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我赞同
1.历史的选择
汉大一统帝国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树立大一统的思想权威。

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符合汉代统治阶级的需要,使以儒学为主体的大一统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形成。

2.非文化专制
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使儒家的思想成为社会中价值判断的标准,将儒学的地位置于其它学派之上,允许各种学派存在,也并不是只任用儒生。

诸子流派仍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对儒学发展承前启后作用
“独尊儒术”的施行使中国的传统儒学得到了继承、发扬和传播,,奠定了的儒学“独尊”的地位,使儒学成为2000多年的主流文化。

同时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来发展儒学,锻造了儒学的兼容能力,这使儒学在后来遇到道、佛思想冲击后仍处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地位,使得儒学能够与时俱进,对儒学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4.促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有利于统一思想,维护国家统一。

这种大一统思想直到现在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巩固的纽带。

儒学被确定为统一社会思想,指导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原则和建立社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基础,对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生产,安定民心和老百姓的生活等等有积极作用。

5.对教育的意义
为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教化、兴太学,用德育教化全民,由政府出面、组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儒学教育亦即国家教育体制,有深远影响。

6.对选贤任能风气开启
它结束了自春秋以来学术与政治的分离状态,使儒学由私学转化为官学,儒学成为解决政府官吏来源、选拔方式的标准。

为后世之儒开辟了仕途,,实现了儒家提倡的“学而优则仕”和历代儒生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愿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