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吴中四才子
清·石方洛: 多情最是解元郎,魂伴桃花冢亦香。
可惜鸳鸯终独宿,何年合葬到横塘。
• 祝允明撰《唐子畏墓志并铭》:“放浪形迹,翩翩远 游,扁舟独迈……得疾久,少愈,稍治旧绪。其学 务穷研造化,玄蕴象数,寻究律历,求扬马玄虚、 邵氏声音之理而赞订之。傍及风鸟壬遁太乙,出入 天人之间,将为一家学。未及成章而没。”
对于唐寅之文,允明又说:“子畏为文,或丽或淡, 或精或泛,无常态,不肯为锻炼功,其思常多而不 尽用”。
袁袠撰《唐伯虎集序》说他“诗文甚多”,“尤工四 六,藻思丽逸,翩翩有奇气”。但又说他天官(一鹏 )书》
• 《周礼》分设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总御百官。 唐 武后 光宅 元年改吏部为天官,旋复旧。后世亦称吏 部为天官。
• 问祝子曰:“斯何恶而去之?”祝子不应。又 问:“子亦以科第之录、场屋之业若赘疣然, 何不及之?”曰:“试录者,国家用才之阶、 彰劝之具,是王章也,非书也。科举之作, 士借以应求,今工之斧斤也,抑亦非文矣, 不足去。”又问:“所将去若是,将不有甚 于兹者乎?胡弗之睹?”曰:“下此者吾弗有 之矣。丹灶之方盗邻也,房中之猥者淫诲也, 妖谶之文吾耳目无接也,吾安得有之而安得 去之?”
祝允明
•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长 洲(今江苏苏州)人。弘治间中举人后,七次 应进士考试而不第,遂以举人身份入仕,任广 东兴定知县,迁应天府通判,不久辞官。 有 《怀星堂集》、《祝子罪知录》 。
《示续》
自吾以上二世单传,汝若终鲜兄弟,则三世
矣。同曾祖之族,即麟之儿有二人,麟既不肖, 二孺漂落远外,亦终当收之。此外无一人矣。 吾家以善积望乡郡,迨二百年,仕显相袭。天 之佑荫过厚,吾等侥幸逾分多矣。独惟枝叶单 薄,殊为可戚。吾既已老,所望于汝,倍于他 情,乃复弥甚,将若之何!此固自天意,人不与 力,然予年至此际,西岫高而羲轮下,曷胜惘 惘之怀也!作好官,建勋名,固是门户大佳事, 要是次义;只是不断文书种子,至要至要。苟 此业不坠,则名行自立,势必然也。
• 《与文征明书》
• 计仆少年,身居屠酤,鼓刀涤血,获奉吾卿周 旋,颉颃婆娑,皆欲以功名命世。不幸多故, 哀乱相寻,父母妻子,蹑踵而没。丧车屡驾, 黄口嗷嗷。加仆之跌宕无羁,不问生产,何有 何亡,付之谈笑。鸣琴在室,坐客常满,而亦 能慷慨然诺,周人之急。尝自谓布衣之侠,私 甚厚鲁连先生与朱家秦末汉初鲁人二人,为其言足以 抗世,而惠足以庇人。愿赍门下一卒,而悼世 之不尝此士也。芜秽日积,门户衰废,柴车索 带,遂及蓝缕。
• 文徵明为人与唐、祝的狂放很不一样,他端雅 温良,严正守道。据《古今词话》说,唐寅和 祝允明曾暗匿妓女于舟中,邀文徵明同游,他 发现后愤欲投水,唐、祝二人只好把他送走。 文徵明为诗,温厚平和中蕴飘逸风致,又兼有 吴中诸子的通俗放达。
《晦庵诗话》序
子朱子之学,以明理为事,诗非其所好也。 而其所为论诗,则固诗人之言也。呜呼!理固 无不该也,而况诗乎哉?世盖有工于吟讽,而 不得其故者;或终日论议,而谐谐音声,辄不 合作:要之,其于理于诗,皆未为有得也。练 川沈文韬氏,以明经游学官,而特好为诗。取 凡朱子平日论诗之语,萃而为书曰《晦庵诗 话》,岂将会理与诗而一之耶?
