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必修一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必修一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革命力量 大大增强,但是美帝国主义不甘 心在中国的失败,对新中国极端 仇视,采取政治上不承认和孤立、 经济上封锁禁运政策,实行军事 上封锁包围、伺机侵略颠覆的方 针,妄图扼杀新中国。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2.(2012年山东文综,14,4分)20世纪50年代初,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 的是( )
新旧中国的外交有何区别?为什么?
区别
原因
旧中国
社会制度的落后; 丧失主权的不平 政府的腐败无能; 等的屈辱外交 科技、经济、军事力量
的全面落后
新中国
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 主专政政权的建立; 综合国力的增强
结合对本课以及所示材料的理解认识, 影响外交的因素有哪些?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 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的致辞
政策
“另起炉 灶”
内容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 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在 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 平等的外交关系
作用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地 位,建立起独立自主 对外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 “打扫干净 华残余势力和一切 屋子再请客” 特权;再考虑与西
方国家建交
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 权.为与世界各地世界 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 交关系奠定基础
建国第 一年
1953年
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提出
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
亚非万隆会议
意义
打破帝国主 义的封锁
标志着中国外 交政策的成熟
以世界五大国的 身份参加 提出“求同存异” 方针
阅读教材P111页『历史纵横』回答下 列问题:
“求同存异”中的“同”与“异”应如何 “理同解”?:
在外交上坚定地 “一边倒” 站在社会主义阵
营一边
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 锁,维护独立和主权
课堂探究一:中国当时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
“与苏联成功结盟对新中国之所以意义重 大,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自己 找到一个坚强的后盾。毛泽东公开讲,…… 我们目前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巩朋固政友权,,并且帝 国主义还虎视眈眈。如促进今中我国们经请济了的一恢个复与好帮发展 手,可以放开手脚地进行国内建设了。…… 有利于迫使各国无条件承认中国,使各资本 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杨奎松《毛打泽破东了与帝莫国斯主科义的对中恩国恩的怨孤怨立》封锁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程标准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和地图指出新中国初期外交有 利、不利环境以及战后国际政治格局 的特点?
材料一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 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 打败。曾经是世界一等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了 严重削弱。……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 过了一国的范围。战后再欧亚两洲出现了一 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 使得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发展了十月革 命的成果。….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 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
英国伯默斯顿
国家利益是外交的 根本出发点(决定 因素)
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 的晴雨表,弱国无外交,外 交无小事——周恩来
综合国力是一国外 交的基础和后盾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 妥协的艺术,……
外交需要原则性与 灵活性的紧密结合
国家性质、国际形势 外交家的能力与魅力……
国家利益 国家实力 国际形势 国家性质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建国后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2月,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8月,中国首任驻朝鲜大使倪志 亮(中) 赴朝履新
1950年5月,印度首任驻华大使潘尼迦 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与中国建交
1950年6月,瑞典首任驻华大使阿马斯 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宾主交谈
独 另起炉灶 立
建国后第一年与苏联 等17国建交
建
自
国
主 的 和 平 外
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
初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期
(1953)
的
外
参加日内瓦会议
交
(1954)
成
交 一边倒
就 参加万隆会议(1955)
比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三大 政策”的区别:
(1)目的:前者重在发展同所有国家尤其是 周边国家的关系;后者重在维护独立、主 权。
1949.10—1950.10 (第一次建交高潮)
新中国与尼亚 • 匈牙利 • 朝鲜 • 捷克斯洛伐克 • 波兰 • 蒙古 • 民主德国
• 阿尔巴尼亚 • 越南 • 印度 • 瑞典 • 丹麦 • 缅甸 • 瑞士 • 芬兰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时间
外交成就
①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共同的任务: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 任务; ③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异”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 活习惯等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 ,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 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
(2)内容:前者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 差别,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平等性。
←
课堂练习
1.(2009·广东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
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
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
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总体特点: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的独立、自 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 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 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 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 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 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