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意识
• 在3岁以前,其对自己的认识是以躯体为主。
h
9
社会自我时期
• 三岁到青春期,开始学习性别角色、社会规范,价 值观与信念也开始形成,通过团体生活学习如何与 他人互动、自己的义务与责任为何等等。
h
10
心理自我时期
• 从青春发动期到青春后期,是自我意识发展 的关键期。期间自我意识逐渐趋于成熟。此 时个体开始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 关注自己的内在体验,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和 观点去认识和评价外部世界,开始有了明确 的价值探索和追求,强烈要求独立,产生了 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紧迫感和实现自我目 标的驱力。
h
17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规律
• 自我肯定型 • 自我否定型 • 自我扩张型 • 自我萎缩型
h
18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规律
• 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 • 自我评价能力趋于客观 • 自我体验丰富而复杂 • 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 • 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年级差异
h
19
第三节 常见自我意识障碍及调适
h
15
案例分析
现实我:自卑,懦弱,胆小 投射我:勇敢,独立,坚强,勤奋,充满魅力 理想我:家境优越,名牌大学,优秀
h
16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规律
• 三、自我意识的协调统一
自我意识的矛盾和冲突,给个体带来了不 安、紧张和痛苦,个体总是想借助种种探究途 径摆脱痛苦,重获平衡。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 挣扎、努力之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又会在新 的方向和水平上协调一致,达到自我的完整统 一。(自我偿还延付期)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h
1
用善良和真诚感动世界
•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正常的人, 我来自偶然,是一颗尘土。我有平凡人 的无助和七情六欲。” “我是一个坚强、 自信而有不甘寂寞的人,条件越差,生 活越苦,我的意志就越发坚定。”
•
—— 徐本禹
•
h
2
我的困惑???
• 我是谁? • 我是否有价值? • 我为什么要生活? • 我努力奋斗为的是什么?
(1)对自身生理状况的认识和评价。如身 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等 (2)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如知识、能力、情绪、性格、气质等 (3)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是指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 和他人相互关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
h
6
第一节 自我意识面面观
•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
我与现实自我、“主体我”与“客体 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大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 时而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时而又高 估或低估自己。
h
14
案例一
小丁来自农村,当年因家境不佳,所以以优异的成
绩“屈就”某师范大学.这使他从上大学的第一天 就有一种比其他学校的大学生差的感觉.他从内心 深处希望改变这一历程.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他 一方面努力完成学业,另一方面也为生计奔波.在 别人眼里他始终是个坚强而有头脑的人,而他却不 这么认为,他觉得这只是自己一种无奈的选择.平 常的他可以与周围的每个人融洽相处,加上他的阅 历较多,所以总会有新奇的事说给他人听,让人感 觉似乎他是个很开朗的人.但他说这不是真实的他, 他不敢与人谈家,谈学校,谈那份奔波的辛苦,因 为这些都是他心底最隐秘的东西,是他感到极度自 卑的地方,想改变却又是徒劳的,他认为这个自卑 的“我”才是真正的“我”,而那个外在的“我” 不过是个假像而已,从来也不曾存在过.
h
21
第三节 常见自我意识障碍及调适
• 一、过度自我接受
表现:高估自己 对自己的肯定评价过之而无不及 把自己的短处视为长处 拿显微镜看他人的短处
h
22
第三节 常见自我意识障碍及调适
• 二、过度的自我拒绝
表现:不喜欢自己 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 否定、抱怨、指责自己
h
23Βιβλιοθήκη 过度低估自己h11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规律
• 一般来说,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会 经历一个比较明显的分化、矛盾、统 一,转化和稳定的过程。
分化
矛盾
协调统一
h
12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规律
• 一、自我意识的分化
自我
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
主体我 客体我
h
13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规律
• 二、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和自我探究 自我意识的明显分化,加剧了理想自
h
3
二十个“我是谁”
• 请你在十分钟内,不断地问自己“我是 谁”,并且写下你所想到的个人特征,尽 可能地写。
h
4
第一节 自我意识面面观
• 一、自我意识及其内涵
• 1.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我对于自己身心状况, 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 的认识。
h
5
第一节 自我意识面面观
• 2. 自我意识的内涵
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自我调节
我是什么样的人 是否喜欢肯定自己
最佳状态
h
7
第一节 自我意识面面观
• 三、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生理自我时期
社会自我时期
心理自我时期
h
8
生理自我时期
• 婴儿刚出生时尚无法区辨外界与自己。 • 8个月了解自己的存在,听到自己的名字会有反应,也
才逐渐了解自己和外在世界是分开的、自己与他人是不 同的,但人我不分、物我不分。
一、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良心理因素
• 过分追求完美 • 对自我不满引起的心理失衡 • 受他人期望的影响
h
20
案例:过分追求完美
• 2002年1月16日,当某大学本科生黄某在家中跳楼自杀的 消息传到学校,几乎所有认识黄的同学都感到震惊和难以 置信。黄性格外向,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成绩在班里也 名列前茅,连续两年都获得了一等奖学金。自杀前不久, 黄还曾向班主任咨询过报考研究生的有关事宜,并表示去 中山大学读研将是自己未来规划的重要一步。“太突然了, 我想象不出这样一个人有什么自杀的理由。”然而,在黄 自信开朗的外观下,有过度好强而导致的焦虑和脆弱一直 隐隐存在。据有关同学反映,黄对自己要求很好,非常要 强,从来不把自己的困难向别人说,有什么事情都自己承 担,即使在产生巨大压力时也不愿寻求支持和帮助。第七 学期末,黄所在班级在1月9日至14日要考6门功课,这使 下定决心英语六级一定要考优秀的黄某压力陡增。在遗书 中,他提到自己已连续失眠7天,自以为英语六级和另一 门课程考的不好,担心要重修,并因此而不可自拔。1月 16日,黄在割脉自杀不成后,从楼上跳下,死时手上还留 有先前缝针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