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六章 曼海姆与知识社会学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六章 曼海姆与知识社会学

4、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理论的贡献与存在的问题 贡献: 一、接近“反身性原则”,即在知识的社会学考察中,观察者
与被观察者都要服从社会学家的考察; 二、构成知识信念的是社会,知识社会学研究重心应放在社会
环境中,知识是群体互动与社会协商的产物。 存在的问题: 两类知识划分是否合理,标准是否成立? 两种文化间的歧视现象该不该消除? 隐晦的相对主义态度遭到诟病。
第六章 曼海姆与知识社会学
第 六 章
第一节 曼海姆的生平、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概论 第二节 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兴起 第三节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第 六 章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曼海姆的生平对他思想倾向的影响
2、理解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知识社会学兴起的关系
3、理解曼海姆通过分析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内涵来诊断时代 精神
第 三 节
(二)冷峻诊断中的认识论困境及其应对
(1)曼海姆遇到认识论困境为他带来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 题;
(2)默顿归纳的曼海姆的三种应对策略:有效性的动态标 准、关系主义和有效性的结构正当性,但是曼海姆没有与功能方面做出贡
献。
韦伯在沿袭马克思“知识决定论”的基础上增加了精神
因素的历史作用。
第 二 节
2、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主要论点 (1)政治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是受存在制约的,即由知识持有者 的生存条件决定的。 (2)知识社会学不提倡相对主义,提倡关联主义。 (3)用知识社会学对认识论进行改造,使其摆脱个体主义,克服 “静态的”真理观。 (4)有必要区分“特殊意识形态”与“整体意识形态”,知识社 会学家应采取“普遍论”的整体观。 (5)知识社会学应该关心对“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研究。 (6)知识社会学将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政治学基础。

三 节
曼海姆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理论
(一)曼海姆意识形态理论的内涵: 辩证的看待曼海姆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与修正。 意识形态概念与乌托邦概念是相联系的。 了解意识形态的特殊概念和整体概念。
第 三 节
(二)曼海姆乌托邦理论的内涵 乌托邦这一概念反映了政治斗争中相反的发现,即某
些受压迫群体在理智上强烈地对摧毁和改变特定的社会条 件感兴趣,以致于他们自觉的在局势中仅仅看到那些否定 它的因素。
第 二 节
3、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方法论取向——对韦伯的批判与继承 相同点:同样受益于新康德主义和尼采的观点,在各自的方法 论上留有印迹。 不同点:曼海姆认为存在问题高于一切历史问题,并没有对 “应然”和“实然”做出区分,其对时代精神的诊断暗含的现 代性意识在本质上是“黑格尔——马克思的”。
第 二 节
曼海姆在时间的维度上对比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概念, 前者是对过去或历史的沉淀,由统治集团支配,而后者是 对未来的憧憬,侧重受压迫群体。
第 三 节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理论的意旨——对时代精神的诊断 (一)曼海姆对时代精神的诊断 在《竞争在精神领域中的意义》论文中,剖析了统一世界
观在现代社会的崩溃,描述了现代社会精神领域的“诸神 争斗”状态。 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中,从知识分子阶层的变迁 来阐释这种时代状况。

二 节
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兴起
意识形态理论批判——构建知识社会学的思想起点
(1)曼海姆把意识形态分为特殊概念和总体概念,通过 对意识形态问题的分析,指出知识社会学的首要任务是知 识的社会性或社会情境性。
(2)曼海姆是以一种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的知识、 社会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
(3)他提出的意识形态的总体概念摆脱了马克思意识形 态批判理论的悖论,即否定自身的理论困境。
(4)知识社会学与意识形态的联系和区别。

二 节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
1、“知识社会学”的学科源起
知识社会学一词为舍勒所创,源于德文。
马克思提出“知识社会决定论”,知识是意识的唯一的、
对象性的关系。
狄尔泰强调知识的社会决定作用与环境制约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