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产业化培训资料

农业产业化培训资料

农业产业化培训资料
推广绿色植保技术,确保无公害农产品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朝优质、安全的方向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据调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最主要是农药残留超标造成的,食用残留超标的食品引发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在市场里买菜,有些人“谈菜色变”,蔬菜买回来后洗了再洗,还是不放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为治理“餐桌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优质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必须有效地解决农药残留问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由于农药使用不当造成了农药残留超标、害虫抗药性增加、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

新形势下,如何使植保工作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首要问题是植保理念的转变,要从过去“虫口夺粮”、“产量第一”等农产品短缺时期的思想解放出来,切实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树立“绿色植保”理念。

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的食品,就要从源头抓起,在田间地头就开始控制农药残留超标。

一、我县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概况
我县农作物病虫发生种类多,危害大,每年因病虫害造成的农作物损失达10%,严重年份达25%。

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受气候、种
植制度、栽培方式、生态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病虫害暴发频繁,危害程度加重,防控压力增大,严重威胁我县农作物生产安全。

水稻:虫害重于病害,迁飞性害虫发生突出,以“三虫二病”(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为主,此外,大螟、台湾稻螟、稻蓟马、细条病、普通矮缩病、稻曲病等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近几年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发生尤为突出,且防治上较困难,原因分析:1、台风雨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两迁害虫”(卷叶螟、稻飞虱)的大发生造成很大影响,迁入的时间早、迁入峰次多、虫量大是发生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2、在防治上由于频繁施用吡虫啉、杀虫双等品种,害虫抗药性增长迅速,防效下降,特别是吡虫啉对褐飞虱已产生了很强的抗性。

3、农户认识不足,忽视水稻前期防治,不合理用药,而且在防治关键时期常常因降雨多造成用药效果不好。

荔枝、龙眼:主要病虫有蒂蛀虫、蝽蟓、瘿螨、霜疫霉病等。

特别是蒂蛀虫由于世代重叠,防治困难,发生尤其严重。

柑桔:主要病虫有红蜘蛛、锈蜘蛛、潜叶蛾、介壳虫、炭疽病、溃疡病、煤烟病、疮痂病等。

香蕉:主要病虫有叶斑病、弄蝶、象甲等。

橄榄:主要病虫有木虱、蛀果野螟、炭疽病、叶斑病等
另外,在柑桔、杨桃、番石榴等多种作物上近年发生一种较严重的害虫“蛀果虫”(桔小实蝇),是一种检疫性害虫,我县2001
年在柑桔上发现为害,随后迅速扩散蔓延,2003年在柑桔、杨桃、番石榴、荔枝、龙眼等多种水果上严重发生,对我县的水果生产造成很大威胁。

花生:主要病虫有叶斑病、锈病、青枯病、斜纹夜蛾、蚜虫等。

玉米:主要病虫有玉米螟、玉米大小斑病、蚜虫、纹枯病等。

蔬菜:病虫种类很多,主要有小菜蛾、黄曲条跳甲、斜纹夜蛾、美洲斑潜蝇、瓜实蝇、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病毒病、枯萎病等。

其中小菜蛾、跳甲发生最为严重也是最难防治的,由于小菜蛾对农药极易产生抗药性,农户在防治中又通常只是采取单一药剂连续喷杀,结果不仅害虫越打越多,也给蔬菜造成严重的农药残留。

二、农药的作用与危害
农药是目前防治病虫草鼠害最快的手段,特别是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流行时,只有农药才能在短期内控制蔓延为害,起到保护生产的作用。

病虫害的频繁发生使得农民不断加大农药使用量,与此同时也给环境、农产品质量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1、破坏生态平衡。

大量使用农药, 在杀死害虫的同时, 也杀死了有益生物和害虫天敌,破坏了生物间的动态平衡。

2、造成环境污染。

主要是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影响,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约有90%残留在环境中。

3、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直接危害:喷施的农药,有一部分残留在农产品中,食用残留超标的蔬菜,造成食物中毒。

间接危害:由于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 经食物链的逐步富集, 最后进入人体, 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