地价是宗地地价的一种,由政府组织或委托评估。
它与基准地价一样,由政府定期公布。
9、楼面地价和容积率的概念。
■楼面地价:楼面地价就是单位建筑面积平均分摊的土地价格。
楼面地价=土地总价÷规划建筑面积=土地单价÷规划容积率。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0、土地价格管理制度。
(P437&PPT2)①土地估价制度;②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③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定期公布制度;④地价监测系统;⑤土地供应计划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⑥土地交易最低限价制度;⑦土地增值税制度。
11、政府干预地价上涨的手段。
(PPT2)①实行地价冻结,规定地价的最高限额;②实行土地交易许可证制度,限制交易数量;③适当增加土地供给量,通过调整供求关系平抑地价;④增强土地市场透明度,为土地交易双方提供正确的地价信息;⑤严格控制囤积土地的行为,防止因土地囤积和垄断而造成的地价不合理上涨。
复习题:(部分答案见上文)1.概念解释: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绝对地租、垄断地租、建筑地段地租、城镇基准地价、农地基准地价、标定地价、交易地价。
■建筑地段地租:工商业资本家和房地产资本家为了获得建筑地基与空间的使用权而缴纳的地租。
■农地基准地价:是指在农村范围内,以县域为单位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的土地(主要是耕地),或者土地条件相当的地域,按照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等不同权利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时点的平均价格。
(在划分土地均质地域的基础上,以农用地纯收益为依据,采用对一定均质地域取样本地价数据加权平均作为农用地的基准地价)■交易地价:指土地买卖双方按市场交易规则,在土地市场中实际成交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