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脊髓损伤基本概念及并发症的处理

1脊髓损伤基本概念及并发症的处理


脊髓损伤的预后

胸:上胸部损伤者用长腿矫形器扶拐短距 离步行。生活大部自理。下胸部损伤者用 长腿矫形器扶拐步行,生活基本自理。 腰:短腿矫形器步行。部分患者可以不用 拐。生活全部自理。 骶:步行无显著障碍。可以恢复全日工作。


小结



脊髓解剖和生理 脊髓损伤病因和病理 脊髓损伤分类 脊髓损伤综合征 脊髓损伤平面 脊髓损伤康复原理 损伤平面与预后
泌尿系统感染
诊断要点:病史、症状、尿常规、尿培养 处理要点: 对症支持治疗:休息,补充足够的液体 及营养,维持尿量1500ml/每天。 抗感染治疗:经验用药,然后根据药敏 试验调整用药维持到体温正常,尿培养阴 性后1-2W。
神经原性膀胱(治疗从略)


神经原性膀胱的危害 排尿障碍→膀胱高压→泌尿系感染、肾积水、 肾功能减退→危及生命 治疗目标: 低压膀胱; 保持膀胱容量; 选择合理排尿方式; 保持无泌尿系感染。
脊髓损伤平面
感觉关键点


T1 肘前窝的尺侧面 T2 腋窝 T3 第三肋间 T4 第四肋间(乳线) T5 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 T6 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脊髓损伤平面
感觉关键点


T7 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 T8 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 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 T10 第十肋间(脐水平) T11 第十一肋间(T10~T12之间) T12 腹股沟韧带中部
脊髓损伤的常见原因

创伤:


骨折 枪伤、刀伤 挥鞭样损伤 感染性:脊髓炎等。 血管性:动脉炎、静脉炎等。 占位性:肿瘤、椎间盘突出等。 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脊髓侧索硬化症等。

疾病: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病因和病理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病因和病理
脊髓损伤病因和病理
即刻损伤


中央灰质出现小出血点(伤后3小时), 可逆。 逐渐向外延伸并相互融合 从灰质中间延伸到白质的部分(伤后12 小时白质出现出血灶)
脊髓损伤的基本概念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李怡
脊髓解剖和生理
脊柱

功能:支撑躯干,保护脊髓 26个脊椎


颈椎7个 胸椎12个 腰椎5个 骶椎1(5节)个 尾椎1个
脊髓解剖和生理
脊髓

功能:神经活动的上传下达 30个节段,长45厘米

脊髓损伤综合征
临床综合症--半切综合症


Brown-sequard syndrome 常见于刀伤或枪伤 脊髓损伤半侧 温痛觉神经在脊髓发生交叉-损伤同侧肢体本体感觉和运动丧失 对侧温痛觉丧失
脊髓损伤综合征
临床综合症--前束综合症

anterior cord syndrome 脊髓前部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温痛觉丧失 本体感觉存在
脊髓损伤平面
上肢关键肌

C5 C6 C7 C8 T1
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 伸肘肌(肱三头肌) 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脊髓损伤平面
下肢关键肌

L2 L3 L4 L5 S1
屈髋肌(髂腰肌) 伸膝肌(股四头肌) 踝背伸肌(胫前肌) 趾长伸肌(趾长伸肌) 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脊髓损伤平面
感觉关键点

L1 L2 L3 L4 L5
T12 与L2 之间上1/3处 大腿前中部 股骨内上髁 内踝 足背第三跖趾关节
脊髓损伤平面
感觉关键点

S1 足跟外侧 S2 腘窝中点 S3 坐骨结节 S4~5 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脊髓损伤平面
运动损伤平面

神经原性大肠
评估(分类):损伤平面检查+直肠指检。 反射性大肠:S2-S4以上的脊髓损伤,刺激可 反射性排便,但缺乏主动控制能力,解便时间 <30分钟,间隔固定。 弛缓性大肠:S2-S4以下的脊髓损伤,刺激无 反射性排便,解便时间﹥30分钟,间隔不固 定(失禁)。肛门内外扩约肌功能均丧失。

最低的正常运动平面 身体两侧可以不同 每个节段的神经根支配一块以上肌肉 大多数肌肉受一个以上神经节段支配 肌力为3级的关键肌确定运动平面 该平面以上的关键肌肌力必须正常
脊髓损伤平面
关键肌

