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度管理知识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增长,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同时要求施工工期越来越短,项目进度管理作为工程进度控制中的重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项目进度管理;研究;应用
一、项目进度管理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项目进度控制管理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美国的H.L.Gantt 在二战间所创造的甘特图至今仍是工程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管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但是甘特图不能明确地表明任务间的关系,也不能反映出任务拖延或者资源调配的问题。
1956年,美国杜邦公司为了管理公司内部不同业务部门的工作,研制了关键路径法CPM(Critical Path Method),这一数学模型根据单个任务的工期和依赖关系计算整个项目的工期,并标识哪些任务是关键任务,项目的进度监管只需对这些关键任务的进度进行重点监控,就基本可以保证项目的如期完成。
使用结果表明,用确定的工期比其它方法确定的工期缩短两个月,且不需另外增加费用。
1958年,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开发了PERT(Plan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技术研制北极星导弹研制计划,使原计划10年的工期缩短为8年,成本控制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近年来,在网络计划领域一直都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就是资源约束下的项目计划问题RCPSP(Resource Con-strained Project Scheduling Problem)。
Stinson(1978)给出了对可再生资源约束下活动不可中断的工期优化单一模式RCPSP问题的整数规划模型,之后相当大一部分工作集中在此类模型的解法上。
1964年Wiest(1973 Davis,1991年Gavish和Pirkul)等就分别利用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的方法对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求解,Sevkinaz Gumusoglu等人提出基于Primal-dual relationships的线性规划模型的店铺直送等。
二、项目进度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国内的建设项目监控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对西方一些相关理论的学习和消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迅速提升,国内的研究者在建设项目的监控管理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熟练掌握CRM,PERTZ这些基本的项目进度分析方法后,国内的研究人员也积极投入到了资源约束下的现金流优化进度计划问题的研究中,郭阳等人给出了这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并相应地进行了算法研究。
国内的一些研究者还对作业活动时间的不确定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王亚平基于模糊理论,提出了模糊弧长的概念,采用模糊数来表达,定义了相关的模糊可能期、模糊限制期、模糊浮动期和模糊总边界,并构造了有向模糊网络图,胡志根则采用了模糊三角数来表示作业活动时间。
杨应玖提出用灰量(灰数)表达作业活动时间,构成了灰色网络计划图,这些都从一个方面表达了网络计划的不确定性,对CPM进行改造,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2000年赵克勤提出了用a+bi+cj型联系数来表示作业活动时间,这里的a+bi+cj型联系数脱胎于集对分析联系度。
在联系度定义下,a称为所论两个集合的同一度,c称为所论两个集合的对立度,b称为所论两个集合的差异度。
j为对立度的系数,一般情况下i=-1。
i是差异度b的系数,在[-1,1]区间内视不同情况取值。
a、b、c要求满足归一化,即有a+b+c=1。
引进a+bi+cj 型联系数可以较客观地对工程实施中出现的工期波动和遇到的反常情况进行定量描述,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网络计划的实施和优化控制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
此外,许庆瑞提出的新产品组合管理研究,王先甲将博弈论的思想引入到工程进度控制管理的活动中,建立了工程进度协调的合作对策模型,并利用Shapley值方法对合作利益进行分配。
三、项目进度管理研究展望
实现和发展项目进度管理离不开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这是项目进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提升上,项目进度管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最近涌现了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如TOC (制约因素理论、约束管理)强调,通过发现项目实施中影响项目实施的关键因素,来对项目进行系统管理。
它强
调全局思维,主张使用项目整体时间机制,进而缩短项目时间。
在关键链中引入项目缓冲器(Project Buffer)是TOC在项目计划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知识管理应用到项目进度管理后,提出了ES(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系统),如上海交大的ESCOD、Stone&Webester公司的Unit Commitment Advisor 等,但是ES本身也具有设计知识获取的“瓶颈”和推理能力弱的缺陷,目前在项目进度管理中ES局限于某些类型的项目或者项目进度管理中的某些方面,达到规范化和体系化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柔性管理是指在市场机会不断变化、竞争环境难以预测的情况下,快速反应,不断重组人力和技术资源,获得竞争优势和利润的一种管理思想,但对它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项目进度管理应用领域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其研究趋势主要体现在项目进度管理的智能化、集成化、实时化和网络化。
智能方法尤其是计算智能方法在模式识别、组合优化、模糊控制和决策等应用领域内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计算机模拟技术是项目进度管理建模的另一种方法,其模拟建模技术的优越性在于它的灵活性,能够建立更加精确的和时间上动态的模型,最近计算机模拟模型着重于解决项目进度管理中的离散型问题。
现在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Intranet)及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的发展也为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机会,目前利用CAD和GIS实现项目进度的实时化计划和监控,以及项目进度的集成化、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项目管理的前沿课题。
四、项目进度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对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真正称得上项目管理开始的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发电项目—云南鲁布革水电站。
之后,我国的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以及其它大型工程项目也获得了成功。
在项目工程进度管理方面我国从年代中期由华罗庚教授引进网络计划技术推广至今已有多年,在部分跨地区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和大型项目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然而,这种科学的工程进度计划编制技术在大量的地方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状况却并令人乐
观。
因此研究如何突破以往进度管理保证成本指标的情况下进行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动态控制,使企业在完成工期的同时能够实现利润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日益增长,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逐年递增,同时要求施工工期越来越短。
建设工程的进度控制工作作为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决定工程自身能否顺利建设,关系到施工单位的声誉与利益。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三大控制,即工程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与投资指标控制,是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节省工程投资造价、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因此,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的探索和研究,无论对建设单位还是对施工单位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ECR实施中,如果注意以下的几点,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一把手是推进ECR的前提。
ECR首先是经营理念的转变。
在ECR的推动过程中,如果没有一把手自上而下关注、发动和督促,在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无法打破,ECR的理念再好,也将使得ECR成为一个不可实现的目标。
(二)团队精神不可或缺。
在ECR的实施与运用过程中,往往因供应商与零售商的价格对立关系以及系统和运作方式的不同,而很难有具体的合作运用,供应商和零售商彼此的执行人员均习惯于过去的买卖关系,难以产生对等和互相信任的态度,并且由于参与VMI示范计划的大部分人员没有完整的相关知识与实务经验,再加上彼此既有的运用方式的显著差异,大大增加了VMI示范计划执行的复杂与困难程度。
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双方参与人员的团队精神便成了ECR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要面向经营核心。
如果信息技术的运用和电子商务只是将即有的作业电子化与自动化,它能带来的意义只限于作业成本的减少,唯有面向经营的本质发挥作用,才能使公司产生较大幅度地效益提升,对流通业而言这种本质改善就是ECR。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ECR更可能影响整个后端的工厂制造与前端店面之间生产与库存效率的提升。
然而,所有这些工作中最难的是创造合作的氛围,唯
有上下游双方均有宏观的思考,愿意共同合作,才会有进步的可能。
总之,超市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集团企业,处于供应链的末端,直接面对消费者,构建高效的ECR,对发挥零售终端的市场主导优势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刘联辉.如何有效控制采购过程这[J].经济论坛,2004,(9).
[2]刘联辉.应用现场IE再造生产物流[J].物流技术,2002,(2).
[3] 郑灿朝.聚焦中国连锁业[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7).
[4] 梅绍祖.电子商务与物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7).
[5] 吴文盛.超级市场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