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运动一、散打运动简介散打也称散手,是中国武术攻防格斗的一种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的散手活动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争取生存,在长期的狩猎、捕捉和与猛兽侵袭的斗争中,逐步学会了拳打、脚踢、抱摔等简单的散打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技击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受到了重视。
《孙子兵法》中记载有“搏刺强士体”,意思是说练习搏击可以强壮士兵的身体。
历史上表演散打的形式,以打擂台为主,擂台就是技击的比赛场地。
赛前,先由擂主安排高手准备应战,凡愿与其较量者,临场须立好“文书”,方能上台献艺。
台手叫“献台”,裁判叫“部署”,比赛时“不许暗算”,先败下台者为输。
近代,散打已成为一项体育项目,我国于1928年、1933年先后在南京举行的第一、二届国术国考中,都将散打列为重点项目,并制定了一定的规则。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种种原因,散打运动一直处于限制的状态。
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家体委于1979年在《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中指出:“优秀的技击技术长期埋没,如不能继续整理,就有失传的危险。
”1979年5月,在南宁召开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进行了散打公开表演,为推动散打运动的普及与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从1979年南宁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介绍散打至今,我国各省、市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
比赛规则日臻完善,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
继1986年全国武术擂台赛后,全国各地纷纷举办不同规模的擂台赛、锦标赛,受到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高度评价。
概括地说,散打运动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运动中的踢、打、摔、拿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散打运动国内外重大赛事有: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全运会武术散打比赛、全国武术散打比赛。
二、现代散打运动的发展简况(1)十年试验阶段(1979~1989)。
(2)快速发展阶段(1989~1998)。
(3)积极开拓国内外武术市场阶段(1998至今)。
三、散打运动的特点和作用(1)散打运动的特点:对抗性、体育性、民族性。
(2)散打运动的作用:培养竞争意识、健体防身、锻炼意志、发展心智。
四、散打运动的基本技术(一)实战姿势【技术要点】实战姿势要符合“以静相持,以逸待劳;静则蓄劲,静观其变;内实精神,外示安逸”的要求。
侧身以左肩对对方,两脚前后开立,略比肩宽,全脚掌着地,右脚内扣约45°,左脚尖微内扣,两膝稍屈,重心偏于右脚,两手松握拳(或两掌自然张开),两臂向左侧前伸,拳眼朝上,左手高于肩平,两臂弯曲稍大于90°,右手在右肩前,前臂弯曲小于90°,目视对手。
下颚微收,松肩,坠肘,含胸,直腰,敛臀,坐胯,呼吸自然(图9-70)。
(二)散打运动的基本拳法【技术要点】(1)冲拳:左右连续冲拳。
左脚前滑的同时,冲出左拳,接着右脚用力蹬地呈左弓步,催动腰髋左转,将右拳冲出,同时左拳回撤护胸(图9-71)。
(2)贯拳:左脚向前滑步的同时,随腰身左转;拳向右弧形平贯,拳眼朝内,力达拳面。
右脚向左弧形平贯(9-72)。
(3)抄拳:左脚向前上步呈左弓步,左臂内旋,屈肘上架,接着左转腰,带动右拳向前上方屈肘抄打,直腕,力达拳面(图9-73)。
(三)散打运动基本腿法【技术要点】(1)蹬腿:一腿支撑体重,另一腿屈膝向前上方摆起,当膝盖超过腰后,勾脚尖向前上方或身侧快速蹬出,力达脚跟(图9-74)。
(2)踹腿:一腿支撑体重,另一腿屈膝摆起,勾紧脚尖,小腿稍内旋,随上身向支撑腿一侧倾倒,展髋,挺膝踹直,力达脚尖(图9-75)。
图9-70 图9-71图9-72 图9-73图9-74 图9-75(3)鞭腿(侧弹腿):身体侧向对方,重心移至左腿,上身左转并向左侧倾,同时右腿屈膝向左侧摆起,稍内扣,脚面绷紧,随即迅速挺膝向左弹踢小腿,力达脚面至小腿下端(图9-76)。
图9-76(四)散打运动的基本步法(1)前进步:后腿蹬地,前脚先向前进半步,后腿紧接跟进半步。
(2)后退步:前脚蹬地,后脚先后退半步,前脚再回收半步。
(3)收步:左脚向后收步至右脚旁,脚掌点地,重心偏于右腿。
(4)撤步:左脚向后撤一步,脚跟离地,成右脚在前、左脚在后。
右脚脚尖外展,重心偏于右腿。
(5)上步:后脚经前脚前上一步,同时两臂前后交换,呈反架姿势。
(6)插步:后腿经前腿后插一步,脚跟离地,两脚略呈交叉。
(7)垫步:后脚蹬地向前脚内侧并拢,同时前腿屈膝提起。
(8)纵步:前腿屈膝上提,后腿连续蹬地向前移动为单腿纵步。
双脚同时蹬地,使身体向上或向前后左右跳跃移动为双腿纵步。
(9)闪步:左(右)脚向左(右)侧移半步,右(左)脚随之向左(右)滑步,同时身体向右(左)转动约90°。
(10)跳闪步:双脚同时蹬地跳起,快速轻灵的向前后、左右闪躲。
五、散打运动基本技术的一般训练步骤散打运动基本技术的正确掌握和巩固,是战术运用的前提和基础。
基本技术只有经过一丝不苟的严格训练,掌握正确的技术规格和要领,再经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反复苦练,不断增强功力,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否则就会贻误战机,或者受制于人。
所以,进行散打运动训练应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和步骤。
散打运动训练一般常用的方法和步骤如下:(一)默想空练【技术要点】默想面临对手的进退攻防动作,及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开始时,最好对着镜子或者双人互相观摩练习看清对方的动作,或者请对方指点,明确自己易犯的错误,并分析、克服,以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
(二)看信号练习【技术要点】目视教练员的特定手势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