神经定位 可在仰卧位检查 运动平面积分:增加评估可比性 肌力0~5分,然后将所得的分值相加 正常者两侧总积分为100分
脊髓损伤平面
神经平面


脊髓具有身体双侧正常感觉、运动功能 的最低节段 左侧感觉节段、左侧运动节段 右侧感觉节段、右侧运动节段
脊髓损伤平面
神经平面评估

关键肌(key muscle) 关键点(key point)。 采用积分方式-严重程度横向比较
脊髓损伤平面
感觉关键点






主要症状:头痛,呈剧烈的跳痛,视物不 清、恶心、胸痛和呼吸困难。 主要体征:突发性高血压,脉搏缓慢或变 快,面部潮红、多汗,有时有皮疹。通常 收缩压增加20-30mmHg,可视为AD发 作。 严重后果:颅内出血、视网膜剥脱、癫痫、 死亡。 完全性损伤的患者出现AD的概率更高(3 倍)。
身体两侧各28对皮区关键点 检查:针刺觉和轻触觉 0=缺失;1=障碍 (部分障碍或感觉改 变,包括感觉过敏;2=正常;NT=无 法检查 正常者两侧感觉总积分为112分 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查左右 侧食指和拇指
脊髓损伤平面
感 觉 关 键 点
脊髓损伤平面
感觉关键点



C2 枕骨粗隆 C3 锁骨上窝 C4 肩锁关节的顶部 C5 肘前窝的外侧面 C6 拇指 C7 中指 C8 小指
治疗: 大肠功能训练

原则:急性期过后,一旦肠鸣音恢复,预示 着麻痹性肠梗阻的消失,不论损伤平面如何, 都应鼓励患者进行排便训练。
自主神经过反射(AD)
是一种脊髓损伤特有、需紧急处 理的、可能导致脑出血和死亡的、威 胁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通常发生在T6以上损伤的患者。 发生率在高敏患者为48-90%。 大部分患者在1年内发现。 必须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和掌握该 并发症的特点和基本处理方法。
脊髓损伤病因和病理
压缩性骨折稳定性标准

脊柱后凸小于20° 侧屈小于10° 椎体高度压缩小于50%
脊髓损伤分类
脊髓损伤定义

损伤程度
完全性 不完全性


损伤平面
截瘫(胸段以下) 四肢瘫(颈髓损伤)

SCI损伤程度评判标准(ASIA)

脊髓损伤分类



A-完全性损害。骶段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 B-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 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 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小于3级。 D-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 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脊髓损伤分类
不完全损伤

存在骶段保留:


脊髓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 骶部感觉--肛门粘膜皮肤联接处和深部肛 门感觉 运动功能--肛门外括约肌自主收缩
脊髓损伤分类
完全损伤

无骶段保留
脊髓损伤分类
脊髓休克




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脊髓功能完全消失 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周,偶有数月之久 不意味完全性损伤 此期间无法对损害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估 脊髓休克消退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损害才能 表现 脊髓休克不是预后征象
脊髓损伤综合征
临床综合症--马尾综合症


cauda equina symdrome 椎管内腰骶神经根损伤 引起膀胱、肠道及下肢反射消失 不规则神经平面 疼痛常见、显著 大小便失禁
脊髓损伤综合征
临床综合征--脊髓震荡


spinal concusion 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生理功能丧失 见于只有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甚至放射线检查 阴性的患者 脊髓没有机械性压迫/解剖损害 脊髓功能丧失是由于短时间压力波所致 缓慢恢复过程提示反应性脊髓水肿的消退 病人可见反射亢进但没有肌肉痉挛
脊髓损伤综合征
临床综合症--后束综合症

posterior cord syndrome 脊髓后部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丧失 运动和温痛觉存在 此症最为少见
脊髓损伤综合征
临床综合症--脊髓圆锥综合症

conus medullaris syndrome 脊髓骶段圆锥损伤和椎管内腰神经损伤 膀胱、肠道和下肢反射消失 偶尔可以保留骶段反射 (球-肛门反射和排尿反射)
颈髓8节神经:豆腐样组织 脊髓包膜:坚韧的组织
脊髓解剖和生理
脊髓横断面和结构
白质:神经传导束,包绕在中央灰质周围。 灰质:神经细胞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后角-感觉神 经,内侧和外侧-中间神经元,胸段脊髓包括交感神经元。
脊髓解剖和生理
脊髓血供特点
脊髓损伤病因和病理
脊髓损伤康复原理
脊髓损伤的间接结果



压疮 挛缩 疼痛 感染 结石 心理障碍

脊髓损伤康复原理
脊髓损伤的康复机制
不能“痊愈”不等于功能丧失 神经再生 “冬眠”神经细胞苏醒 功能代偿 功能替代
脊髓损伤康复原理
脊髓损伤的康复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