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图形与图形--透叠同构
精思巧形LOGO
标志训练透叠同构标志符号学从符号学角度解读标志设计版权所有仅供学员学习禁止转载
这是12种图形同构手法中的第三个,透叠。
前三种图形关系“并置”“重叠”“透叠”,并没有对图形符号本身做太多的变化处理,它们都是二维空间关系“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的描述词语,但是解读这些关系离不开生活中的行为和现象。
为了便于记忆这些图形关系,参见我上图中的示意图。
我们这里列举的图形同构手法都是针对两个具象概念的图形符号,虽然,这些手法也适用于两个抽象图形,或者一个具象符号(需要两个图形来表达)的情况,但是我们这里强调的是信息的逻辑关系,两个符号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信息词汇,需要通过图形同构关系来阐释信息。
如果一个标志图形中有两个具象图形符号,但它们却同属于一个视觉符号信息,比如“鸡尾酒”的视觉符号需要一个杯子和一片柠檬,那么这两个具象图形算是一个视觉符号,但是如果你将杯子上的柠檬换成了其他的图形,比如“一个文字符号”,那么你就加了一个新的信息进去,那么这就算是两个图形符号了,有了两个图形符号,就有了两个信息词汇,所以才会用到信息同构(逻辑语法)。
透叠----这个名字“透”明确的说明了两个符号之间的关系,它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内外关系或者前后关系,但是外面和前面的图形是“透明”的,我们能够通过前面的图形看到后面的图形。
当两个图形关系相重叠时,两者重叠部分显现明显明确轮廓和形象的表现手法。
透叠的图形保持着各自形状的完整性,它们之间不存在着遮挡关系,也就不像重叠那样能表达明确的纵深位置。
但是透叠却能是图形留有空间变换的余地。
很多透叠图形利用图形重合部分呈现多重意义表达,重合部分是图形双方的公用形。
内外的透叠,是最直白的透叠,这种图形关系最常用来揭示或展示某物的内涵,含有什么。
内部的图形往往是信息的重点,因为“透”就是展示内部,而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看到内,所以“透”也就有了揭示的意味,很多时候“内涵”才是品牌真正的差异化区别。
看下面的海报,就是最直白的透叠,香水里的动物,揭示了“代价”。
啤酒瓶里的重型武器,揭示了“酒劲”。
这些都是让观众理解信息,并且通过简单的图形符号产生丰富联想,从而对信息深刻认识的手法。
前后的透叠关系就比较有意思了,这种透叠关系,前后图形都可以是视觉的焦点,一个东西可以透,比如
下图中的导航仪,那么后面的地区活动旅游风景就是为了衬托其功能了。
观众透过野生动物的眼睛看到“人”,这种“透”产生的身临其境感,对信息的解读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影响是强大的,当我们凑近海报去看,看清眼球中的人时,和我们在自然中近距离接近这些猛兽的心理有着相似性,这种需要观众产生的恐惧情绪,很好的通过这种手法处理出来了。
当然这种现象并不能严格的说成“透叠”,但是“透过”的行为,和眼球的“透明”,我还是把它划分为“透叠”手法。
我只是想说明,不要局限于这些名称和手法,归纳手法只是帮助我们系统的掌握符号关系(视觉符号语法)的途径,无论什么样的分类,只要能够快速的触类旁通,就是好方法,这对我们快速掌握设计有好处。
就像李小龙也不断强调,“截拳道”并没有固定的招式,不是武术类别(拳术,剑术,刀术等),更不是武术门派(武当、永春等),练习截拳道的目的是要人们通过练习达到自由表达自我的境界,眼到手到,心到身到。
但是,即使没有固定的招式,为了便于初学者入门,还是要通过一定的套路招式来不断练习,这些套路可能来自永春拳等各家招式。
我们学习设计也是这样,视觉设计师学习视觉符号这门“语言”,目的就是为了自由的表达自我(准确的传达信息--客户的要传达给消费者的信息,设计师自己的思想观点,自己的生活感悟等等)。
那么在学习过程中的这些手法仅仅是途径,不能当成教条及死记硬背的章程。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这些手法还原到生活中视觉行为中去仔细揣摩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下面来看看,透叠在标志符号中的常见用法。
很多人都会想到这种手法,肯定多用半透明效果来处理,虽然很多标志的色彩并非真正的调成半透明(前面的标志色彩文章中讲到了),如下图左边第一个和第二个的标志。
但是除了色彩的透明,还有很多手法,主要就是抓住透过来的图形基本会发生变化,至于是变形,变色,还是变质感,都看你自己的需求了,另外透视线也可以表现出透叠。
特别是生活中的透明事物,通常在用它们做符号图形时,多会使用透叠手法,如上图中的右边两个标志。
前面说了,这个“透”有前后的透,和里外的透。
前后的透,如上图的右边两个标志,牙齿和圆规画的形状,汽车和"AQUA"的文字符号。
左边的两个标志,是里外的“透”。
他们都是人常生活中的透明现象的图像表现。
有时候,里外的透叠,在视觉上看起来和填充手法类似,但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填充,强化外轮廓,填充一方的图形一般是辅助信息,信息的重点可能还是外形的符号所代表的信息,但是透叠就更多的着重两者关系,而且多是强调“透”的关系,因为需要“透”的行为来帮助解读信息。
透叠里外多都是一个图形,而填充有时就可以是一类符号,我们举例子来对照下。
关键的问题还是设计师自己要表达的信息适合哪种同构手法来表达,设计师要考虑观众看到这两个符号时,需要怎么组合这两个符号代表的信息词汇,哪个更适合信息逻辑,就用哪个,而且要强化图形的同构关系。
训练作业:要求表现出图形之间的透叠感觉。
将“咖啡杯”图形和代表“设计”的图形符号透叠同构,表达“设计咖啡厅”或者“品味设计”的信息概念。
设计的符号,自己寻找,可以是铅笔等或者是和设计有关的图形符号,也可以是设计的中英文文字符号,确定之后,这些符号都可以从我分享的标志库中找到现成的图形,借鉴使用即可。
后面内容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