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弱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

第14课时强弱电解质 电离平衡(A 卷)考测点导航1.正确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⑴凡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要注意“或”与“和”字的区别和“化合物”三字的外延。

⑵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⑶NH 3、SO 2虽然溶于水后都能导电且又是化合物,但在水溶液中不是其本身发生电离,应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⑴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自由离子(阴阳)定向迁移形成电流。

⑵溶液的导电能力:主要由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电荷数决定 ⑶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 内因: 电解质本身电离能力 外因:温度、溶液浓度等1. 掌握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2.理解并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⑴概念:在一定条件下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达式典型题点击1.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B .强电解质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难溶性化合物C .强电解质的稀溶液中无溶质分子,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D .弱电解质的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强电解质溶液弱 (该题考查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2000南通二模))用水稀释0.1 mol ·L -1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 .c(OH -)/c(NH 3·H 2O) B .c(NH 3·H 2O)/(OH -) C .c(H +)和c(OH -)的乘积 D .OH-(该题考查了学生加水稀释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 3. (1999年上海高考)把0.05 mol NaOH 固体分别加入到100 mL 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 A.自来水 B.0.5 mol ·L-1C.0.5 mol ·L -1CH 3COOH 溶液 D.0.5 mol ·L -1KCl 溶液 (该题考查的问题是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注意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主要由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电荷数决定) 4.当CH 3COOH CH 3COO -+H +已达平衡,若要使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和溶液的pH 值都减小,应加入的试剂是( )A .CH 3COONaB .NH 3·H 2OC . HClD .H 2O(此题是属于电离平衡移动的问题,目的是考查运用电离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如何使弱电解质CH 3COOH 的电离平衡发生如题干所需的改变,答题时要兼顾选择一种合适的试剂来满足题干中提出的:既要降低电离度,又要减小pH 的两个条件。

)新活题网站1.下列化合物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 A HClO 4 B Ba (OH )2 C CO 2 D HF (该题考查了学生对弱电解质包括的物质类别,注意辨别非电解质)2.下列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 固体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 盐酸B CH 3COOHC NH 3·H 2OD H 2O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问题,关键抓住溶液的导电性一定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成正比) 3.0.1mol/L 的CH 3COOH 溶液达到电离平衡时 ( ) A c (CH 3COO -)= c (H +) B c (CH 3COOH )= 0.1mol/L C c (CH 3COOH )> c (CH 3COO -) D c (H +)= c (OH -)(此题主要考查了弱电解质CH 3COOH 的电离特点,解题时要把握溶液中c (H +)= c (OH -)+c (CH 3COO -),可运用排除法)4.下列事实能证明甲酸是弱酸的是 ( ) A.在相同温度下,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甲酸溶液比盐酸溶液的导电性弱B.甲酸能与NaHCO 3作用放出CO 2气体C.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甲酸溶液与NaOH 溶液混合时恰好完全中和D.室温下,1 mol/L 的甲酸溶液的pH=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弱电解质的各种判别方法。

能力点:知识再现,分析问题的能力。

)5.在同一温度下,弱电解质a ,强电解质溶液b ,金属导体c 的导电能力相同,若升高温度后,它们的导电能力是 ( )A .a>b>cB .a=b=cC .c>a>bD .b>c>a (本题主要考查了溶液以及金属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根据导电的机理加以分析)6.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 ( )①固体食盐 ②溴水 ③CuSO 4·5H 2O ④液溴 ⑤蔗糖⑥氯化氢气体 ⑦盐酸 ⑧液态氯化氢A .①④B .②⑦C .⑤⑥⑧D .④⑧(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电解质导电的条件,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是电解质导电的前提)7.某酸溶液中[H +]=0.1mol ·L -1,则该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A .一定等于0.1mol ·L -1B .一定大于0.1mol ·L -1C .一定小于0.1mol ·L -1D .无法确定(本题考查了酸的电离知识,答题时要注意强酸和弱酸以及多元酸的电离不同)8.在100mL0.1mol/L 的醋酸溶液中,欲使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H +浓度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 加热 B 加入0.1mol/L 的醋酸溶液100mL C 加入少量的0.5mol/L 的硫酸 D 加入少量的1mol/L 的NaOH 溶液(此题目的是考查运用电离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如何使弱电解质CH 3COOH 的电离平衡发生如题干所需的改变,答题时要兼顾两个条件。

)9.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a 2+、HCO 3-、Cl -、K+ B.Al 3+、AlO 2-、HCO 3-、Na +C .Fe 2+、NH 4+、SO 42-、S 2-D .Fe 3+、SCN -、Na -、CO 3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离子共存的问题掌握,主要是要考虑离子间发生复分解而不能大量共存,答题时要逐一排查) 10.从下列现象可以判断某酸是强酸的是( )A.B.该酸可以分解石灰石放出CO 2C.该酸可以把Al(OH)3D.该酸浓度为0.1mol ·L -1时的pH 为1(本题考查了对强酸概念的掌握,判断某酸是否为强酸的依据是该酸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 11.0.1mol/L 氨水中存在NH 3·H 2ONH 4++OH -的电离平衡,若发生如下的变化时,填入各项的变化情况。

