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4
一、填空题
1.知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智力工具。
2.目前初中语文知识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指导不够明确、总体规划不够明晰、分级目标不够清楚、实用性不够突出。
3.语言是人们的纽带。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语在语音、词汇、
语法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4.语文教学不是教学生认识语言,而是让学生运用语言,说到底,语文教学应当属于言语教育的范畴。
5.从写作的基础看,需要掌握观察和调查、比较和筛选、言与意的转换、借鉴与评价、书写与修改等方法。
6.在口语交际行为规则方面,需要掌握倾听与解意、复述与陈述、独白与答问、应酬与聊天、致辞与演讲、反驳和辩论等方法。
7.获得一个概念应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概念的名称二是概念的定义三是与概念有关或无关的特征四是可以说明这个概念的正例和反例。
8.语文课程宏观的知识内容包括社会的语言/言语规律、他人的言语经验、个体的言语规则等三大类。
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变化有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思维过程的变化等。
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促进综合效应、拓展选择空间、提供变捷手段、改善参与条件、扩大共享范围等五个方面。
9.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科学性原则包括教育理论和设计制作。
10.《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其主要内容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二,简答题
1.什么叫“语言”? 什么叫“言语”?(P257-258)
答:语言指的是由语音、语汇、语法组成的符号系统,言语指的是对这
一符号系统的具体运用。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运用的教学。
语文教学所面对的、语文教学所要解决的,并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言语的问题,语文教学就是在运用他人成熟的、典范的言语结果和言语经验去指导学生的言语行为,养成他们的言语交际能力。
说到底,语文教学应该属于言语教育的范畴,它是为培养学生实用的言语交际能力服务的。
2. 什么叫“精要”和“致用”?(P265-266)
答:精要,指的是语文知识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
致用,指的是语文知识的教学应该便于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操作和运用,应该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言语技能;形成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语文能力。
3.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是什么?
答:1994年美国对教育技术作出新的定义,即“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
这个定义将“学习”放在核心位置,表示教育技术的研究围绕学习进行,学习是教育技术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提出了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是两个研究对象,其中学习过程是指学习者的认
知过程,涉及的是“人” ;教学资源是指进行学习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涉及的是“物” 。
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是教学系统中的两个重要元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认知规律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要求教学的方法、手段、模式、媒体要不断地发展变化。
4. 专业化语文教师的素养内涵有哪些?(P306-324)
答:专业化语文教师的素养内涵包括
1、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教师学生观、人才质量评价观。
2、具有良好的师德和健康的心理,遵守师德规范、提高心理素质。
3、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水平,完善语文教师素质结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结构。
4、完善科研能力结构
三、论述题
1.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用实例说明语文知识教学的原则。
(P265-267)答:语文知识的教学原则包括
(1)精要致用的原则
精要,指的是语文知识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
致用,指的是便于学生在
言语实践中操作和运用。
我带领学生今译蒲松龄《山市》时,重视区别常用字的念法和用法:
1、然数年恒不一见(shù,多)
2、数至八层(shǔ,数数shǔshù)
而对一些虚词,只求整体理解,不做语法分析,如对
居然城郭矣
一句,不讲“然”是语气副词“居然”的后缀。
只讲“居然……矣”的意思是“难以置信的情况出现了”。
(2)综合实践的原则
包括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听说读写各种言语活动的综合,言语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综合,语文知识与其它学科的综合,言语活动与社会生活的综合,语文知识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综合等等。
在布置预习蒲松龄《山市》时,我要求学生查找海市蜃楼的文字说明和图片,并在检查预习时出示了自己搜集的有关海市蜃楼的图文。
这样把语文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综合起来,学起来既落实,又深刻。
(3)注重言语情境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要“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其用意是强调不要脱离语境去讲语法修辞。
这里有三个问题要注意:第一,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决定取舍。
第二,在疑难处学习。
第三,在精彩处学习。
在设计《<论语>十则》的教学目标时,我把传统的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分别单列,合并为“学会学习”,这样既符合师生问答的历史原貌,又突出了学法。
2.语文学科如何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P284-285)
答: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
加大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
结合的力度,对语文学科来说,就意味着必须完成如下任务: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来解决语文“课堂教学”所难以解决好的问题。
例如用视频文件为课文内容复现真实背景,虚拟操作环境。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例如用投影板书、播放录音,
取代和优化教师常规操作环节,可以把教师的精力较多地分配到师生互动上去。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语文课程建设。
广泛、系统地制做课件,提炼精品,使语文教学从知识到操作走向科学化和艺术化。
四、分析题
案例分析。
以274页、299页、325页为主。
答:教材274页介绍的5R笔记法是一种学习技术,步骤是:记录一整理一记忆一思考一复习。
记笔记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对笔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都明显不足,尤其是对于学生笔记的指导,依然是随意而零散的。
5R笔记法值得我们钻研和推广。
教材299页《三峡》这个课例是运用多媒体及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一次完整的实践活动。
在全程中运用CAI课件的情况如下:
CAI显现三峡风景图像及滚屏字幕。
CAI显现出重,点字、词、句。
CAI显现古书《水经注》并翻页到选文处。
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学生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成功地实现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合作探讨。
教材325页《教师角色隐喻中的社会期待》一文,对教师角色四种隐喻的内涵分别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中有对隐喻的肯定,也指出了隐喻所包含的不足。
1.你认为各种隐喻内涵应该肯定的是什么?
2.你认为各种隐喻包含着哪些不足?
3.举出你知道的教师角色隐喻,分析其内涵。
“蜡烛”角色:给学生指出努力方向是对的,不足之处是缺失了教师自身需要的进步。
“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对学生不应该设计、铸造,而应该启发、诱导。
“园丁”角色:从养成学习习惯的角度考虑是可取的。
但忽视了教师从学生集体获得的反作用。
“一桶水”角色:教师的储备要厚实。
但现实是教师更需要角色转变、提高。
我认为教师的角色是先行者。
他比学生先学,同时跟学生一道学习,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
教师的角色可以是陪读者。
他陪伴学生养成阅读习惯,鼓励学生演练未来生存必要的规范和技能,做他们成长的可信赖的朋友和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