如按手势指引,向前后或左右做步法练习;或看教练员出示一个进攻动作,学生及时做出相应的防守动作或防守后反击的动作;或者在行进间看手势做动作等。
这样一开始就养成先观察后动作的好习惯,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攻防意识,以免盲目乱打,同时也可以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
(三)打靶练习【技术要点】通过踢、打沙袋、手靶和脚靶,体会动作的规格和要领,尤其是用力的顺序和力点。
教练员用手靶变换位置或距离,来引发学生及时做出动作;进而教练员做出一个进攻动作,学生防守后进攻手靶;也可让学生配对,按照教练员的要求互相进行练习。
在练习中教练员要及时指出练习者的优缺点,练一次有一次的收获,不要只求练习数量。
(四)喂手递招【技术要点】喂手是指练习时,教练员做一个进攻动作,或者漏一个破绽,引导学生及时做防守或者防守反击动作。
当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技术动作后,教练员随意给学生递招,引导学生及时做出相应的攻防动作。
在练习中,教练员要及时分析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
(五)操手比试【技术要点】教练员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适时地组织学生按照动作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操练。
当学生已较熟练地掌握动作后,教练员按照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配对,以规定动作进行比试,巩固和提高基本技术。
比试后,教练员要及时讲评,重点评定学生掌握技术的状况,而不要过多注重胜负。
上述每一个训练步骤和方法,都要注重循序渐进原则的贯彻。
例如动作练习速度由慢到快,由轻而重;配对的举靶、递招直到比试都要注重互相配合;对动作的速度、数量和变化的要求,都要逐步加大,切忌好胜蛮干。
六、散打运动战术训练的一般步骤散打运动战术的训练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一开始就要形成“出招有术”的概念,即每出一招都要有战术意识的指导。
切忌盲目乱打,蛮干硬拼。
要通过战术的讲述和战例的分析,让学生懂得散打运动战术的内容、特点和重要性。
我国传统技击术和兵法对武术教习的渗透和指导内容极其丰富,应该有针对性地不断从中吸取营养,并灌输给学生,还可以借助录像分析典型战例,阐述战术运用正确与否对胜负地重要性。
当然,战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提高,还要靠严格的科学训练。
一般散打运动战术训练步骤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假设性训练【技术要点】学生假设自己面临不同战术特点的对手,或者由教练员给学生假设不同的对手,学生依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采用相应的战术,选择合理有效的动作进行反复练习。
在练习中教练员要给予讲评和指导,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会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形成人人讲战术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战术意识。
(二)特定性训练【技术要点】将学生配对,指定双方按特定的战术进行练习。
如一方采用主动抢攻而另一方进行防守反击。
对练动作也可以规定,如一方主动以腿法抢攻,而另一方防守接腿用摔法反击。
教练员在指定动作时应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一般有学习和掌握某种战术的目的,以及因人施教培养战术特长的目的。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应该在较全面学习和掌握多种战术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长和条件,形成各自的战术特点。
(三)变换性训练【技术要点】战术训练水平的提高,关键是加强应变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因此在学生较熟练地掌握战术并具有一定地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变换各种条件进行严格的训练,以提高战术应变能力。
如变换不同的对手进行训练;教练员指定学生与身高不同、战术特点不同的对手进行练习;教练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指导,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另外也可以变换其他条件,如变换时间(包括延长每局的时间,增加局数等),增加强度,坐庄轮战不同对手等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适应不同条件的能力。
(四)模拟性训练【技术要点】一般在赛前训练时,在分析多方的战术特点和优劣势的基础上,进行针锋相对的训练,做到心中有数。
当然对方战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以不变应万变,注意发挥自己的长处,谨防自己的短处被人所用。
总之,要扬长避短。
七、散打运动的比赛规则简介(一)比赛规则简介1.竞赛性质与办法散打运动比赛的性质分团体比赛、个人比赛,比赛办法可采用分级循环赛、单败淘汰赛、双败淘汰赛。
2.散打比赛的体重级别分48公斤、52公斤、56公斤、60公斤、65公斤、70公斤、75公斤、80公斤、85公斤、90公斤、90公斤以上共11个级别。
3.服装护具散打运动比赛时,服装护具分为全护型和点护型。
全护型运动员应戴拳套、护头、护齿、护胸、护裆、护腿,赤脚穿护脚背。
运动员必须穿与比赛护具颜色相同的背心和短裤,护裆必须穿在短裤内。
比赛护具颜色为红、黑两种。
点护型运动员只戴拳套、护齿和护裆。
护裆也必须穿在短裤内。
4.比赛局数与时间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
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
5.场地、器材比赛场地为高60厘米、长800厘米、宽800厘米的木结构的台,台面上铺有软垫,软垫上有帆布盖单。
台中心画有直径100厘米的阴阳鱼图。
台面边缘有5厘米宽的红色边线,台面四边内向90厘米处画有10厘米宽的黄色警戒线。
台下四周有高20~40厘米、宽200厘米的保护软垫。
(二)评分方法简介1.攻击方法不准使用头、肘、膝和反关节的动作进攻对方。
不准死拉硬推对方下台,不许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