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
导航图
宿松风景
宿松名人
宿松风景介绍之小孤山
小孤山山周里许,高达一百余米。山上竹木郁郁葱葱,山下江 水滔滔滚滚。海潮至此,不复而上,故有“海门第一关”之称 。小孤山 地形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后在此设过烽火台和炮台,元代红 巾军与余阙,明代朱元璋与陈友谅,王守仁与朱宸濠,清彭玉麟与太平军, 均在此地对垒交锋,遂有“安庆门户“楚塞吴关”之称。 自上而下,历365级石阶,迂回曲折,沿途可览一天门、龙而洞、弥陀阁、 先月楼、圣母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 、御诗碑诸景。上东山险峰, 可俯看郎君山与一滴泉。绕山麓行,看海眼,拦江石,龙角石,古生物化 石诸景,美不胜收。历代帝王将相、文臣墨客登山有诗词楹联数百篇,大 部分仍存供赏。山上启秀寺,是佛教名山之一,唐高僧马道一创立。北宋 改名惠济庙,祀海神祖。妈祖系福建莆田湄洲屿人。父名林愿,宋初官都 巡检。妈祖名林默,生于宋隆元年(906年)三月二十三日酉时,十五岁 成道,二十八岁升天。传说妈祖云游长江,觅小孤山这块宝地,化身溺水 江中,被当地渔民詹公三在挣中捞起,安于山上,威灵显应,香火旺盛。 历代皇封天妃、圣母等登峰造极之位。小孤山系妈祖的行宫,小孤山石刻 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孤山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 区。启秀寺为安徽省重点寺庙。
天然的大氧吧,险峻的峡谷、茂密的植被、幽静的环境、古朴的 村落,田园式的阡陌,"美比九寨"的 "九井沟" --一个回归自然、 尽享宁静、探险猎奇的好去处。
宿松名人介绍之刘奇葆
刘奇葆,男,汉族,1953年1月生,安徽宿松人,197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9月参加工作,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计划 与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 现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68.09——1972.04,安徽省宿松县洲头乡金坝村刘屋生产队指导员,金坝村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 1972.04——1974.09,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学生兼系团支部书记; 1974.09——1977.07,安徽省委宣传部理论研究室工作; 1977.07——1980.06,安徽省委办公厅秘书处秘书; 1980.06——1982.05,共青团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1982.05——1983.08,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兼宣传部部长; 1983.08——1985.11,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党组书记(其间:1984.02—1985.10 挂职宿州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1985.11——1993.08,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机关党委书记(1992.09—1992.12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1993.08——1994.07,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1991.09—1993.12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在职攻读研究生, 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4.07——2000.09,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1996.05 兼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1997.04 兼中央精神文 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1998.06 兼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2000.09——2000.12,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2000.12——2006.06,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党委党校校长; 2006.06——2006.08,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兼自治区党委党校校长; 2006.08——2007.01,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自治区党委党校校长; 2007.01——2007.11,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党委党校校长,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6]; 2007.11——2008.01,四川省委书记、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2008.01——,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2008.05 兼四川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 中共十四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七届中央委员。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6.09 增选,广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
宿松风景介绍之九井沟
九井沟旅游风景区,位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处的安徽省宿松县 隘口乡境内,属大别山余脉,总面积36.72平方公里。这里既有 峰峻石奇、峡谷幽深、水滴石穿的泉中九井和形神兼备的仙女浴 池、淋漓波光的雷公潭、白练飞泻的三叠瀑布,又有叹为观止的 “石破天惊”、惊奇怪态的千年罗汉松,还有那至今尚无一人敢 窥其颜、敢探其险的龙和大峡谷。
宿松名校学校一览表
宿松二中 宿松中学 程集中学 花凉中学 九姑中学 凉亭中学 安庆市慧德高级中学
宿松风景介绍之白崖寨
白崖山位于宿松县城西北趾凤乡境内,距县城五十余华里。主峰雁恋坡海拔四百七十六米, 窄径凌空,飘崖百例。“南国小长城”白崖寨就盘卧于向崖山上。寨墙环绕东峰、西峰、西 阳尖、雁恋坡、大印坡五大山峰,长达十华里,逐迄起伏,巍峨壮观,宛如长城。 白崖寨始建于元末,明、清时期作过维修与扩建,有近700年历史。寨墙由大方块石砌成, 高3米、宽1米。长10余华里,蜿蜒盘旋于五大峰之间,巍峨壮观,被誉为“南国小长城”, 寨城四周建有5座城门。白崖地势险要,易守难功,曾为历代兵家军事遗迹、摩崖石刻和战 争佳话。因其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适宜做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 白崖寨突峰兀立、怪石嶙峋、茂林修竹、古树繁荫、珍禽簧语、溪流飞瀑。迷人的自然风光、 人文景观独特、互相辉映、相得益彰。 白崖寨自然人文景观甚多,最引人注目的当首推寨墙。寨墙长十华里,宽约一米,高二点八 米至五米,全部用大块石片垒砌而成,险要地段墙煤呈双层。七百年来,虽几经兵乱和风雨 剥蚀,但整个寨墙基本保存完整。白崖寨原有五门,现只存攀龙、听雨、朝九三门。寻幽仿 古者若从“关门石”拾级而上,可直达攀龙门,进入寨中心。两侧不远,即可看到“凤卧龙 栖”和“最上一乘”的峭壁石刻。再沿城墙向西峰走去,绕北岭、东峰一周,沿途可看到许 多形状动物的怪石和奇芒异景。西阳尖,海拔四百米,青蛙石位于西阳尖山腰,百花门有百 花石,旗杆坡位于百花门东,又名炮台、点将台,尚存竖旗杆石夹一对,相传史可法曾在此 竖旗,谬兵点将。风头山,貌似凤冠,气势雄峻,顶峰有“道人石”,远观则酷肖石僧,穿 着袈裟,虔诚拜佛。时岭位于听雨门内,九曲居在此。此居由情吏部主事贺欣建于光绪三十 三年,因房屋内、大门前道路各有九道弯曲而得名。
宿松人民欢迎您
制作:吴佳胜
宿松简介
宿松古称松兹侯国,建县于西汉高后年间,距今约2200年历史。 地处大别山南麓、皖江之首,是皖鄂赣三省八县结合部,为皖西南门 户,辖9镇13乡207个自治村(社区),总人口80万,国土面积2394平 方公里。全县耕地64万亩,山场73万亩,可养水面84万亩;境内山区、 丘陵、湖泊、平原依次分布。自然资源丰富。宜渔淡水面积居全国第 二、安徽第一,养殖条件优越,名优特水产品有较高知名度;已探明 有开采价值的矿藏28种,其中磷矿石储量占全省一半,优质石灰石储 量居全省前列;该县是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棉花常产超过2.5万吨; 有“长江绝岛”小孤山、“南国小长城”白崖寨等,是皖西南旅游带 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具有较大潜力。该县处于 长江经济开发带和大京九经济开发带交汇地区,又是安徽省“一线两 点”率先开发开放战略布局重点地区,也是“承东启西”的结合部。 交通十分便捷,贯穿南北的105国道、横贯东西的沪蓉高速公路、合九 铁路、6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