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盖梁施工方案

盖梁施工方案

盖梁、台帽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K55+275头道水大桥位于融安县大巷乡瑶送村境内,横跨头道河,河道与桥梁交角约90°。

桥位区属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区,山体连绵,冲沟发育,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在118-254m,相对高差约为136m,拟建桥梁横跨头道水,两侧桥台处自然斜坡均较陡,坡度在25°-35°之间,根据岩土特征及钻探反映,粉质粘土、粘土为相对隔水层,卵石、强风化层为透水层,中风化基岩为微透水层。

桥位区环境水在各透水性介质中对混凝土无腐蚀。

本桥最大桥高36米,桥梁净宽为2*11.75米,交角90°,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及水文情况,上不结构采用10*30米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砼T梁,预制、导梁安装方法施工,桥墩为双柱式钢筋混凝土墩、桩基础,0号台为桩柱式台,10号台为肋式桥台,桩基础,左福桥长306.363米,右幅桥长309.653米。

目前,该桥的盖梁、台帽已具备施工条件。

盖梁、台帽总共22个,C30混凝土合计579.3m3。

盖梁、台帽分项工程计划开工日期为2013年8月1日,计划完工日期为2013年12月15日。

二、施工方案2.1、施工组织机构工程总体负责人:曾军工程技术负责人:唐志高施工生产负责人:何斌工程质检工程师:谭元山施工现场生产负责人:曾军、唐志高人员配备情况一览表施工现场组织机构图(附后)2.2、盖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2.1.1、桥台盖梁为防桥头填土不实造成桥头跳车,将桥台盖梁施工安排在桥头填土压实完成之后进行。

即当桥台肋板施工完成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立即进行桥头填土施工,待土方填筑超过桥台盖梁底面标高10cm左右时,再由人工挖出多余土方进行桥台盖梁施工。

桥台盖梁底模采用5cm厚碎石夯垫,其顶面使用M10水泥砂浆抹面,侧模及端模仍然采用钢模板,其施工方法与桥墩盖梁相同。

2.1.2、桥墩盖梁盖梁模板采用定形钢模板施工。

盖梁施工顺序:墩柱施工完毕→测量放线→安装剪力销和纵梁→放线及底模铺设→钢筋加工及安装→侧面模板加工及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生→拆除侧面模板→支座安装→抗震设施→拆除盖梁底模2.2、施工准备盖梁正式开工以前,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对设计文件所提供的图纸认真地进行审核,如发现图纸问题,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院设计代表解决。

盖梁施工前,须抓紧进行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调查并确定材料来源,钢筋采用唐钢等正规厂家的,混凝土以自拌为主。

按照监理程序要求进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申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使用。

待墩柱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人工凿除墩柱顶表面混凝土,凿除的松散混凝土用空压机清理干净。

2.3、测量放样我项目经理部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施工测量放样采用三级复核制度。

在施工放样前,应由测量人员对结构物位置、高程进行认真计算并复核,并经质检工程师复核无误后,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再进行现场测量。

依据设计图纸给出的墩柱顶面中心位置坐标数据,用校验过的全站仪精确测量,墩柱中心线在桥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中误差不应大于±10mm。

当有良好的丈量条件时可直接用丈量法对各个位置进行检验(直接丈量,应对尺长、温度、拉力、垂度和倾斜度进行改正计算),经检验无误后,请总监办测量工程师复测,复测完毕,最终定位。

2.4、盖梁支承系统的安装及底模铺设根据地面与盖梁标高计算剪力销高度,并在墩柱施工时预留剪力销孔,将剪力销预先穿在立柱上,在剪力销上安置砂筒,然后沿横桥向放置工字钢作为盖梁模板支架的纵梁。

在支架上每隔0.5~0.7m沿桥向放置一根工字钢作支架的横梁(也可采用方木或枕木),形成施工平台,在平台上铺设底模,进行盖梁的施工作业。

在铺设底板时,精确测量底板标高,并考虑支架的沉降量影响。

保证模板的强度、刚度、平整度、表面光洁度均符合规范要求,盖梁的突出部分应做倒角或削边,以利脱模和防止棱角损坏。

砂筒的制作及安装:砂筒顶心钢筒为外径不小于100mm,壁厚不小于6mm的无缝钢管,内填充水泥砂浆时,要求放置在振动台上震动密实。

砂筒外钢筒外径大于内砂筒外径30mm,壁厚6mm的无缝钢管制作。

砂桶可调高度不小于10cm。

砂采用细砂,要求干燥、均匀、清洁,我标段采用标准砂。

砂桶安装步骤:1)测量人员根据测量临时支座位置高程,计算每座盖梁上砂桶调制高度。

2)砂在使用前放入烘箱进行干燥处理。

砂桶高度取计算高度(压实)加5mm 的控制,砂桶放置前需放入压力机对砂进行等载预压。

3)砂筒必须紧贴墩柱放置,螺栓口向外,以便掏砂。

注意事项:1)施工中保证砂干燥不被雨淋,以方便放砂。

2)卸完砂桶,对砂进行回收。

2.4.1、剪力销和支架纵横梁的选择:2.5、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2.5.1、盖梁钢筋加工及安装钢筋进场后,现场技术员或材料部通知试验室取样送检,其钢筋力学、工艺性能均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检验合格后,填写材料报验审批单,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现场技术员或质检工程师填写现场材料确认单报现场监理确认,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后方可使用。

