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部诗歌总集_1

第一部诗歌总集_1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於皇武王,无競维烈。

允文文王,克開厥後。

”(【注】於:叹美词。

皇:美,辉煌。

无競:无人可以与他竞争。

烈:光明显赫,功业伟大。

允:诚然,信实。

厥:其)该诗句应出自A.《诗经·周颂》B. 《国风·周南》C. 《诗经·大雅》 D 《诗经·小雅》2.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下列吻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与特点的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②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③上稳下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④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存在矛盾与困局⑤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3.《管子·轻重乙篇》:“桓公问于管子曰:‘衡有数乎?’管子对曰:‘衡无数也。

衡者使物一高一下,不得常固。

’桓公曰:‘然则衡数不可调耶?’管子对曰:‘不可调。

调则澄,澄则常,常则高下不二,高下不二则万物不可得而使用。

’”(【注】衡:市场供求均衡价格)下列关于管子的经济思想理解准确的是A.“衡“围绕着商品的“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B.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政府干预经济不利于经济发展C.“衡“不是僵死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D.这一经济思想提出标志着中国古代商业经营思想的高度成熟4. “明末清初(17世纪前后),传统的民本思想演化更革,走到近代民主的边缘,这便是“新民本”思想。

它既不同于传统民本,也不同于近代民主,而是二者间的中间形态”下列关于“新民本”思想阐述正确的是A. 反对暴君和颂扬明君来约束君主的不良行为B. 以“贤人政治”修正君主制度,非以民选的议会政治取代君主专制制度C. “民”具有新的内涵,主要包括城市工商业者、市民、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士人D. 其思想与西方君主立宪有相似性,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较深5.“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

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

”这一决定的提出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D.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重大转折6.山东大学顾銮斋教授认为:“民主政治的形成,可从两方面得到验证:一方面要看血缘关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否已削弱到无关宏旨的地步,财产原则是否已经取消;另一方面要看国家在立法行政司法诸方面是否已确实建立起民主制度”据此关于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准,雅典民主政治最终形成的时间最可能是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庇西特拉图时期D.伯里克利时期7.麦梦华评价《临时约法》时指出“我虽采用法制,然《约法》所定总统之权视法制则远有不逮,其荦荦大者约有数端:(一)法总统得上院之同意有解散议会之权,我则并此而无之(二)法总统有召集议会之权,而我之参议院得自行集会闭会(三)法总统有任命官吏之权,而我则任命阁员须得参议院之同意(四)法总统有交还议案法案求下院再议之权,我则无此规定”据此可知《约法》A.具有责任内阁之体用而无责任内阁之精神B.制定时具有“因人设法”的理性和进步因素C.制定者尚缺乏对西方宪政理性和成熟的认识D.总统权力受到国会的严格限制,充分体现了西方宪政民主的精神8.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存在一些相同、相似点,两个运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顺向关系”其中属于两者“顺向”关系的是A.两者与世俗统治者(君主或地方长官)关系B.两者都主张宗教信仰自由C.两者都强调人的意志、理性与自由D.两者都强调人的伟大,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9.1981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在当前的危机之下,政府并不是解决我们问题的办法,而正是问题本身”,据此里根最有可能实行的方法是A.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B.通货膨胀、扩大投资C.削减开支、减少税收 D.大幅度增加军事经费10.如何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农业国度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列宁和邓小平共同探讨的问题。

他俩的视线不约而同地落在了市场两个字上”下列关于两者对“市场”看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列宁认为商品、货币、市场等是资本主义因素B.邓小平认为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与社会制度无关C.列宁认为经济计划处于中心地位,市场只是辅助手段、处于从属地位D.邓小平始终肯定经济运行中市场经济的优先地位11.令人震颤的,色彩混淆的天与河,漫延到天际的无止境的道路,一个骷髅一般的人,双手放在耳朵上,声嘶力竭地大声尖叫,好像一个人的梦魇。

这就是爱德华·蒙克(Edward Manch1863-1944)的不朽名作《尖叫》(The Scream)。

该作品应该属于A.现代主义 B.浪漫主义C.印象画派 D.立体派40.“公民”这一概念与特定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相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时期其内涵不尽相同。

材料一:古希腊城邦时代是一个积极公民时代,现代公民的独立性、公共性和宽容性可以在这一时期找到源头,因此古希腊时代可以被看作现代公民精神的溯源地——孔令奇《现代公民精神的基础、内容和意义》(1)概述古希腊公民内涵。

