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内科常用化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神经内科常用化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1) 肝细胞受到损伤时如肝炎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会明显升高。 2) 胆道疾病,尤其是胆囊结石、胆道息肉、胆囊炎等,血中直接胆 红素显著升高。 3) 溶血性疾病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来源增加,肝脏处理不及,造成间 接胆红素明显增加。
神经内科常用化验检查结果的 临床意义
标本种类
脑脊液标本 血液标本 尿标本 便标本 痰标本
脑脊液标本
成人侧卧位时:
正常脑脊液(CSF)压力为80~ 180mmH2O >200mmH2O <80mmH2O 提示颅内压增高, 提示颅内压降低。
脑脊液标本
常规检查:颜色、性状、细胞数 生化检查:蛋白质、糖、氯化物
研究表明:Hcy每升高5umol/L脑卒中风险升高59%; Hcy每降低5umol/L脑卒中风险降低24%。
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 险因素。
血液标本
超敏C反应蛋白
1)正常值0-3ng/L
◆超敏C反应蛋白是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又称为高敏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 志物, 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 ◆CRP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早期CRP的显著增高是提示预后不良的敏感指标,脑梗死患者超 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高低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 ◆颅脑损伤后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是反映颅脑损伤严重 程度和观察疗效的理想指标。 ◆另外,研究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相关,早 期监测超敏C反应蛋白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有 警示意义。
血液标本
肾功能
血氯: (99-110)mmol/L
临床意义:
病理性降低:1)体内氯化物丢失过多:①严重的呕吐、腹泻、胃肠道 引流;②糖尿病酸中毒;③慢性肾功能衰竭;④失盐性肾炎;⑤ 阿狄森氏病。2)摄人氯化物过少:①出汗过多,未补充食盐;② 慢性肾炎,长期忌盐饮食后;③心力衰竭,长期限盐并大量利尿 后。 病理性升高:1)体内氯化物排出减少:①泌尿道阻塞、急性肾小球肾 炎无尿者;②肾血流量减少,如充血性心力衰竭。2)摄人氯化物 过多。3)以换气过度所致的呼吸性碱中毒。4)高钠血症脱水时。
血液标本
白细胞包括:中性白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 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大出血、严重组织 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 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 血常 规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 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 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脑脊液标本
糖:
正常CSF糖含量为血糖的1/2~2/3 正常值为2.5~4.5mmol/L
脑脊液标本
糖含量明显降低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糖含量轻至中度降低见于结核性或真菌性脑 膜炎(特别是隐球菌性脑膜炎)以及脑膜 癌病。 糖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
脑脊液标本
氯化物 :
正常CSF氯化物120-130mmol/L, 较血氯水平为高,约为血中之1.2~1.3。
血液标本
血糖
≤2.2mmol/L或≥22.2mmol/L 为血糖危急值, 需通知医生, 给予相应处理。
血液标本
血沉
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 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 率,即血沉(ESR) 魏氏法 1)<50岁:男性 0~15mm/h, 女性 0~20mm/h; 2)>50岁:男性 0~20mm/h, 女性 0~30mm/h;
血液标本 肝功能
谷草转氨酶正常值 男(15-40)U/L 女(13-35)U/L
增高见于: 1)心肌梗死急性期 2)性肝炎 3)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 4) 慢性肝炎活动期 5)肝硬化活动期、肝癌、心肌炎、肾炎、肌炎。
血液标本 肝功能
总胆红素 正常值 (3-25)μmol/L 直接胆红素 正常值 <6.5 μmol/L 间接胆红素 正常值 (1.7-17.2)μmol/L
血液标本
凝血七项
6)抗凝血酶Ⅲ活性:80-130%
7)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0-5ng/L
血液标本
血糖
正常值:空腹 3.9-6.1mmol/L 餐后2小时 <7.8mmol/L
血液标本
血糖
随机血糖≥11.1mmol/L 或空腹血糖≥7.0mmol/L可诊断糖尿病 空腹血糖≤2.8mmol/L 或糖尿病患者血糖≤ 3.9mmol/L 可诊断低血糖
(0 ~ 5)
106 /L
脑脊液标本
细胞数
正常CSF白细胞数为(0-5) ×106 /L ,主要为单核细胞。
脑脊液标本
