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
一、概述
在教育理论中人们对教师的地位提出许多不同的看法。
有人坚持教育过程应以教师为主体,也有人认为教育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还有人认为教育过程中师生都是主体,即所谓“双主体”。
另外也有人主张教育过程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的帮助,学生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最根本的特征是学生的自我活动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学生的“自我活动”、“主动性”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
教师要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其目的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活动更加有效地进行,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然而在实现主动性教学的转变过程中,结果不是令人满意的。
一些教师在做了一定的尝试后,又回到传统的教师主体的模式。
原因之一:问题在学生。
教师在授课时,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操练,但绝大多数学生不愿卷入到活动中来,个别有参与意识的学生也由于从众心理,保持沉默。
因此,课堂口语活动形同虚设。
原因之二:很多学生已经适应了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教学模式。
他们过于依赖教师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只感兴趣于教师仔细的讲解,如果教师讲课不详细、不全面,就给教师很低的评价。
二、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
1.活动指令下达的模糊。
当教师要求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时,课堂指令只给出一或两次,有部分学生没有理解或根本不懂教师的要求,因此就不能参与到活动中。
同时,他们对其它同学的回答也不感兴趣,就出现了和同桌或前后位用母语窃窃私语的现象。
2.活动引导的失败。
学生在做小组活动或对话时,教师应该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对他们的活动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切忌不要着忙与自己的事情。
有一些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但在倾听学生的发言时,面部表情很严肃,给学生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导致学生不敢用英语发言。
3.活动结果的反馈。
每一个课堂活动结束后,学生期望能听到教师对活动的评价,但教师却不给予任何讲评;或者,在学生还没结束活动时,就因为时间关系打断学生。
另外,如果第一个起来发言的学生声音比较低,如果教师不要求其提高声音,或不予阻止,这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随后发言的学生的声音都会低下来。
4.活动处理方式的不恰当。
第一种,学生答案和教师准备的答案不同时,教师说:Sorry, you are wrong.这样,学生的充分准备和大胆发言没有受到教师的承认和鼓励,下次发言时,除非有相当大的准确率,他才会主动参与。
第二种,为了避免出错,一些胆小、害羞的学生站起来后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Sorry, I can’t. / I’m sorry. I don’t know. 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并没有给予他们第二次机会,只是让他们坐下。
实际上,有
很多学生心里都期待着教师的鼓励和压力,他们往往会在教师的继续要求下,慢慢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三种,学生在发言时,一些教师很仔细地、很负责地纠正学生的语法或发音错误,学生的发言被随时的打断,思绪被不停地干扰,经常会忘了要说的内容。
这就使得学生的准备变成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没有多少意义。
5.不同活动间的过渡。
很多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课堂活动的准备,但在组织课堂活动时缺少使用一些过渡性话语或活动,无法使学生顺利地从一个活动过渡到另一个活动。
学生不能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步骤,既花了时间,又不见效果。
三、如何成功地转变教师为主导为以学生为主体
1.做好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中身份转变的准备。
因为学生已经熟悉了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向新的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前,首先要告诉学生新的教学模式的概念、内容及特点,告诉他们这种模式对语言学习的有利之处,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
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他们的教学期待。
2.树立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的观念。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是由教师经过精心设计传授给学生的,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
在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中,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通过采取各种策略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动机和需求,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其次,教师还应协助学生决定他的学习目标和方案,引导他做出恰当的抉
择,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主动承担责任。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诊断者、个别指导者及特殊资源的供应者。
3.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必然要经过教师的组织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因此,教师的教学必须符合新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一起向新的模式转变。
第一,给出清晰的指示。
无论教师要求学生做什么,都应该使用准确、清晰的指令。
下指令时,语速应缓慢、有力,做必要的重复,直到大部分学生明白。
第二,与学生融合在一起。
在学生做pair / group work 时,教师应该在课堂里来回走动,到学生中去听、去说,如果班小,尽量参与到每一组学生的活动中。
在做这些活动的同时,表情一定要随和,随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三,使用合适的课堂用语。
课堂用语应该是清晰的、简单的、直接的,而且与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相一致,避免使用深奥的、复杂的句型。
当学生对教师的授课不明白时,教师要对句子paraphrase,直到大部分学生明白。
第四,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
如果学生说:I don’t know,教师不应该让学生马上坐下来。
反之,教师应当说一些鼓励的话语,增强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也增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第五,给予适当的改正。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避免使用这类的话语:No, you are wrong. / I disagree with you. 即使学生的答案离准确答案相差甚远,甚至风马牛不相及,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给与肯定的态度。
第六,使用准确的连接词。
在不同活动之间使用准确的过渡词语,既体现了教师英语口语的流畅,又使学生熟悉教师的教学步骤,紧紧跟着教师的安排,使教学任务在有限的时间顺利完成。
四、结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
构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环境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精神世界中的这种强烈的需求。
但强调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说教师可以袖手旁观。
相反,它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因为,新型课堂的创建及运行,离不开教师的谋划、组织、指导和参与。
教师只有积极参与,和学生融为一体,才能启发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问题的探讨更深入,也便于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价。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3、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