(本题考查的知识是改变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答题时抓住其本质,综合运用平衡移动原理)12. pH=2 的两弱酸HA 、HB 加水稀释后,溶液 pH 随加水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电离平衡常数HA > HB B 等体积的HA 和HB 与等浓度的NaOH 反应,HA 消耗的NaOH 多C 等体积的HA 和HB 与等质量的Zn 反应,HA 反应速率大D 若有等浓度的NaA 、NaB ,则碱性NaA>Na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由有:弱电解质的电离及其平衡常数,溶液的pH 计算,盐类的水解,综合性较强)13.(2001年上海)用实验确定某酸HA 是弱电解质。

两同学的甲:①称取一定质量的HA 配制0.1 mol ·L -1的溶液100mL ; ②用pH 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 ,即可证明HA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 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 mL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 mL ,加水稀释为100mL ③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A(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的定量仪器是(2)甲方案中,说明HA 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 1(选填“>”“<”“=”)HA 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 (多选扣分)a.装HCl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 2b.装HA 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 2c.(3)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 。

(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扼要表述。

(此题考查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评价实验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证明HA 是弱电解质的原理有两个:一是证明HA 不能完全电离,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二是证明HA 与强碱反应生成的盐具有弱碱性。

) 14(1)“O”点为何不导电? 。

(2)a 、b 、c 三点的pH 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a 、b 、c 三点中CH 3COOH 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一点是 点(4)若使C 点溶液的c (CH 3COO -)提高,在如下措施中可采取(填标号)A .加热B .加浓醋酸C .加入固体KOHD .E .加固体CH 3COONaF .加Zn(本题考查学生电离平衡、溶液的导电能力等知识)第14课时强弱电解质 电离平衡(B 卷)易错现象1.对电解质,非电解质和不是电解质的概念混淆,概念内涵和外延也把握不准。

2. 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区分不清,抓不住概念的实质,从而导致分析问题出错。

3. 弱电解质的电离应遵循化学平衡的有关原理,学生不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导致解题出错。

4.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是由溶液中离子浓度决定的,而不是由离子数目决定的,学生分析问题时把握不好这一关键点,而导致解题出错。

纠错训练1.现有 : ①硫酸铜 ②碳酸钙固体 ③磷酸 ④硫化氢⑤三氧化硫 ⑥金属镁 ⑦石墨 ⑧苛性钾 ⑨NH 3·H 2O ⑩熟石灰,其中(填序号)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是 。

(填写序号)2、现有三种较稀的酸溶液a 、b 、c,分别加入足量锌,(a)盐酸 (b)醋酸 (c)硫酸试讨论下列两种情况放出H 2的初速率和放出H 2的总量.3.试用简单的实验证明在酸中存在着如下电离平衡。

要求写出简要操作、现象及实验能说明的问题(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点侧重于分析、应用、实验设计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综合要求高)4. BaCl 2溶液中滴加Na 2C 2O 4(草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在白色沉淀中加入盐酸,沉淀溶解。

试用离子方程式及溶解平衡有关知识解释上述现象 。

根据上述判断,可以得出盐与酸反应规律之一是:。

检测提高1.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和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不能肯定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CH 3CH 2COOH B .SO 2 C .NH 4HCO 3 D .Cl 2 3.碳酸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关系: H 2CO 3H ++HCO 3-,HCO 3-++CO 32-,该溶液的pH 值增大时,[CO 32-]将: A.增大 B.减少C.不变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少4.pH 值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和锌反应,若最后锌都已完全反应,且放出的气体一样多,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整个反应阶段V :醋酸>盐酸 B.反应所需时间:醋酸>盐酸 C.开始时反应速率:盐酸>醋酸 D.反应的锌质量:盐酸=醋酸5.在硫化氢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试剂后,不能使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的是( )A.亚硫酸B.胆矾C.氯水D.盐酸 6.把0.05molNaOH 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 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自来水B.0.5mol/L 盐酸C.0.5mol/L 醋酸D.0.5mol/LNH 4Cl 溶液 7.对于1L0.1mol/L 氨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NH 3分子是0.1mol. B.溶液中的NH 3·H 2O 是0.1mol.C.溶液中的NH 3·H 2O 和NH 3共有0.1mol.D.溶液中的NH 3、NH 3·H 2O 、NH 4+共有0.1mol. 8.把氢氧化钙放入蒸馏水中,一定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Ca(OH)2(s)= Ca 2++2OH-Ca(OH)2减少的是 ( )A .Na 2S 溶液B .AlCl 3溶液C .NaOH 溶液D .CaCl 29.在0.01mol/L 的醋酸中加入少量硫酸后,其变化结果是:()A 氢离子浓度变小B 醋酸的浓度减小C 酸性增强,pH 减小D 醋酸根离子浓度变小 10.在RNH 2·H 2O RNH 3++OH -的平衡中,要使RNH 2·H 2O 的电离程度及[OH -]都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A.通入HClB.加NaOH 固体C.加水D.升温11.(1998年全国高考)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mL0.60mol ·L-1NaOH 水溶液,②20 mL mol ·L -1H 2SO 4水溶液,③30 mL0.40 mol ·L -1HCl 水溶液,④40 mL 0.30mol ·L -1CH 3COOH水溶液,⑤50mL0.20mol ·L -1蔗糖水溶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