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导论-课程介绍

语言学导论-课程介绍


语言学导论
任课教师:沈园
E: 硬腭音 (palatal) • [š] as in ‘shoot’ • [ž] as in ‘measure’ • [c] as in ‘check’ • [j] as in ‘judge’ • [j] as in ‘yeast’ F: 软腭音 (velar) • [k] as in ‘cool’ • [g] as in ‘goal’ • [η] as in ‘thing’ G: 声门音 (glottal) • [h] as in ‘heat’ • [§] as in ‘button’ in American English
语言学导论
• 课程介绍 • 教材 • 考试方式
语言学导论
任课教师:沈园
人类语言的主要特征
• • • • 语言的任意性(arbitrariness) 语言的语义性(semanticity) 语言的离散性(discreteness) 语言的双重性(duality of patterning)
• 语言的生成性 (productivity) • 语言的置换性 (displacement)
语言学导论
任课教师:沈园
• 象似性 地图 • 标志性 烟 • 象征性 fish
语言学导论
任课教师:沈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言的生成性 (productivity)
• 人可以通过使用数量有限的语法规则 来对数量同样有限的词汇排列组合, 生成数量无限的词组、短语和句子, 即通过对数量有限的语言基本成分的 排列组合来产生新的语言单位。
语言学导论
任课教师:沈园
索绪尔(Saussure):
声音形象 • 语言符号:----------概念
• 任意性(符号的形式面和内容面不 存在任何理性关联和逻辑动因)
语言学导论
任课教师:沈园
符号的分类
• 美国哲学家皮尔斯(Peirce,C.)根 据符号三要素(媒介、对象和解 释)的相互关系建立了“符号的 三合一分类方法”,其核心类别 有三种: 图像符号(icon)、标志符号(index) 和象征符号(symbol)。
• 美国人类学家Sapir (1921)认为: 语言是人类的非本能的交际方式,通过有意 发出声音或写出语言符号等手段,来达到传 递思想、交流感情和满足欲望的目的。 • 美国生成语言学家Chomsky (1957):Ilanguage, E-language
语言学导论 任课教师:沈园
语言习得理论(Theories of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语言学导论
任课教师:沈园
语言学的研究领域
1. 句法学 2. 语义学 3. 形态学(语素学) 4. 语音学 5. 音系学
语言学导论
任课教师:沈园
语言学的研究领域(续)
6. 语用学 7. 社会语言学 8. 历史语言学 9. 心理语言学 * 语言习得 * 神经语言学 ……
语言学导论
任课教师:沈园
语言的定义
• 模仿假设 (Imitation hypothesis): 儿童学语言完全靠模仿。 • 强化假设 (Reinforcement hypothesis): 儿童学语言是通过“正面”或“反面”的强 化刺激进行的。 • 天赋假设 (Innateness Hypothesis): 人生来就具有“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
发音器官
语言学导论
任课教师:沈园
语音特征 • 发音位置 (place of articulation) • 发音方式 (manner of articulation) 气流通过口腔时受阻的程度和位置 气流是否从鼻腔中流出 声带是否振动
语言学导论 任课教师:沈园
发音位置
A: 双唇音 (bilabial): • [p] as in ‘peel’ • [b] as in ‘beer’ • [m] as in ‘meat’ B: 唇齿音 (labiodental): • [f] as in ‘feel’ • [v] as in ‘veal’
语言学导论 任课教师:沈园
发音方式 气流通过口腔时受阻的程度和位置 1. 阻塞音(stop) 2. 鼻塞音((nasal) stop) 3. 摩擦音(fricative) 4. 塞擦音(affricate)
语言学导论 任课教师:沈园
• 气流是否从鼻腔中流出 [+NASAL] [-NASAL] • 声带是否振动 [+VOICE] [-VOICE]
语言学导论 任课教师:沈园
乔姆斯基(Chomsky)的 语言学革命
语言习得中的逻辑问题(柏拉 图问题) 1. 语言知识到底是什么? 2. 语言知识是如何习得的? 3. 语言知识是如何被使用的?
语言学导论 任课教师:沈园
原则与参数理论
• Chomsky 认为人生来就具有“语言习得机制 (LAD), 即LAD是人习得语言的先天因素,是 语言习得的初始阶段(initial stage 或 State-0),其中数量有限的原则体系,规定具 体语言习得的范围。有了这种机制,人出生后 通过与语言非常有限的接触(即语言暴露), 有关原则就可以参数化成具体的语言规则,或 由初始阶段成长成具体语言,即使一种 State-0→L的过程。这就是PPH假设 (Principles-and-Parameters Hypothesis)。
语言学导论 任课教师:沈园
C: 齿间音 (interdental) • [θ] as in ‘thing’ • [ð] as in ‘that’ D: 齿龈音 (alveolar) • [t] as in ‘tea’ • [d] as in ‘deal’ • [s] as in ‘seal’ • [z] as in ‘zeal’ • [n] as in ‘neck’ • [l] as in ‘luck’ • [r] as in ‘rock’
语言学导论 任课教师:沈园
语音学与音系学 (Phonetics & Phonology)
语言学导论
任课教师:沈园
语音学与音系学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发音方式和分析语音自 身的性质和特点。 音系学:研究语音的心理基础单位即音位 (phoneme)以及用音位组合成语言 单位的规则和规律。
语言学导论 任课教师:沈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