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课件-
第二世界
苏联和东欧的前中央计划经济国家
第三世界
非洲国家、中东国家、大部分亚洲国家 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伊朗、南非、 埃及等
占世界 占世界 国民平 识 总人口 总收入 均预期 字 百分率 百分率 寿命 率 区域 (%) (%) (%) (%) 项目 北方 国家 南方 国家 25 80 70
占世界 工业生 产量比 率 (%)
分 布 地 区
75
20
50
包括北美洲、欧洲、独联体、 约 高于 90 日本、大洋洲等工业发达、国 100 民收入高的地区 包括南美洲、中美洲、非洲、 约 印度、中国和东南亚等经济落 低于 10 50 后、人口众多,国民收入较低 的地区
二、发展中国家范围的扩大
东欧国家(原社会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转轨国家——资本主义
日尔、毛里塔尼亚、卢旺达和肯尼亚等国;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国家
都出现在欧洲。例如,人口出生率<10~12‰的国家有德国、丹麦、 意大利、瑞士和瑞典。
中国1978-2011年人口出生率数据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3、人口出生率高,赡养负担沉重。
赡养负担--每个劳动人口(16-64岁)抚养费生产性 人员(15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老人) 发展中国家每个劳动人口抚养儿童的数量(15岁以 下儿童占总人口的40%)比发达国家(21%)几乎 高一倍,发达国家的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超过10%, 发展中国家平均低一半,但总赡养负担,包括抚养 儿童和赡养老人,在发展中国家约为总人口的45%, 而发达国家仅占约1/3
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
一般而言,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
例外,如1960-1975年的古巴,实际经济增长率只有 -0.6%,但收入不平等程度减小,教育更加普及,医 疗卫生有普遍性改善 但这是社会发展急剧变革的结果,它不可能在长期负 增长或微弱增长的基础上长期维持。事实上,古巴的 经济增长在1970年以后逐渐加快
专题文献报告要求
列出查阅过的文献资料目录(包括题名, 作者及其来源) 提交个人认为具有启发性思想的文献资料 的主要观点与启迪 简述该专题领域中未来的研究方向
授课内容
第一讲: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讨论主题:发展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金砖之国 第二讲:从贫困到富裕—经济增长 讨论主题1:经济增长的动力 讨论主题2: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讨论主题3: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4、失业率高,劳动力利用不充分
失业:有能力工件,也希望工作,但找
不到工作。 就业不充分:工作时间减少不会减少产 出。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5、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 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现代与传统(工 农) 、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贫困与富裕 长期并存,并且差距还在持续扩大。 严重依赖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出口,对外贸 易处于不利地位 城市化率低(城镇人口比重发展中国家为3040%,而发达国家通常在60%以上)
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发展概念
背景:有增长却无发展(增长为一小部分人获得, 大多数人贫困依旧,甚至恶化)。 原因:发展中国家比较年轻,社会经济制度都不
太完善,存在强烈的社会变革要求,发展中国家
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了经济增长、 缩小经济中的不平等状况、消灭绝对贫困,以及 社会、公众观念和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等在内的综 合性、多方面的过程。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6、市场发育不完备,市场体系不健全 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特别是产 权制度方面 货币体系不稳定 基础设施不完备
第三节 发展观及发展水平的衡量
发展观思想的演变
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家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20世纪50和60年代,经济增长与许多社会问题的不协
发展水平衡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经济指标:实际人均GDP的增长率(思考:为什么不宜 用GDP和名义人均GDP的增长率?) 。
暗含的假设:人均收入增长必然引起经济结构的转 变(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背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在较为成熟、相对固定的 政治社会制度框架下进行的。不存在巨大的社会变 革要求。
早期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认识
持续而显著的经济增长开始于18世纪晚期英国的 工业革命,那时起人们才开始关心经济为什么增
长、经济能不能持续增长以及如何才能使经济持
续增长等问题
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家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刘易斯的著作《经济增长理论》和罗斯托的《经
济增长的阶段》其实讲的是经济发展问题
2、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
生产函数Q=fA (K, L)
投入-产出的效率低
其原因如何?
