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位置关系的界定的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且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回忆直线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在任意画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二)探索发现第一环节平行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画一画,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汇总。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4、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

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用铅笔摆图形,分组讨论。

学生在全班汇报,补充说明。

5、尝试把画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6、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重点讨论第3幅图,直线向两头无限延伸,因此应该是相交的)总结: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不相交。

相交又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的情况。

7、我们把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这里我们要强调一定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反例异面直线也不相交的反例,但不是平行的关系。

)8、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平行的位置关系吗?第二环节垂直1、师黑板上把毛线拉,表示直一条直线,再拿出另一条毛线拉直,表示另一条直线,并与第一条相交。

想一想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各是什么角?(如第4幅图)2、如果教师转动其中一条直线,使∠1变成直角,那么这其余三个角会变成什么角?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这里要再次强调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异面垂直的关系)4、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垂直的位置关系吗?(三)巩固发散1、教材P57 做一做(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平行与垂直(在同一平面内)平行:a∥b 垂直:a⊥b教学反思第2课时垂线的画法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

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导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线吗?2、怎样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教学内容:垂线的画法(二)探索发现1、先思考:画垂线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三角板或量角器)2、阅读教材P58内容,想一想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独立完成做一做第一幅图4、先小组内交流画法,再指名展示。

教师总结: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的顶点是垂足)。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

5、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呢?独立思考后在P58上例2练一练。

6、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展示。

7、教师总结画法。

强调不要忘记标垂足。

8、仔细观察,过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线段可以画几条,看P59页内容,自己再尝试画出几条线段,再比一比这些线段,哪一条最短?你怎样知道的?这条垂直的线段有几条?我们说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9、自读P59页例3(2)的内容,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长度是相等的。

10、教师总结: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三)巩固发散1、P58做一做剩余的内容(投影展示,学生演示画法)2、P59做一做1 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导:求的最短距离就是垂线段3、P59做一做2 独立完成后,教师总结:这就是人眼的误差,实际上是两条平行线。

(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垂线的画法教学反思第3课时长方形的画法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长方形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对垂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学难点: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画出长方形。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直尺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什么是垂线?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怎样判断两条直线相互平行?2、今天将利用所学知识画长方形。

(板书课题)(二)探索发现1、思考:画长方形首先知道长方形的什么信息?(长和宽的长度)2、请你独立思考怎样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3、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指名展示。

(投影)4、教师总结:因为长方形相邻两边互相垂直,可以利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

(1)先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长。

(2)过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作与这条线段垂直的线段,使它们的长度都是8厘米。

(3)把这两条8厘米线段另外的端点连接起来。

5、修改自己的图形。

指名汇报长方形的画法。

(三)巩固发散1、完成P60做一做 1、2 指名汇报画法。

(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长方形的画法教学反思第4课时练习课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通过练习,巩固对平行与垂直的认识,巩固画平行线、垂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夯实作图基本技能,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教学类型:练习课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P61——1 独立完成后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教师指导:利用三角板测量直角,可以判断是否垂直;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判断是否平行。

2、P61——2独立摆完后相互说一说你的发现。

教师指导:平行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P61——3 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教师指导:利用的是平行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原理。

4、P61——4 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教师指导:利用三角板测量直角,可以判断是否垂直;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判断是否平行。

5、P61——5 独立判断后说一说你的理由。

教师指导:利用的是平行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原理。

6、P62——6独立思考后互相说一说你的方法。

教师指导: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测量。

7、P62——7独立思考后互相说一说你的方法。

教师指导: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二)指导练习1、P63——11独立完成后互相说一说你的方法。

教师指导: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平行线间的垂线段最短。

2、P63——12(1)独立完成后互相说一说你的方法。

教师指导:先测量。

长方形的长和宽再补充剩余部分即可。

独立完成第(2)幅图,指名说一说画法。

3、P63——13 独立思考后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

教师总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独立再画出几组同位角,看一看是否相等。

4、P63——15独立完成后互相说一说你的方法。

教师指导:利用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再延长线段,看哪两条直线不相交。

(三)检测评价1、P62——82、P62——93、P62——104、P63——14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导,并订正练习。

教学反思第5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并会画高。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全过程,掌握它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并会画高。

课件、三角板教学方法:导学法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三年级时我们认识过平行四边形,请你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平行四边形?(出示教材P64)你能指出哪里有平行四边形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二)探索发现1、出示教材的平行四边形P64,自己借助三角板和直尺动手研究,看看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交流后,指名汇报。

3、教师总结: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我们把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板书概念)4、那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怎样画高呢?自学P64教材后,独立在例1的第一个平行四边形上画高。

5、画好后小组内交流画法,指名上台汇报。

6、教师总结画法及平行四边形高的定义。

学生修改自己的练习。

7、过一点能做平行四边形的几条高呢?(两条)8、教学例2(1)用吸管做一个长方形,然后用手拉动这个图形,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2)总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3)思考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做什么呢?(教材P65图)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实例?(三)巩固发散1、P64 做一做选出平行四边形后,过指定的点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展台展示)2、P65 做一做1 摆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内交流指导: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易变形。

拓展延伸:三个小棒摆三角形又会出现几种图形?你又有什么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3、P65 做一做2 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说一说你是怎样检查的?(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不稳定性高底教学反思第6课时认识梯形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梯形的概念及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底和高的意义和画高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