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A卷课程代码:05103 课时:48课时课程名称:马政经原理适应对象:本科经济学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意事项:请将答案全部依次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生产资料是指(B )A.劳动资料与劳动工具之和B.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和C.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之和D.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之和2.下列关于商品使用价值的正确理解是 ( A )A.一种商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B.一种商品只能有一种使用价值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是商品D.商品可以有价值而无使用价值3.马克思说:“我们不可能从对小麦的品尝中,来判定它是由封建社会的农奴生产的,还是由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劳动者生产的。
”这句话表明(B )A.使用价值是商品和产品的共同有属性,它体现人类社会共同的经济关系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本身不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与价值共同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D.使用价值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D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是简单劳动,抽象劳动是复杂劳动D.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5.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C )A.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6.通货膨胀是由于( B )A.货币供应量大大少于货币需求量B.货币供应量显著多于货币需求量C.货币供应量刚好等于货币需求量D.按货币需求量决定货币发行量7.在1只绵羊=2把斧子的交换中,绵羊的价值是通过斧子的( C)表现出来的。
A.价值B.交换价值C.使用价值D.价格8.“商品——货币——商品”中的货币是 ( B )A.货币资本B.商品交换的媒介C.购买劳动力商品的货币D.为价值增殖而投人流通的货币9.货币在执行某种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而不必是现实的货币,这种情况属于(A)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贮藏手段职能 D.支付手段职能10.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D)A.消灭私有制B.生产者分工协作C.提高产品质量D.通过商品交换1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C)A.生产社会化与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的矛盾B.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剥削C.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D.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12.“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这句话的意思是( C)A.剩余价值可以在流通中产生,也可以在生产中产生B.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在生产中产生C.剩余价值在生产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D.剩余价值在流通中产生,但要以生产为条件13.资本家竞相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因是( B )A.降低劳动力价值B.追求超额剩余价值C.求得绝对剩余价值D.获得相对剩余价值14.某资本家投入资本100万元,用于购买生产要素(生产资料80万元,劳动力20万元),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130万元,其剩余价值率为( B )A.100%B.150%C.200%D.250%15.资本主义机器制造厂生产的机器设备是该厂的(D)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16.加快资本周转之所以能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根本的是因为( B )A.预付资本数量增加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17.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D )A.Ⅰ(v+m)=ⅡcB.Ⅰ(v+m)>ⅡcC.Ⅰ(c+v-m/x)>Ⅱ(v+m/x)D.Ⅰ(v+△v+m/x)=Ⅱ(c+△c)18.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C )A.商品价值的形成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C.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生产成本19.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执行产业资本循环中的 (C)A.货币资本的职能B.生产资本的职能C.商品资本的职能D.流通资本的职能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 ( D)A.资本输出B.占领殖民地C.建立国际垄断同盟D.垄断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ACDE)A.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它的要求办事B.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D.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E.不论人们是否认识经济规律,它都存在和起作用2.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BCD )A.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两个使用价值交换时量的比例B.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商品的价值则是同质的E.交换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而价值取决于使用价值3.同一劳动时间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ACD)A.商品使用价值总量增加B.商品价值总量减少C.商品价值总量不变D.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E.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4.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 ACD)A.它们的价值再现在产品价值中B.它们的价值由劳动者的活劳动再生产出来C.它们的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D.是使用价值生产的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E.与劳动者的劳动一起构成价值创造的源泉5.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要素有(ABCD)A.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B.维持劳动者自身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C.延续劳动力供给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D.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E.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BDE )A.Ⅰ(c+v+m)=Ⅰ(c+△c)+Ⅱ(c+△c)B.Ⅱ(c+v+m)=Ⅰ(v+m)+Ⅱ(v+m)C.Ⅰ(v+△v+m/x)=Ⅱ(c+△c)D.Ⅰ(c+v+m)=Ⅰc+ⅡcE.Ⅰ(v+m)=Ⅱc7.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在于( ACE)A.前者通常大于后者B.前者通常小于后者C.前者反映剥削制度,后者反映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D.后者反映剥削程度,前者反映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E.前者的公式是m/v ,后者的公式是m/c+v8.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转化的具体形式是(ABCDE)A.产业利润B.商业利润C.银行利润D.利息E.地租9.影响利息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BD)A.平均利润率的高低B.习惯和法律传统C.职能资本的多少D.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E.商品价格水平10.商品的垄断价格(BDE)A.与价值完全一致B.仍然以价值为基础的C.与生产价格完全一致D.垄断企业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E.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在1只绵羊=2把石斧的等式中,绵羊处于形式,石斧处于形式。
2.价值的实体是,价值的实质是。
3.部门内部竞争形成商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4.生产资本的各个部分按其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5.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的差额形式6.土地价格实际上是收入。
7.垄断统治的实质在于。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同10分)1.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减少。
( )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 )3.因为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相等,所以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相等。
( )4.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看是消费需求不足的危机。
()6.级差地租是农产品的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
()7.商业利润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
()8.资本的周转时间是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 )1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跨国公司。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股份制是否扩大了社会资本总额?为什么?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3.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是什么?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实质。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的原理。
2.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