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做题高考真题2013年湖南卷六、选做题(12分。
19、20题任选做一题)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分)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
知道自己美丽,所以很自好。
它仿佛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它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赞美,引起人家注目。
而事实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我们从远处看它成群地在浩瀚的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它应着召唤的信号,独自离开船队,游近岸旁,以种种柔和、婉转、妍媚的动作,显出它的美色,施出它的娇态,供人们仔细欣赏。
天鹅,亦称“鹄”。
鸟纲,鸭科,天鹅属各种的通称。
如大天鹅天鹅,亦称 “鹄”。
鸟纲,鸭科,天鹅属各种的通称。
如大天鹅雄体长 1.5米以上,雌体较小。
颈极长,羽毛纯白色;嘴端黑色,嘴基黄色。
群栖于湖泊、沼泽地带。
主食水生植物,兼食贝类、鱼虾。
飞行快速而高,分布极广,冬季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春季北迁蒙古和中国新疆、黑龙江等地繁殖。
另有疣鼻天鹅,嘴红色,基部具疣;小天鹅,体型较小,嘴短,嘴基黄色,未达鼻孔。
三种天鹅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分别分析以上两则材料在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及效果。
(6分)【答案】答案要点提示:①第一则材料是描述性文字,主要使用了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刻画了天鹅的神态、动作等特征,鲜明生动,具有形象性、情感性;②第二则材料是说明性文字,主要使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运用了较多的科学术语进行解说,介绍了天鹅的种类、特征、习性、分布等知识,平实准确,具有科学性、客观性。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写作与修改》,出自第一章第一节〈写作的多样性〉课后写作实践第三题,“写同一件事物,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呈现不同的风貌”。
只是把题目的对象由“教室”改为了“天鹅”而已。
(2)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写一段以“保护天鹅”为主旨的文字。
不超过140字。
(6分)【答案】答题要求:主旨紧扣“保护天鹅”,表达富有创意。
【解析】本题考查创意写作。
注意答题要求:主旨紧扣“保护天鹅”。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分)中国语中“学”与“问”连在一起,意义至为深妙。
人生来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对于人生来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对于不知道的事物欢喜发疑问。
对于一种事物发生疑问,就是对于它感兴趣。
既有疑问,就想法解决它,几经摸索,终于得到一个答案,于是不知道的变为知道的,所谓“一旦豁然贯通”,这便是学有心得。
学原来离不掉问,不会起疑问就不会有学。
许多人对于一种学问不感觉兴趣,原因就在那种学问对于他们不成问题,没有什么逼得他们要求知道。
但是学问的好处正在原来有问题的可以变成没有问题,原来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变成有问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明辨之也。
(1)上述材料都强调“学”与“问‘的密切关系,分别分析两则材料中“问”的内涵与作用。
(6分)【答案】答案要点提示:①第一则材料中的“问”指的是生发疑问,“问”能激发兴趣、促进探索,从而学有心得;②第二则材料中的“问”指的是询问请教,“问”能解决疑问、丰富知识。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结合选文分析“问”的内涵与作用。
两段文字对应两个不同内涵,作用分析要与内涵保持一致。
(2)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有关“学”的观点,简要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不超过140字。
(6分)【答案】答题要求:内容紧扣“学习”论题,能够正确征引中国古代典籍中相关论述。
【解析】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注意紧扣“学习”论题,正确征引中国古代典籍〈论语〉〈大学〉中的相关论述,同时要联系自己的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来。
2012年湖南卷六、选做题(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分)【提示】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中篇小说《木木》描述的是:农奴盖拉新又聋又哑,是庄园的看门人。
他爱上了洗衣女塔季雅娜,后来却被女农奴主指配给了一个酒鬼。
在送塔季雅娜走的路上,盖拉新捡回了一只小狗,唤做木木,从此木木成了他生活的慰藉……下面是从《木木》中截取的一段文字: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不记得,“她”有过不在屋外等着他回来的事,于是他跑上跑下,到处去找“她”,用他自己的方法唤“她”。
……他冲进他的顶楼,又冲到干草场,跑到街上,这儿那儿乱跑一阵。
……“她”丢失了!他便回转来向别的用人询问,他做出非常失望的手势,向他们问起“她”来;他比着离地半俄尺的高度,又用手描出“她”的模样。
……有几个人的确不知道木木的下落,他们只是摇摇头,别的人知道这回事情,就对他笑笑,算是回答了。
总管做出非常严肃的神气,在大声教训马车夫。
格拉西姆便又跑出院子去了。
他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
从他那疲倦的样子,从他那摇摇不稳的脚步,从他那尘土满身的衣服上看来,谁都可以猜到他已经跑遍半个莫斯科了。
他对着太太的窗子默默地站着,望了望台阶,六七个家奴正聚在那儿,他便掉转身子,口里还叫了一次“木木”。
没有木木的应声。
他走开了。
大家都在后面望他,可是没有人笑,也没有人讲一句话。
……第二天早上那个爱管闲事的马夫安季普卡在厨房里讲出来,说哑巴呻吟了一个整夜。
(1)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我(盖拉新)的心理活动。
(6分)【答案】以“我”为叙述人称,以“痛苦”为基本心理,可以结合焦急、自责、思念、担心,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设想等进行心理描述。