白细胞增加,多见于脑脊髓膜和脑实质的炎性病 变; 白细胞明显增加且以多个核细胞为主,见于急性 化脓性脑膜炎; 白细胞轻度或中度增加,且以单个核细胞为主, 见于病毒性脑炎; 大量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增加为主,多为亚急性 或慢性感染; 脑的寄生虫感染时,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
血液标本
血小板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 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 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 亢进、尿毒症等。
血液标本
凝血七项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642S,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 常。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 。 2)凝血酶原时间(PT):8.8-13.8S ,需 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活动 度:80-120%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0.81.2。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 。
脑脊液标本
黄色:
CSF蛋白含量过高时,外观呈黄色, 离体后不久自动凝固,称为弗洛因综合 症(froin syndrome),见于椎管梗阻 等。
脑脊液标本
云雾状:
CSF呈云雾状,通常是细菌感染引 起细胞数增多所致,见于各种化脓性脑膜 炎,严重者可呈米汤样; CSF放置后有纤维蛋白膜形成,见 于结核性脑膜炎。
血液标本 肾功能
血肌酐(Scr):(44-133)μmol/L
临床意义:
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 酸盐类治疗等。 减少: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血液标本 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 正常值 男(9-50)U/L 女(7-40)U/L
增高见于:1) 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 2) 胆囊炎或胆道疾病(如炎症、结石、息肉、癌症等) 3) 饮酒引起的肝脏损伤 4) 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 5) 其他引起ALT异常因素(脂肪肝、肝癌等) 6)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甲肝等)
脑脊液标本
蛋白质:
正常人CSF蛋白质含量为150~ 450mg/L。
脑脊液标本
CSF蛋白明显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 核性脑膜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椎管梗阻等, 尤以椎管梗阻时增高显著。 CSF蛋白降低见于腰穿或硬膜损伤引起CSF 丢失、身体极度虚弱和营养不良者。
血液标本
血沉
3)临床意义:病理性增快见于急性细菌性 感染或炎症、结核、风湿、心肌炎、组织 损伤及坏死(手术、心梗)、恶性肿瘤、 高球蛋白血症、贫血。 4)生理性改变:12岁以下儿童、妇女月经 期、妊娠3个月以后至分娩后3周及老年 人可增快,高原居民可减慢。
血液标本
血同型半胱氨酸(Hcy)
1)正常空腹血浆Hcy水平为0~15μmol/L。
脑脊液标本
Pandy试验临床意义: 正常脑脊液含有极微量的蛋白质,其中 以白蛋白为主,潘氏试验为阴性反应。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颅内出 血等,均见蛋白质增加,且多为球蛋白 增加,潘氏试验呈阳性反应。
血液标本
血细胞分析的正常值
1)白细胞计数(WBC):成人( 4~10 )×109/L; 2)红细胞(RBC):男性为( 4.0~5.5 )X1012/L, 女性为( 3.5~5.0 )X1012/L; 3)血红蛋白(HGB或 Hb): 男 120~160g/L,女 110~150g/L; 4)血小板:(100-300)X109/L。
血液标本
血脂
总胆固醇:<5 .17mmol/L 甘油三酯:0.2~1.7mmol/L 高密度脂蛋白:0.8~1.8mmol/L 低密度脂蛋白:<3.2mmol/L 脂蛋白A : <300mg/L
血液标本
血脂
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大于5 .72mmol/L 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大于1.7mmol/L 混合型高脂血症: 总胆固醇大于5 .72mmol/L 并且甘油三酯大于1.7mmol/L
脑脊液标本
颜色性状
正常CSF为无
用三管实验法加以鉴别,连续用3个 试 管接取CSF,如前后各管为均匀一 致的血色提示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前后各 管的颜色依次变淡可能为穿刺损伤出血。 血性CSF离心后如变为无色,可能为 新鲜出血或损伤;离心后为黄色提示为陈 旧性出血。
血液标本
凝血七项
5) D-二聚体(D-Dimer):0-230ng/ml 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 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心肌梗死、脑 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 导致D-二聚体升高。特别对老年人及住院患 者,因患菌血症等病易引起凝血异常而导致 D-二聚体升高。
血液标本
凝血七项
3)纤维蛋白原(FIB):2-5g/L。主要反 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0-18S, 需 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主要反映 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