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倔强的贝多芬教学反思20

倔强的贝多芬教学反思20

《倔强的贝多芬》教学反思
今天学习了《倔强的贝多芬》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乐圣”贝多芬在一次演奏中,因不堪贵族们的侮辱而愤然离去的故事,表现了他蔑视贵族、自尊自爱的性格特点。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的主体思路是抓住重点段落和语句,反复品读、感悟,从而使学生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心灵感受,与之产生情感上的撞击,突破难点。

可是这种理论上的设想总是和实际教学存在着很多差距,让我在上课过后,总是心里充满遗憾甚至沮丧,反思整节课,我觉得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首先我觉得我还是拘泥于课堂流程,整堂课的环节设计上有一些拖冗,这样虽面面俱到,却不能够突出重点。

例如这节课是第二节课,导入用音乐形式,先听后导虽顺理成章过渡到本节课教学内容,可是因为学生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曲目和作者学生都已不感新鲜,所以激趣作用不大,如果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应该效果更好些,也会匀出更多时间去处理重点段。

还有对全文大意概括,也完全可以在第一课时处理好,而没有必要第二课时再来画蛇添足。

其次,我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启发力度不够,学生还没有做到真正的用心去读。

例如贝多芬的两句话,我只是泛泛讲了要用怎样的语气,却无法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孩子产生思想共鸣,学生只是单纯再读却不入情入境。

还有我对整节课内容的节奏调控还不够到位,本节课重点段应放在第四段,也就是表现贝多芬倔强的那一段,这段本是我设计的重点,重点读重点感悟,第三段表现贝多芬琴艺高超的那段本是这段引子,可是因为我用时过长,所以不得不删减了重点段的读悟,致使学生对此段文意的理解拓展只浮在文章的表面,缺乏一定的深度、广度。

最后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的学生还欠缺很多能力,例如口头表达能力,每次回答问题的都是寥寥那么几人,其余有些学生并不是不会而是不敢表达。

还有分析理解能力也不见强,对课文还有人物的理解还比较肤浅。

这些能力的欠缺与我平
时引导不到位有关,更有和平时的疏于锻炼有关。

这些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鉴于以上的这些反思,还有校长鼓励性的评价和中肯建议,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我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平时多看一些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不断充实自己,拓宽视野,博采众长。

二、有时间要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和同行们探讨交流,从而使自己能解决教学中的一些疑惑,也能冲破默守陈规的瓶颈。

三、语文课中要处理好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相辅相成。

四、建立学生课堂随听笔记,做好摘记和随笔,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和复习有所依据。

五、课堂中要抓住重点语段重点词汇进行重点学习,锻炼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总结概括能力。

六、加强自身基本功练习,勤练字,勤朗读,力求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在课堂上活力四射的老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