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人教课标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人教课标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怀宁中学程周红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二课,本课通过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和“儒学成为正统”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

它继承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又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这一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归纳整理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

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法与学法.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求知欲强,但思考问题时往往逻辑性,严密性不够,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合作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旨,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教法选择:为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围绕重点与难点设置若干问题,采用材料分析法和讨论法,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课堂师生互动逐一解决。

.学法选择:教学的关键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所谓“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所以我提供图表、史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做到论丛史出,得出科学结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设置问题让学生课前准备。

问题一、结合课本董仲舒新儒学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问题二、思考课本第面《学习延伸》材料一: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

”——《春秋繁露·茶义》材料二:夫仁谊①礼知②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祜,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上述两条资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请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

.课堂教学()、导入:用多媒体展示董仲舒图像,简要介绍董仲舒生平。

让学生了解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他上《天人三策》受到重用。

设问:《天人三策》中董仲舒对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文帝为什么采纳他的建议并实施?()、过程:(围绕重难点,设置四个探究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本《历史纵横》“萧规曹随”的故事,思考:汉初统治者采用何种方式治理国家?结合课本谈谈这种治国方略的利弊。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

探究二、结合课前准备问题一,让学生思考: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包含了哪些内容?汉武帝为何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实施?(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表格,然后各组推出代表陈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的理由,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由此,既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探究三、学生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并认识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汉武帝的以上三项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地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多年。

)探究四、结合课前准备二,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是今天应当摒弃的?(学生阅读,解析,教师归纳,积极可取的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应当摒弃的有:唯心主义的成分;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用;神学迷信色彩。

)板书与小结:板书一子目为架构,务求简介明了,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总体把握,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效果预测:总之,本课教学我期望将课前预习思考,课中探究互动,课后学习延伸有机结合,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较好地完成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任务,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优秀文化传统,并形成开放的思想文化意识!经济史专题四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复习教案)第二讲“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高考指津】一、高考考点本讲属于历年高考重点命题区域,具体是:.选择题:福建文综卷第题“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第题“世纪初世界的科技发展”,天津文综历史卷第题“工业革命的成就”,江苏历史卷第题“英国工业革命”,海南历史卷第题“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上海历史卷第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综合题:新课标文综卷第题“城市交通信号灯发展历程”,全国文综卷第题“世博会”,天津文综历史卷第题“德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四川文综卷第题“招商局辉煌”。

二、命题特点.从题型上看,高考以选择题为主,共道,占,以非选择题为辅,共道占。

.从考查内容上看,强调对工业革命成就及影响的考查。

.从考查能力上看,侧重考查知识的再现、迁移、材料解读及联系现实生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新课标文综卷第题考查的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城市交通信号灯发展历程”。

三、高考预测展望高考,本讲仍将是命题的一个重点区域。

熟练掌握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内容。

随着新课标考试的逐渐成熟,在命题形式上会不断推陈出新,新情境、新材料、新设问、新角度会不断呈现。

在内容上,可能倾向于对工业革命成就和以新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影响、世界市场的考查,注意也可以以时政热点切入口(如科教兴国战略、国防建设成就、新式装备的研发等),通过提供新材料进行灵活考查,分析其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探讨启示;联系必修一和必修三的相关知识,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分析探究中外近代科技发展差异。

考点一“蒸汽”的力量【自主回顾】感悟教材学与思【互动探究】核心突破导与练.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可能性:①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②英国资产阶级通过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扩大了资本积累,增加了雇佣劳动力;③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必要性:英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在争夺殖民地战争中取得胜利,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所以需要在工业生产领域进行革命。

.手工工场和工厂的比较()相同点:①都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形式,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②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围,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不同点:①生产工具:在手工工场里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为主,机器大工业是使用机器进行劳动;②规模不同,通常手工工场的规模要小于机器生产;③生产分工:手工工场较粗,工厂较细;④劳动纪律:手工工场松散,工厂严格;⑤手工工场是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制度先进: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

()殖民霸权: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争夺,于世纪中期就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

()工业革命:世纪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

()经济政策:英国政府全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工业发展。

【学法点睛】巧妙记忆思与记.“‘蒸汽’的力量”之“1111”“”——一个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一次动力革命:蒸汽动力的使用“”——一个完成标志:机器制造业诞生“”——一个新时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逐步成熟【高考真题】感悟高考测与评.(福建文综卷·)右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奴隶贸易的兴起.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内燃机的应用.垄断组织的形成【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知识及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思维路径】通过分析题目柱状图包含的信息可知,英国产品平均年出口值及年出港船舶吨位在~年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说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推行自由主义政策,包括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进而促使其年出口值增加,故选。

奴隶贸易兴起于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纪;内燃枫是开始于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垄断组织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不符合图片的时间信息。

.(天津文综卷·)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蒸汽动力.水力动力.水电动力.机械动力【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成就,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片的能力。

难度较小。

【思维路径】由图片内容可知,该纺织厂充分利用水力。

再结合课本知识可知,年瓦特改良型蒸汽机在投入使用之前,机器的动力一般利用自然力,如使用水力。

据此可知,正确。

发生在年之后;电力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错;从图片中无法体现。

.(江苏历史卷·)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近代英国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中准确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难度中等。

【思维路径】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纺织领域,所以对棉花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出现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故正确答案为。

柱状图反映了从~年期间,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的变化。

图表里未能反映出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在增加,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世纪年代,时间不符,排除;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了工人手工纺纱,手工纺纱速度不可能提高,排除。

【知识拓展】工业革命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②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③改变了社会生活,城市化兴起;④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也不断发展;⑤工厂制度形成,自由主义经济盛行;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消极影响:①无产阶级遭受到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越来越贫困;②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奴役当地人民,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③机器的使用造成了环境污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