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费者行为学》考点总结

《消费者行为学》考点总结

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③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因素;④影 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 考点5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方法有: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 ④问卷法;⑤深度访谈法;⑥投射法;⑦隐喻分析。 考点6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意义有:①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② 有助于引导和帮助消费者,保护消费者权益;③有利于国家制定 宏观经济政策。
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 想、价值观和世界观。 ②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的 组合,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③个性倾向性渗透于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个性特征本身也反映着人 的个性倾向,二者从整体上合理的反映出一个人的完整个性。
⑶个性的基本特征:①整体性(指消费者主体的各种个性倾 向、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心理活动过程都是相互协调、有机联系在 一起的。)②稳定性(指至消费者主体经常表现出来的某种心 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稳定不变的倾向。)③可塑性(指个性心理 特征随着主体的经历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在每一阶段都 呈现出不同的特征。)④独特性(指不同消费者主体所体现的 个性心理的独特性,如独特的行为倾向和独特的精神风貌。) ⑤社会性(指消费者主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 社会的影响,会具有人类的、民族的共性、地域或群体的共 性。)⑥生物性(生物性是个性的生理基础,为个性的形成和 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考点3消费者的自我概念:是个性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 和。(类型有实际的;理想的;社会的;理想的社会期待的) 考点4⑴消费者气质:个体心理活动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它反映心理 活动过程的动力特点和指向。(气质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 实践,在后天的影响下形成的) ⑵四种类型:①胆汁型(兴奋型)兴奋能力>抑制能力 性情急躁, 动作迅猛
⑵三种类型的区别:①三种购买决策所经历的阶段,以及各阶 段消费者的介入程度存在差异;②不同决策类型下,消费者重 复选择同一品牌的概率不同;③消费者在信息收集上花的时间 不同。 考点4⑴消费者购买的评价标准:①对于消费者产品评价有所影响的属 性,可以分为显著性属性和非显著性属性。显著性属性是指消费 者认为那些对于其购买决策重要的属性。②显著性属性只是潜在 上对购买决策可能是重要的,真正关键的属性是决定性属性。决 定性属性是指真正决定消费者要选择哪一个品牌或到哪一家商店 的属性。 ⑵消费者在构建其评价时,有两个基本的程序,①类型程序是指依照 其所属的特别类别,去评价各个备选方案。零碎程序是指依照产 品的重要方面,来评价各个备选方案的优缺点。②零碎程序则是 透过逐一琐碎地评价产品的内涵,而慢慢形成对于备店购买产品时,都倾向于 购买相同的品牌,这种固定的模式便是由于消费者惰性的关系。 品牌忠诚性则是一种基于对于持续购买某一相同品牌的认知性决 策。 考点5预期满意理论:S=f(E,P) E(期望),P(对实际产品功效的认知) 影响E的因素:过去的体验、促销因素、竞争品牌、个性因素 影响P的因素:实际的功效、消费者的态度和情感、交易是否公平、 消费者的归因 注:实际的功效(消费者的态度和情感交易是否 公平);消费者的归因(消费者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的推理 过程) 考点6⑴品牌忠诚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非随机性的)行为反应(购 买),具体表现在消费者一直以来在众多品牌中总是选择某一个 或某几个品牌。 ⑵消费者品牌忠诚的作用:①减少营销成本;②品牌忠诚与高回
②多血型(活泼型)情绪兴奋性高,好动 性情 活跃,动作灵敏
③粘液型(安静型)情绪兴奋性低,少言 性情 沉稳,动作迟缓
④抑郁质(抑郁型)反应慢不灵活,脆弱 性情 脆弱,动作迟钝
考点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归纳为五类,由低到高排 列,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 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考点2消费者学习的作用:①通过学习获得有关购买的信息;②促发联 想;③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对购买的评价。 考点3消费者学习的方法:①模仿法(就是仿效和重复别人行为的趋
向,是消费者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②试误法(是指消费者通 过尝试错误,从而在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起联 结。)③观察学习法(是指消费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 范行为的象征表象,并做出或避免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的过 程。) 考点4学习的相关理论:①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该理论认为,借助于 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的已有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 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②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 应概率的手段。)③认知学习理论;④社会学习理论;⑤学习 迁移理论;⑥学习曲线。 考点5⑴遗忘是指人们对经历过的事物不能或错误地回忆或再认。 ⑵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一段时间 遗忘很快,以后逐渐减慢,并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⑶影响遗忘的因素:①识记材料对消费者的意义与作用;②识记材 料的性质;③识记材料的数量;④识记材料的位置;⑤学习的 程度;⑥学习时的情绪。
择),这种类型的决策通常发生在低介入程度的购买过程中。② 有限型决策:当所购产品品牌差异较小,或者消费者有了一些基 本但单一的评价标准时,或者某种动机过于强烈时,通常就表现 为这一类型的决策。有时间压力时也会如此。③扩展型决策:当 所购产品品牌差异较大,或者消费者的介入程度较高时,通常表 现为这一类型的决策。有时在没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也会表现 出这种类型的决策。
第八章 考点1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 相互作用的集体。
