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

(数学)备课
备课教师
备课单位
课题
第三单元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比例尺及练习题
课型
新授
审核人
六年级

编号
导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求了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还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图上距离实实际距离。
2、情感目标: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
1、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比约是多少千米?
2、将1:6000000的数值比例尺改为线段比例尺。
3、学校操场南北长是200米,在图上的长度是50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材料补充:1、比、比例、比例尺之间的相互关系。2、比例尺中的单位。
★学习指导:
一、创设情景,引导发现问题:
1、我们要绘制伟大祖国的地图、学校的平面图,不可能找到和祖国、学校那么大的纸。在绘制时,都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纸上,有时出需要把比较小的物体的实际长度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纸上。绘图时都要用到比例尺的知识。。2、什么是比例尺(小组讨论后交流)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通过对比和比知识的综合应用,巩固比和比例的有关概念,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预习感知:通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掌握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学习比例尺,运用有意渗透和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学生会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直观生动的习活动中去。经历观察,对比,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学生会获得成功的快乐。
3、求比例尺时,同学们要注意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化成相同单位,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后,一般地要化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例1、把文中北京市地图中的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 :50km
=1cm :5000000cm
=1 :5000000
四、练习53页练习八1、2、3题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比例尺
二、思维碰撞,深入探究新知:
1、出示中国地图指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100000000( )就是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也就是说图上1厘米的长度代表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也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00000倍数。
2.比例尺的表达形式有两种,课本48页出示的中国地图比例尺形式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有时也写成 ,另一幅北京地图则使用的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的实际距离。
四、畅谈收获,自己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后再回家向家长汇报。
五、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的知识,根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确定一幅图的比例尺。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或者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
★达标测验:(根据自己需要可作适当添、减)
个性化修改补充
教后感:
对本教案的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