【解析】答题要求:注意人称(第一人称)、表达方式(描述)写作方向(人物心理活动)。
【考点定位】考查外国小说阅读,强调的是外国小说的叙事角度和写作实践。
(2)自选欣赏角度,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盖拉新这个人物形象的。
(6分)【答案】所选文段通过叙写盖拉新在木木丢失后的焦急和痛苦,塑造了一个善良、敏感、执着和饱受折磨的农奴形象。
【解析】答题角度: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①叙事视角的角度;②情节设置的角度;③动作的角度;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角度。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考点定位】考查外国小说鉴赏,强调的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解读,属于探究范围。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伦敦当地时间18日17时,随着中国与土耳其主宾国活动交接仪式的正式举行伦敦当地时间18日17时,随着中国与土耳其主宾国活动交接仪式的正式举行,为期3天的伦敦书展落下帷幕。
在此次书展上,中国以迄今最大规模的主宾国活动隆重登场,向英国及来自世界各国的出版商、版权交易商展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各类图书出版现状。
今年的中国展台上有近3000种英文图书展出。
书展推出的中国作品包括《钱钟书英文散文选》和苏童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书的英文版,以及《红楼梦》、《聊斋志异》、《孙子兵法》、《论语》等中国古典名著英文版。
伦敦书展落下了帷幕,但书展对中英两国文化交流所产生的重大推动意义,将留下长远影响。
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指出,长期以来,中英文学的交流有点失衡,不对等。
中国读者对英国文学的了解,远比英国读者对中国文学了解得多,英方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仅限于古典文学,像《红楼梦》等。
中国一般读者,对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等,直到当代作家作品,如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哈利•波特》等都非常了解。
2013年度伦敦书展将于明年4月15日—17日举行,市场焦点主宾国是近年出版业蓬勃发展的土耳其。
(选自《人民日报》 2012年4月20日第4 版“要闻版”,有删节)(1)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
(6分)【答案】伦敦书展: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中国【解析】答题要求:所拟标题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词语:“伦敦书展”“中国”。
所拟标题必须紧扣事实主要信息作简明扼要的陈述,概括、突出地提示整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对所拟标题理由的阐述须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考点定位】紧扣选修教材中的新闻阅读,考查的重点是新闻标题及其理由分析。
(2)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
(6分)【答案】伦敦书展(所选消息内容)的意义主要在于展示了中国出版业蓬勃发展的现状,扩大了中国书籍在世界的影响,为中西文化的沟通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媒介,增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解析】答题要求:体裁应该是新闻短评。
所写短评应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所作的评论,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结构基本完整。
答题角度:考生答题可从如下角度切入:①“展示”的角度;②“交流”的角度;③“平台”的角度;④“影响”的角度;⑤“推动”的角度。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重视规范答题,注意观点鲜明、答题简洁。
【考点定位】紧扣选修中的新闻写作,考查的重点是新闻评论的写作。
2011年高考卷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1题,9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本报北京4月28日电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今天宣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与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长量1 .3亿相比,减少了约5600万人。
十年人口数字的变化反映出,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挑战。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分,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请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9分)答:答案角度提示:①人口变化成绩方面的角度:“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②人口现状面临挑战方面的角度:“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③上述两个方面的每一个点都可以作为一个角度;④整体的角度:对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作整体评价;⑤其他角度:如“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的角度,“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与“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相结合的角度,“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与“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相结合的角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