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数乘法》单元备课设计()

《小数乘法》单元备课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
1.理解小数乘整数、小数的算理。

2.使学生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灵活截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1.小数乘法中,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方法。

2.如何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制位置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

要注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以便引导学生将整数
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如,在例2“0.72×5”的教学中,可提出转化性的问题:“你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

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如,教学“1.2×0.8”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1.2和0.8”转化为整数12和8的理由,再说出积“96”扩大到原来积的“100”倍,所以必须将“96”缩小到它的1/100的理由。

这个算理清楚了,能表达了,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

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第
4题、第10题的练习,还可增加一些类似的练习内容,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习惯。

4.本单元可以用11课时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
1、小数乘整数2课时
2、小数乘小数3课时
3、积的近似数1课时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课时
5、解决问题 2课时
6、整理复习、测试 2课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