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4、欣赏文本的第一部分“江中月”。
一、揭题激趣,创设情境。
1、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月,悄悄地成为夜空的主角,成为夜晚的天使。
它将柔柔的月光倾泻在宽阔的江面上。
看,(出示:一组月夜图)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月儿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辉,让我们一起轻轻的读课题!(读课题:望月),再柔柔地读课题!(读课题:望月)
2、你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谁望月?望月时到底看到什么?做了什么?等)
3、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眼中又会有别样的情致,今天我们就随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以及他的小外甥一道来《望月》。
二、初读课文。
预学:
1、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准确地读通课文。
2、读课文,说说本文大概写了什么?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4、读了本文后,你还想知道什么?
检查预学情况
1、
(1)出示生字词:
晶莹闪烁光斑沐浴瞳仁
不假思索云絮封锁呵欠
清幽旷远外甥剪影气氛
峨眉镀上比喻船舱
指名读生字,正音。
齐读。
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哪些不理解?全班交流。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
2、本文写了什么?(生:本文写了我和小外甥在甲板上一边欣赏月亮,一边比赛背诵咏月的趣事)(学生边汇报边板书:我外甥)
3、导入:有人说望月时望的月亮不是一个而是三个。
一个在江中,一个在诗中,还有一个在心中。
请同学以最快的速度读一读,找一找江中月在哪,诗中月在哪,心中月又在哪?然后试着汇报预学中的第3小题。
生汇报:
(课文先写江中月,再写诗中月,最后写心中月。
)边汇报边板书
师:真了不起。
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就把握了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
原来《望月》先写——生:江中月师:再写——生:诗中月师:最后写——生:心中月。
师:当我们搞清了全文的写作顺序之后,我们的阅读就有了明确的发现,孩子们,这叫整体地读。
明白吗?(生:明白了)
过渡:通过整体读,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问)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要整体地读,更要认真细致的读才能解决,我们接下来就要细致入微地读每一部分。
谁找到了“江中月”的部分?
生:在第二自然段。
师: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很好。
很努力,很认真地把“江中月”这部分读清楚了。
4、好,大家看,这就是文中出现的江中月(出示文字),请大家,轻轻地、自由地读一读这部分。
体会体会你对江中月的感受。
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学生自由读、画、写,教师巡视指导。
)
学生交流: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1)描写月亮出来的句子“安详”、“吐洒”、“清辉”用的好。
“安详”和“吐洒”写的月亮仿佛有了生命,有了温情,就像母亲一样端坐在那里。
“清
辉”写出了月亮光的特点,它不像太阳光那么刺眼,而是很柔和,很皎
洁。
(2)学生有感情朗读,用柔和,恬静的语气来读这一句。
(同样的方法分析下面三句)
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晶莹闪烁:)
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
(剪影:伸展着,起伏着:)
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
5、(出示第二节)再读一读第二小节,慢慢地读,安祥地读,读出那种安详、那种清幽。
过渡:孩子们,其实每一个人面对着这样的江天月色,都有他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有人体会到是的是安祥,有人体会的是宁静,有人体会到的是清幽。
我们各自带着自己的感受走进这片江天月色。
(出示江天月色图)
6、(指导阅读)看,多么清幽的月光,多么宁静的月光,这就是赵丽宏笔下的江中月,既然是江中月,就应该与江有关,是吗?在这一段中,找一找出现了哪些带江的词,找到一个,画出一个。
开始。
生交流交流,你圈出了哪些带江的词。
(长江。
江面。
江水。
江天交界处。
)
师:大家看,这就是文中出现的五处带江的词。
拿笔画出来。
请看大屏幕,我们来读一读带江的词,怎么读呢,我来读带江的词,你们读其余部分,我们配合着来朗读,来感受江和月的关系。
现在开始。
(生:其余部分师:读带江的词。
)
师:现在调换来读,你们读带江的词,我读其余部分,注意听,我读时的声音、气息、节奏还有速度。
(师:读其余文字。
生:读带江的词。
)
师:此时此刻,月和江可以分开吗?不可以。
此时此刻,江和月可以分开吗?不可以。
因为此时此刻,月亮、月光和月色已经融入到了——
生:长江里。
师:融入到了
生:江面。
师:融入到了——
生:江水中
师:融入到了——
生:江两岸
师:融入到了——
生:江天交界处。
师:这就叫——
生:江中月
师:孩子们,其实在这样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你完全可以想像得到,月亮照耀的不仅仅是一条江,也许是十条、也许是百条、也许是千条、万条。
看,月亮出来了,月光和月色融入到了——
生:长江里。
师:如果长江是一条长长的江,月亮、月光、月色融入到了——
生:江面。
师:融入到了——
生:江水中
师:融入到了——
生:江两岸
师:融入到了——
生:江天交界处。
师:这就叫千江有水千江月。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江天月色,来感受这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意境。
生:齐读第二节。
师:这真是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天上的一轮明月照亮了大地上的无数条江,而无数条江中倒映着一个一个清澈的明月。
这就是“江——中——月”。
7、总结:月下江景给你的总体的印象是什么?一个字——美!(教师板书)。
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家赵丽宏,来到了静谧美丽,令人陶醉的夜晚,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到课文的深处,聆听作者与小外甥的对诗和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去感悟诗中月和心中月。
课堂检测: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月亮出来了,____________它的清辉。
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___________,有千点万点______________在跳动。
江两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_______________……
预学:
1、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准确地读通课文。
2、读课文,说说本文大概写了什么?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4、读了本文后,你还想知道什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月亮出来了,____________它的清辉。
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___________,有千点万点______________在跳动。
江两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_______________……
预学:
1、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准确地读通课文。
2、读课文,说说本文大概写了什么?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4、读了本文后,你还想知道什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月亮出来了,____________它的清辉。
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___________,有千点万点______________在跳动。
江两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