寅再拜:昔王良适齐,投策而叹;欧冶去越,
折剑言词。艺不云售,慨犹若此,况深悲极愤 者乎?寅夙遭哀悯,室无强亲比较亲近的亲族,计盐米, 图婚嫁,察鸡豚,持门户。明星告旦,而百指 伺餔;飞鼠启夕,而奔驰未遑;秋风飘尔,而 举翮触隅;周道如砥,而垂头伏枥。舆隶因用以泛指 操贱役者交叱,刀锥并侵;烟爨就微,颠仆相继。 彷徨闉yīn阇城市街里。之下,婆娑里巷之侧。飞尘 扬波,行人如蚁。恫恫忄禹忄禹,不可与处。 此乃有生之忧,非寅之所畏也。
• 三次婚姻生活:
• 发妻徐氏:原为富户千斤,婚后夫唱妇随,因生育孩子 时,产后热盛,悄悄离世。
何氏:二十七岁时续弦,娶了何氏。当唐寅科考落第, 日后功名无望,好不寒心。此时,和唐伯虎同去赶考 的都元敬,虽幼年靠唐家接济才完成学业,因在科考 案中以唐伯虎同乡的身份,编造唐伯虎与主考等人作 弊的虚假证词,出卖恩人取得(翰林)功名。早就对 何氏心怀不轨的都元敬,趁唐伯虎和何氏发生矛盾, 整天外出以排遣心中不快之际,无耻地将何氏勾引到 手,唐家本来不平静的家庭遭到了更大的不幸。
• 至若槿树辞荣,芳林引暮,学书不成,为箕未 货,艳色废于群丑,齐晋咻于众楚。鸡既鸣矣, 而飘摇远游;日云夕矣,而契阔寐叹;九衢延 丝,而穷辙涟如泪流貌;高门将将,而败刺无 从。……此寅所以抚案而思、仰天而叹,不能 不为之愤悒而哀伤也。
• 执事俊榜魁元,清时宰相,……朝廷之师臣, 海内之人望,……寅瞻桑仰梓,得具井邑,感 于斯之义,冒通家世交之请,仅录所著投 贽。……寅窃不料,反顾微躯,块然一物,若 得充后陈之清问,被壁上之余光,则枯骨不朽。 故敢伏光范门下请教,不胜慌恐之至.
• “会试泄题案”:当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 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 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 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 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 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 再加上由于徐、唐两人在京师的行动惹人注目, 会试中三场考试结束,顷刻便蜚语满城,盛传 “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户科给事华 昶便匆匆弹劾主考程敏政鬻题。事连徐经、唐 寅。
• 沈九娘:唐伯虎在祝枝山、张梦晋的帮助下,冲破世俗 的观念,与互相倾情已久的青楼女子沈九娘结为夫妻。 无心仕途,专心作画的唐伯虎并没有过上清净的日子。 怀有异心的宁王在招兵买马扩大势力的同时,为达到 进献美女麻痹明武宗的目的,召唐伯虎入宫,作“十 美图”以进献皇帝。1520年谋反不得人心,不久被王 守仁将军带兵平定,然唐寅却因画“十美图”受株连, 从此生活更加困难,精神再受创伤。沈九娘因积劳成 疾于1522年病故,心力憔悴的唐伯虎依照九娘的遗嘱, 把她葬在桃花坞的花丛中,亲自为其书写墓志铭,称 为“配徐继沈”,承认她是自己的第二房夫人。
吴中四才子
• 明中期文学复兴在南方的主要代表是被称为 “吴中四才子”的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徐 祯卿。
•
唐寅
• 唐寅(1470—1524)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 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年时已“漫 负独名”(《国宝新编·唐寅传》。其家世代为商人, 他是这个家庭中第一个走读书求仕道路的子弟。举弘 治十一年乡试第一。座主梁储奇其文,还朝以示学士 程敏政,敏政亦奇之。后敏政主持会试,江阴富人徐 经贿其家僮,得试题,事泄,言者劾敏政,语连唐寅, 下寅诏狱,谪为吏。寅不就而归。宁王宸濠厚币聘寅, 寅佯狂使酒,宸濠不能堪,乃放还。寅筑室桃花坞, 酣饮自放。以卖画为生,过着“益放浪名教外” (《唐伯虎集外编》引王世贞语)的生活。这一命运 的转折造成他文学创作前后不同的风貌。