为什么说“古希腊城邦时代是一个积极公民时代”?内涵:除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之外的本邦成年男子(2)原因:公民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希腊公民珍视自由,不屈从权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希腊公民积极参与城邦事务,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民主政治极盛的雅典公民享有充分、平等的参政权(答案合理即可给分)(4分)材料二:作为公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7、18世纪的公民在范围和数量上都得到了拓展。

……法律规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体现了公民之间的平等关系。

这种平等还体现在;公民之间在权利与义务的均衡关系上是平等的,任何公民不得享有与其他公民不同的特权,而且凡是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承担同等的义务。

……公民之间的关系通过法律得以调整。

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人民通过法律来保障自己的利益与权利不受侵犯,公民的财产、自由与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民主体现为多数决定原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主权在民是其重要特征。

——张博颖陈菊《西方公民观和公民道德观的历史演变》(2) 与古希腊公民观相比,17、18世纪公民观有何特点并分析这种特点出现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材料)材料三:康有为是提出近代意义的“公民”概念的第一人,也是最早主张“立公民”的人。

他于 1902 年在《新民丛报》第五、六、七号上发表了《公民自治篇》。

他认为“人人有议政之权,人人有忧国之责,故命之曰公民。

”“公民者,担荷一国之责任,共其之利害,谋其公益,任其国税之事,以共维持其国者也。

” 对公民理论论述比较全面的是梁启超的《新民说》从公德、权利、自由、进步、立法、教育等方面论述新民应具有的特质,对公民理论做出的系统化的认识。

——程显芳《近代公民观念的产生及影响》(3)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公民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民特点的成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西公民观念的差异及其形成差异的原因41.下列是日本《新歴史教科書》株式会社扶桑社(市販本)对中日战争起因的描述2014年12月1日,在日本众院选举公告发布前一天的党首辩论会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战争责任问题做出了避开直面回答的模糊表态,“过去那场战争的原因何在,必须交由历史学家去判断。

”事件描述甲午中日战争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

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九一八”事变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

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

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

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深入分析历次中日战争的起因,就战争责任问题谈谈你的看法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国民政府以整顿税务为主,整理财政。

经过1928年的“改定新约”,收回关税自主权,将均一税改为七等税率,关税收入大幅增加,1928年较1913年增长10倍,达17914万元,1929年又提高至27554万元,使关税占财政总收入的51%。

将盐务机构纳入财政部,提高盐税,整顿盐场,1930年盐税收入达1.4亿元。

实行统税,即对工业品出厂时征收一次性税,以后运销各地,不再征收厘金杂税,1928年首先在卷烟、面粉业中实行,1931年以后,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棉纱、火柴、水泥等领域。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财政部长宋子文的积极推动下,集思广益,形成了统一全国财政方案,出台了各项整顿财政的措施。

主要有:确定中央国税和省县地方税征收的两级税收系统,纠正了北洋政府时代各地军阀分割截留财税的局面;废除一些苛捐杂税,裁撤苛税多达7100种,规定永不再增“田赋附加”,永不再立不合法的捐税;推行直接税,减少转嫁机会,推动税收公平;统一度量衡;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先设立预决算制度,但是军费一再突破预算,宋子文得罪实力派,愤而辞职,孔祥熙接任财政部长后,实施《公库法》,建立预算制度,成效尚佳,国库收入大增。

——摘编自虞宝棠《国民政府与国民经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税务改革的背景。

(8分)(2)根据材料一、二,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整顿财政的作用。

(7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梁启超认为“中国今日民智极塞,民情极涣”,所以“民主,固救时之善图也,然今日民义未讲,则无宁先借君权以转移之”,“强国以议院为本,议院以学校为本”。

要实行君主立宪,就必须设议院,有了君主立宪,才能学西方的科学技术,学西方的船坚炮利。

——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史》材料二 1902年,梁启超在写给康有为的信中明确表示,今日“中国以讨满为最适宜之主义,弟子所见,谓无以易此矣。

清廷之无可望久矣,今日日望归政,望复辞,夫何可得?即得矣,满朝皆仇敌,百事腐败已久,虽召吾党归用之,而亦决不能得其志也。

先生惧破坏,弟子亦未始不俱,然以为破坏终不可免,愈迟则愈惨,毋宁早耳”。

——摘编自《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演变》( l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梁启超思想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