特征:①群体成员须以一定纽带联系起来;②成员之间有共同目标 和持续的相互交往;③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考点2⑴隶属群体(或成员群体)是消费者实际参加或隶属的群体;参照 群体是个体在某种特定情境下作为行为指南而使用的群体。
《消费者行为学》考点总结
笔者:落魄书生
第一章 考点1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个人、家庭或 住户。
广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考点2消费者行为:是指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
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 考点3消费者行为学:是心理学在企业市场营销领域的具体运用,研究 人们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考点4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②影
第七章 考点1消费者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 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动上的倾向。 考点2 消费者态度的构成:①一元论(认为态度由感情要素构成,即把
态度仅理解为一种感情或情感。)②三元论(认为态度由认知、
感情和意向三个要素构成。) 考点3消费者态度的特点:①态度的对象性(态度是针对具体的观点和
报;③吸引新顾客;④提供给企业对竞争对手反应的时间;⑤ 品牌延伸时风险较小;⑥品牌忠诚是品牌资产的主要决定因素。 ⑶品牌忠诚影响因素:①产品类别;②时间;③竞争对手的数量; ④企业营销者的因素;⑤消费者自身的因素。
第三章 考点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 映。 考点2⑴感觉的一般规律:①适宜刺激,每种感觉器官只能反映特定性
第二章 考点1消费者决策过程主要分为:①认知需求(指消费者能够正确识别自
己需求的行为过程);②收集信息(消费者认知需求之后,通过 各种渠道收集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相关资料的行为过程);③评 价与选择(消费者在收集到各种资料之后,将这些资料进行分析 对比的过程);④购买决策(指消费者经过对商品的评价和判断 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购买意图,但不一定是最终的实际购买行动, 因为还受到预期环境因素、非预期环境因素和他人态度的影 响);⑤购后评价(指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后,对商品各方 面的感受和评价的过程)。 考点2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人们在食品方面的支出在收入 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小,用于文化、娱乐、卫生、劳务等方面的费 用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 考点3 ⑴三种决策是指①名义型决策:这实则是一种惯例化反应,本身 并未涉及决策,只是根据以前的经验发生惯性反应(不存在选
质的刺激。②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 激强度及其变化的主观感受能力,它是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广 告等有无感觉、感觉强弱的重要标志。感受性通常用感觉阈限的 大小来度量,感觉阈限指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 量。 ⑵消费者感受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刺激物的感受阈限值得高低。 小于阈限的刺激强度,机体是不发生可觉反应的。一般来说,感 觉阈限值越高,感受性就越小;感觉阈限值越低,感受性就越 大,二者成反比关系。 考点3⑴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情的各个部分和 属性的整体反应。 ⑵知觉的基本特征:①整体性(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综合组成的, 各组成部分分别具有各自的特征。但是,人们并不会把感知为许 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对象知觉为一个完整的整 体。)②选择性(人们在进行知觉时,常常在许多对象中,优先 把某些对象区分出来进行反映,或者在一个对象的许多特性中, 优先把某些特性区分出来,予以反映,这说明知觉的客体是有主 次的。)③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知觉的对 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考点4消费者的知觉过程:①展露(指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 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激活。)②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 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是认识高度选择性的表现。)③理解(是 个体赋予刺激物以某种含义或意义的过程。) 考点5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在人脑中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过去发生过的 事物的反映。
第四章 考点1⑴消费者需要是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要 求和欲望。
⑵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之朝一定目标和方向进行的内在 心理动力,是引起行为发生、造成行动为结果的原因。
考点2⑴个性指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 心理特征的总和。
⑵个性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①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
事物所形成的,这种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某种状 态。)②态度的持续性(消费者的态度一旦形成,在一定的时间 内就会保持相对的稳定。)③态度的调整性(态度的一个重要特 点就是它的调整功能。)④态度的知识性(最常见于消费者对商 品和劳务的评价。)⑤态度的价值性(是指态度对象对人意义的 大小。)⑥态度的社会性(态度虽然是人们的一种心理倾向,但 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考点4消费者态度的改变过程:①服从(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使个人的 行为与社会要求和群体规范或别人的意志相适应。其突出特征 是:服从并非是自己真心愿意的行为,而是受外界的压力而被迫 发生的。)②同化(是指个体从感情上自愿接受他人或群体的观 点、信念、行为,并使自己与别人活群体的要求一致。其特征 是:由被迫转入自觉接受、自愿服从。)③内化(是指个体已把 情感认同的态度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成为自己态度体系中的有 机组成部分,彻底形成了新态度。其特征是:比较稳固、持久、 不易改变。) 考点5消费者态度的测量分析:测量消费者态度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李克 特量表、瑟斯顿等距离表、行为反应测量法、奥斯古德语义区别 法。这些方法虽在实际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但各自也都有 其不足与局限,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