提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2、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
原因: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数量多,但质量 低,资本、技术及教育短缺落后,边际产出 递减,社会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落后。
对策:动员国内、国外资本,增加在物质资 本和人力资本上的投资;促进信息流动和传 播,推动市场有效运作。
1995年,世界银行采用“资本”(包含生产资本、 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概念衡量各 国可持续发展状况,提出了一套新的国家财富 评估方法。 发展的内容:1、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分配状 况的改善;2、产业结构发生变化;3、文教卫 生事业发生显著变化;4、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失衡的状况有所改善;等等。 发展是一个生产能力越来越大的社会如何提高 社会品质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得到发展经济学家的重视, 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也开始被纳入经济发展 的范畴; 同时,制度也被纳入发展的概念,比如托达罗 (1996)指出,如果要避免因实行仅根据经济理 论制定的政策而造成的发展错误,发展经济学家 需要从国家整个的社会制度这样更广的视野来看 待,它们包括价值观、信念、对努力和冒险的态 度、宗教和阶级等级等 。
授课内容
第三讲:二元经济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 讨论主题1: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与演变 讨论主题2: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讨论主题3: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 第四讲: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讨论主题1:对外贸易战略选择的成败 讨论主题2:利用外资的经验教训
授课内容
第五讲: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收入不平等 讨论主题1:中国收入差距问题 讨论主题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教育、人力 资本形成 第六讲:制度变迁与政府改革 讨论主题1:中国渐进式改革 讨论主题2: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世界 第二世界
IACs (The Industrially Advanced Countries)
在国际社会中政治 地位弱,经济上不 发达,面临着经济 发展的共同任务→ 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
三个世界的划分
第一世界
经合组织,欧美和太平洋沿岸工业国 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 澳大利亚、法国等
会代价极大等等,都是有增长而无发展,或出现
了“无发展的增长”(Clower, R. W., 1966)
两者关系的小结
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没 有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许多目标就无法 实现 当然,仅有经济增长不一定能发展 经济发展反过来也会有利于经济进一步增 长,因为发展反映了经济结构、质量和制 度等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一个国家扩 大生产能力
俄罗斯、东欧、中亚 东南亚、拉美、伊拉克、阿富汗
发展中国家的名称:落后国家,欠发达国家
(LDCs,Less Developed Countries),第 三世界,南方国家
新兴市场(工业化)国家:
一个广泛的含义,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地理意 义。具有一定资本主义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在较短的历 史时期内克服了社会经济的落后状态,并在工业化进程 中一定程度地接近于发达国家水平的国家和地区。 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别在于,后者的资本形 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除日本等少数国 家外),而前者的工业化过程是在已有的空间范围内, 不开拓新领土的情况下,通过对本国资源潜力和所积累 的工业和科技潜力进行发掘,从而自我发展实现工业化 的快速推进。 主要的国家和地区有:亚洲四小龙、巴西、墨西哥、阿 根廷、南斯拉夫、以色列、智利、乌拉圭。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3、人口出生率高,赡养负担沉重
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平均人口数) ×1000‰ 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3、人口出生率分布
非洲、西南亚、拉丁美洲的人口出生率最高,大多数国家均>40‰; 其次是中国、东南亚、南亚地区,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出生率为20~ 29‰; 最低是欧洲与北美洲、俄罗斯与澳大利亚,其人口出生率<20‰。 以国家为单位,人口出生率>50‰的国家都集中在非洲,其中有尼
调逐渐凸现出来
70年代以后,发展的含义得到扩充 到20世纪80年代,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制度等 也被纳入发展的概念
早期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认识
在人类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增长是例外而 不是常态,在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下,生产力
水平低下而又提高缓慢,人们的生活水平基本
保持不变
在凝固的、静止的社会经济中,增长和发展不 可能成为人们注意的问题
第一讲 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第三节 发展含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
第四节 发展经济学与发展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