《烧书论》
祝子指数十箧曰:“可烧也。”客试窥之: 所谓相地风水术者;所谓阴阳消择芜鄙者;所 谓花木、水石、园榭、禽虫、器皿、饮食、诸 谱录题咏不急之物者;所谓寓言、志传、人物 以文为戏之效尤嵬琐者;所谓古今人之诗话者, 所谓杜甫诗评注过誉者;所谓细人鄙夫铭志别 号之文、富子室庐名篇记咏为册者;所谓诗 法、、文法、评诗论文、识见卑下僻谬、党同 自是者;所谓坊市妄人纂集古今文字,识猥目 暗略无权度可笑者;所谓滥恶诗文,妄肆编刻 者;所谓浙东戏文乱道不堪污视者;
• 所谓假托神仙修养诸门下劣行怪者;所谓谈 经订史之腐碎,所证不过唐宋之人所由不过 举业之书者;所谓山经地志之荒诞,尘游宦 历之夸张者;所谓相形禄命课卜诸伎之荒乱 者;所谓前人小说资力已微,更为剽窃润饰 苟成一编以猎一时浮声者;所谓纂言之凡琐 者;所谓类书之复陋者;所谓僧侣道术之茫 昧者;所谓扬人善而过实专市己私、毁人短 而非真公拂人性者。
今为士高则诡谈性理,妄标道学,以为拔类;卑则 绝意古学,执夸举业,谓之本等。就使自成语录,富 及百卷,精能程文,试夺千魁,竟亦何用?呜呼,以 是谓学,诚所不解!
启一要术,为足下赠。大都欲务为文者,勿以耳目
奴心,守人餲ài语,偎人脚汗,不能自得。得而不能
透者,心奴于耳目者也。请吾汝德,自以吾目累察而 上之。观宋人文无若观唐文,观唐无若观六朝晋魏, 大致每如斯以上之,以极乎六籍。审能尔,是心奴耳 目,非耳目奴心,为文弗高者,未之有也。至乎元与 本朝之文,虽佳者亦无必多视。其否者请与绝迹,勿 令厕我面侧。
文徵明
• 文徵明(1470-1559),字徵仲,长洲人。有 《甫田集》。就诗而言,他在才情与成就上均 逊于上述诸人,但因年寿九十,在唐寅、祝允 明等去世后,他以人品和清名主吴中风雅三十 余年。文徵明四十余岁才以贡生身份赴吏部试, 授翰林院侍诏。然而他的心情并不舒畅,于是 在三年后致仕还乡,诗作《致仕出京言怀》 (《甫田集》卷十一)有“倦游零落病相如”、 “翠竹黄花不负余”之句,可见他对仕宦生涯 的厌倦和对田园的向往。归筑“玉盘山房”居 之,秉性清高,绝不与显贵往来。宁王在征聘 唐寅的同时也征聘了他,被他以婉辞严拒之。
• 明孝宗敕令程敏政毋阅题,其所录之卷,由大学士李 东阳会同其他试官进行复审,结果证明徐、唐两人皆 不在录取之中。鬻题之说,虽属乌有,但舆论仍喧哗 不已。明廷为平息舆论,便着锦衣卫加以审讯,查无 鬻题实据,最终以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送过见面 礼;唐寅也因曾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乞文,送乡试座 主梁储,使两人均遭削除仕籍,发充县衙小吏使用。 程敏政因此罢官还家。华昶因奏事不实,也遭降职处 分。一场科场大狱,以各打五十大板结案。事后三个 被告均不服,程敏感政归家后愤郁发疽而亡。唐寅耻 不就吏,归家后夫妻反目,自己消极颓废,筑室“桃 花坞”以自娱。
• 犹幸藉朋友之资,乡曲之誉,公卿吹嘘,援枯就生, 起骨加肉,猥以微名,冒东南文士之上。方斯时也, 荐绅交游,举手相庆,将谓仆滥文笔之纵横,执谈论 之户辙,岐舌而赞,并口而称。墙高基下,遂为祸的。 侧目在旁,而仆不知;从容晏笑,已在虎口。庭无繁 桑,贝锦百匹。谗舌万丈,飞章交加。至于天子震赫, 召捕诏狱。身贯三木加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卒吏如虎。举 头抢地,洟yí泗横集。而后昆山焚如,玉石皆毁《尚书.胤 征》:“火炎崑冈,玉石俱焚” 。下流难处,众恶所归。……海内遂 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 毕指而唾,辱亦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