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分别堆存,并且立牌识别,标明钢筋规格、产地及检验状态等,不得混杂。

对钢筋的堆存做好以下防护措施:①钢筋堆放场地先摊铺一层级配砂砾,用砂砾进行碾压密实的场地硬化处理,并在钢筋材料底部搭设平台,高度不小于20cm ,避免钢筋与地面接触造成污染和锈蚀;②在钢筋堆放场地四周做好排水系统等防雨措施,在雨天采用塑料布或彩条布进行覆盖,避免遭受雨淋;③要求钢筋用于工程时,钢筋应无有害的锈蚀﹑松散的锈皮﹑油漆(脂)或其它杂物。

用低标号混凝土浇筑钢筋工作平台,钢筋的焊接及骨架的焊接拼装等工作必须在工作平台上进行。

钢筋接头型式,采用搭接电弧焊。

在钢筋施焊前,必须对焊工进行试焊考试(同时也确定了电焊机在焊接时的电流大小),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钢筋焊接前,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采用电弧焊的双面焊时,焊缝长度保证大于5d(d为钢筋直径);采用单面焊时,焊缝长度保证大于10d(d为钢筋直径)。

在钢筋焊接时,要求焊条、焊剂应有合格证,各种焊接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的规定。

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同时要求焊接接头在35d(d为钢筋直径)长度范围内,且不得小于500㎜的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为:①在受拉区,最大接头面积50﹪;②在受压区,最大接头面积不受限制。

并且电弧焊接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0倍钢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焊接用的焊条采用J506焊条,对钢筋电弧焊接头应在接头清渣后逐个进行目测或量测,焊缝的长度﹑宽度﹑厚度均应符合规范要求:焊缝表面平整,不得有较大的凹陷、焊瘤;接头处不得有裂纹;咬边的深度、气孔、夹渣的数量和大小以及接头偏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焊接处钢筋表面应无明显烧伤;焊接做到焊缝饱满,无砂眼等现象。

焊头型式采用钢筋搭接焊,接头处弯折角不大于3度、钢筋的轴线位移不大于0.1d,焊缝尺寸偏差:厚度为0—0.05d、宽度为0—0.1d、长度偏差为-0.3d,横向咬边深度为0.5mm,在长2d焊缝表面上的气孔及夹渣不多于2个、面积不大于6mm2。

并且在钢筋焊接时,要求焊条、焊剂应有合格证,各种焊接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的规定。

焊接的钢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主要受力钢筋的接长一般不采用绑扎连接。

钢筋加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下料加工,在施工现场钢筋骨架绑扎时,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亦可用点焊焊牢),铁丝的甩头一律向内,严禁外露。

钢筋骨架的受力主筋和箍筋间距均匀,符合设计要求,主筋线型要顺直。

钢筋骨架成型以后,在盖梁四周的钢筋骨架的最外层钢筋上,间距50cm呈梅花状安装符合业主、监理要求的垫块,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2.4.3、混凝土质量的控制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拌制混凝土时应随时检查:①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外观及配料、拌制,每一工作班至少检查2次,必要时增加检验次数;②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等)每工作班至少检查2次,混凝土拌和应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③检查混凝土均匀性时,其检测结果应符合:a、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8﹪;b、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④砂、石材料的含水量,每日开工前检查1次,气候有较大变化时随时检测。

当含水量变化较大时、配料偏差超过规定要求时,应及时进行调整;⑤拌制混凝土配料时,各种衡量、计量器具应保持准确。

混凝土拌制时可掺入适量的外加剂,但不得掺入氯化钙、氯化钠等氯盐。

从各种组成材料引进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总含量(折合氯化物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0.06﹪,当超过0.06﹪时,应掺加阻锈剂、增加保护层厚度、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等防锈措施。

商品混凝土在运输途中,搅拌罐车应以2~4r∕min的慢速进行搅动,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

二次搅拌时不得加水,确有必要时,可掺加减水剂。

如第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2.5、盖梁模板加工及安装盖梁模板拟采用组合钢模(钢板的厚度为5mm)并用工字钢加强固定,模板由外侧到内侧依次为:水平方向间距0.6m设置竖向的槽钢加强刚度(槽钢高出模板15cm);在竖向的槽钢上设置上下两层对向拉杆(底层用Φ25,顶层用Φ20的),拉杆均不从结构物实体中穿过。

模板内加内撑,以保证结构物断面尺寸,内撑随混凝土浇筑高度的升高逐次撤除。

根据盖梁尺寸定制合理的组合钢模板,并且模板板面之间应平整,接缝严密,保证结构物外露面美观,线条流畅。

盖梁模板使用前进行试拼,‘大块模板’间用橡胶胶条粘贴挤紧,以保证水泥浆不会泄漏。

模板安装前应均匀涂抹脱模剂或其它相当的代用品(易于脱模,且混凝土表面不变色),为防止污染了混凝土表面,严禁使用废机油等做脱模剂;并在模板使用前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使用吊车吊装‘大块模板’就位,吊装时,在‘大块模板’底部左右两侧对称系大绳两根,保证模板吊起后的稳定性,模板吊装设有吊装经验的起重工专人指挥,起重臂下和吊起的模板下禁止站人。

模板慢慢就位后,底部用方木和木楔调整使其就位准确,之后在盖梁顶、底面混凝土外侧设置钢筋拉杆,内侧支撑方木对侧面模板进行加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