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解析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教学案 文
(解析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教学案 文
的过程则体现了“通性通法”的常规考查. 【举一反三】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文科】△ABC 在内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已知 a b cos C c sin B .
(Ⅰ)求 B; (Ⅱ)若 b 2 ,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 10 -
(Ⅱ) 求 f ( x ) 在 0,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规律方法】本小题主要考查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与余弦公式,三角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单调性等基础知识,考查基本运算能力.解决三角函数性质有关的问题时,一 是要熟记相关的结论和公式,二是要注意数形结合。
-8-
三.错混辨析 1.忽视函数的定义域出错 【例 1】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
已知函数 f ( x) 2 sin 2 x 6sin x cos x 2 cos 2 x 1, x R . 4
(Ⅰ) 求 f ( x ) 的最小正周期;
C.钝角三角形
-2-
6.【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文科】设当x=θ 时,函数f(x)=sinx- 2cosx取得最大值,则cosθ =______.
7.【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文科】函数 y sin 2 x 2 3sin 2 x 的最 小正周期 T 为_______.
2 2 2 2 2 2
a2+b2-c2=2abcos C.
二.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 1 三角变换与求值 【例 1】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
-6-
已知 R, sin 2 cos A.
10 ,则 tan 2 ( 2
C.
) D.
4 3
π 12
B.
π 6
C.
π 3
D.
5π 6
B. 5. 【 2012 年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招 生 全 国 统 一 考 试 ( 上 海 卷 ) 文 科 】 在 ABC 中 , 若
2 2 2 sin Asin B sin C ,则 ABC 的形状是(
) D.不能确定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举一反三】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2014 届普通高中高三 8 月质量检测文】 已知函数 f ( x) 2sin x(sin x cos x) . (Ⅰ)求 f ( x ) 的最小正周期; (Ⅱ)当 x [0,
2
] 时,求 f ( x) 的最大值.
考点 3 三角形中边角关系 【例 3】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 设 ABC 的内角 A, B, C 所 对的边分别为 a , b, c ,且 a c 6, b 2 , cos B (Ⅰ)求 a, c 的值; (Ⅱ)求 sin A B 的值.
(Ⅱ) 求 f ( x ) 在区间 0,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 11 -
2.忽视边长的固有范围 【例 2】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文科】在△ABC 中,角 A,B,C 所 对的边分别为 a , b, c ,已知 cos C (cos A 3sin A)cos B 0. (1)求角 B 的大小; (2)若 a c 1 ,求 b 的取值范围.
【错原】 (1)
- 12 -
已知函数 f ( x) cos x sin 2 x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y f ( x) 的图像关于点 ( , 0) 中心对称 称 C. f ( x ) 的最大值为
)
B. y f ( x) 的图像关于直线 x
2
对
3 2
D. f ( x ) 既是奇函数,又是周期函数
7 . 9
-9-
所以 sin 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2 2 7 1 4 2 10 2 . 3 9 3 9 27
【规律方法】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考查了方程思想和运算能力 . 由
cos B
a 2 c 2 b2 7 求 a c 3 的过程中体现了整体代换的运算技巧,而求 sin A B 2ac 9
2014 年高考数学(文)二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 03 三角函数与解 三角形
一.考场传真 1. 【 2013 年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招 生 全 国 统 一 考 试 ( 四 川 卷 ) 文 科 】 函 数
f ( x ) 2 s i xn( ) (
2
π 3 y
2
0 ,
y=sin x
对称中心: (kπ , 0)(k
y=cos x
对称中心:
y=tan x
对称性
π ∈Z);对称轴:x= 2 +kπ (k∈Z)
π +kπ ,0(k∈ 2
Z); 对称轴: x=kπ (k ∈Z)
对称中心:
kπ ,0 2
(k∈Z)
3.识破三角函数的两种常见变换 1 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 向左φ >0或向右φ <0 ω y= (1)y = sin x ― ― ― ― ― ― ― → y = sin(x + φ ) ― ― ― ― ― ― ― ― → 平移 | φ― | 个单位 纵坐标不变 sin(ω x+φ )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倍 ― ― ― ― ― ― ― → y=Asin(ω x+φ )(A>0,ω >0). 横坐标不变
【题后反思】本题三角函数与导数的结合很巧妙,用导数分析函数的最值,体现在知识的交
- 13 -
汇处命题的原则。
- 14 -
12
B.
6
C.
4
3
3.【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若 , , sin 2 = , 8 4 2
-1-
3 7
则 sin =( ) A.
3 5
B.
4 5
C.
7 4
D.
3 4
4.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文科】将函数 y 3cos x sin x ( x R) 的 图象向左平移 m (m 0) 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则 m 的最小值是( A. )
4 8.【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文科】设 为锐角,若 cos , 6 5
则 sin( 2
12
) 的值为
.
9.【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 I 卷)理科】如图,在△ABC 中,∠ABC=
-3-
90°,AB= 3 ,BC=1,P 为△ABC 内一点,∠BPC=90°. 1 (1)若 PB= ,求 PA; 2 (2)若∠APB=150°,求 tan PBA .
-5-
1 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 向左φ >0或向右 φ <0 φ― (2)y = sin x ― ― ― ― ― ― ― → ω y = sin ω x ― ― ― ― ― ― ― → y= 平移 | | 个单位 ω 纵坐标不变 sin(ω x+φ )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倍 ― ― ― ― ― ― ― ― ― → y=Asin(ω x+φ )(A>0,ω >0). 横坐标不变 4. “死记”两组三角公式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①sin(α ±β )=sin α cos β ±cos α sin β . ②cos(α ±β )=cos α cos β ∓sin α sin β . tan α ±tan β ③tan(α ±β )= . 1∓tan α tan β (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①sin 2α =2sin α cos α . ②cos 2α =cos α -sin α =2cos α -1=1-2sin α . 2tan α ③tan 2α = . 2 1-tan α 5. “熟记”两个定理
B.
3 4
3 4
4 3
【规律方法】此题考查同角三角函数商数关系和平方关系的灵活应用,考查二倍角正切公式 的应用,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 【举一反三】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文科】 已知 sin cos 2 , (0,π ),则 tan = A. 1 B. ( )
π +2kπ (k∈Z) 2 单调性 上单调递增;在 在[-π +2kπ , 2kπ ](k∈Z)上单调 递增;在[2kπ ,π + 2kπ ](k∈Z)上单调 递减
π 在- +kπ , 2
π +kπ (k∈Z) 2 上单调递增
π +2kπ ,3π + 2 2
2kπ (k∈Z)上单调递 减 函数
二.高考研究 1. 考纲要求:①了解任意角、弧度制的概念,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②理解同角三角 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能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③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了 解函数 y A sin x 的图像,了解参数 A, , 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④掌握和差 角、二倍角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⑤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面积公 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 命题规律:本部分常以三角函数的定义、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和差角 二倍角公式为基础考查三角函数的值域、最值、单调性、周期性等问题,而解三角形则以
-4-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为依托考查三角形度量问题
一.基础知识整合 1.巧记六组诱导公式 对于“
kπ
2
±α ,k∈Z 的三角函数值”与“α 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可按下面口诀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