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步讯问法

九步讯问法


第八步:查明犯罪细节
1.目标: 1.目标: 目标 把嫌疑人选择性的 有罪承认扩展为法 律可以接受且具体 化的供述。 化的供述。 2.具体做法: 2.具体做法: 具体做法
A.鼓励嫌疑人进 A.鼓励嫌疑人进 一步扩展其接受 的选择答案, 的选择答案,使 用强化语。 用强化语。
C.使用第二组选 C.使用第二组选 择问题, 择问题,纠正先 前一组选择问题 的答案。 的答案。此时嫌 疑人较易接受这 种纠正, 种纠正,因为悔 过心理已在头脑 中占据了主要地 位,会尽可能地 如实回答一切问 题。
第九步:提取书面供词
1.应注意的问题 1.应注意的问题
A.避免时间拖延、 A.避免时间拖延、地 避免时间拖延 点更换, 点更换,对嫌疑人 心理产生不利影响 而翻供。 而翻供。 B.用供述人自己的语 B.用供述人自己的语 言,澄清供述中意 思不确切的词句。 思不确切的词句。 C.避免使用引导性问 C.避免使用引导性问 题。
第六步:控制消极情绪
1. 犯 罪 嫌 疑 人 行 为 表 现
更愿意听
行为 表现
第六步:控制消极情绪
2、讯问人员应注意: 讯问人员应注意: (1)集中主题核心,提出多种开脱性理由, (1)集中主题核心,提出多种开脱性理由,观察 集中主题核心 接受与否; 接受与否; (2)继续表现出理解和同情; (2)继续表现出理解和同情; 继续表现出理解和同情 (3)精神手术,鼓励其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窘境; (3)精神手术,鼓励其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窘境; 精神手术 (4)敦促劝说其“为他人”而讲实话; (4)敦促劝说其“为他人”而讲实话; 敦促劝说其 (5)不能让其独自痛哭一场而减轻心理压力。 (5)不能让其独自痛哭一场而减轻心理压力。 不能让其独自痛哭一场而减轻心理压力
第三步:阻止再次否认
第四步:克服异论障碍
1.态度: 1.态度:应表达对异论的赞 态度 同和理解,宛如意料之中, 同和理解,宛如意料之中, 不应惊讶、恼怒, 不应惊讶、恼怒,急于争论
1.停止的手势 1.停止的手势 2.叫其名字 2.叫其名字 3.自己所讲话的 3.自己所讲话的 重要意义 4.红脸白脸法 4.红脸白脸法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A.情感型犯罪嫌疑人——情感接触法 A.情感型犯罪嫌疑人——情感接触法 情感型犯罪嫌疑人—— 提出一个从道德上为其犯罪行为开脱的理由, 提出一个从道德上为其犯罪行为开脱的理由,或尽量 减小其犯罪行为的道德责任, 减小其犯罪行为的道德责任,使嫌疑人在消除或减 轻其内心的道义自责的情况下承认自己的罪行。 轻其内心的道义自责的情况下承认自己的罪行。开 脱性理由可以是: 脱性理由可以是: 1、通过说明任何人在相似条件或情况下都有可能干 出同样的 事来表示对嫌疑人的同情 2、通过降低对犯罪行为的道德严重程度的评价来减 轻嫌疑人的有罪感
第七步:列出选择问题
4.提出选择问题的优越性: 4.提出选择问题的优越性: 提出选择问题的优越性
A.表明审讯人员已能肯定嫌疑人有罪,削弱嫌疑人拒供心理。 A.表明审讯人员已能肯定嫌疑人有罪,削弱嫌疑人拒供心理。 表明审讯人员已能肯定嫌疑人有罪 B.抓住了嫌疑人戒备心理的空隙,有震惊效果, B.抓住了嫌疑人戒备心理的空隙,有震惊效果,有效地强化 抓住了嫌疑人戒备心理的空隙 了嫌疑人已唤起的坦白冲动。 了嫌疑人已唤起的坦白冲动。 C.向嫌疑人提供了一个先部分承认罪行或把承认罪行与解释 C.向嫌疑人提供了一个先部分承认罪行或把承认罪行与解释 理由结合起来的机会,减轻了其良心上的压力。 理由结合起来的机会,减轻了其良心上的压力。 D.对犯罪细节的查询可以暗示讯问人员对嫌疑人的高度理解 D.对犯罪细节的查询可以暗示讯问人员对嫌疑人的高度理解 和同情。 和同情。使其感受到讯问人员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有罪供 而是很理解他的行为( 述,而是很理解他的行为(并不象实际发生的那样严重和 令人憎恨)和苦衷。 令人憎恨)和苦衷。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B.非情感型的犯罪嫌疑人——事实分析法 B.非情感型的犯罪嫌疑人——事实分析法 非情感型的犯罪嫌疑人—— 非情感型的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竭力避免情感介 入,用自身意志力对抗审讯人员的耐力,习惯于 用自身意志力对抗审讯人员的耐力, 怀疑一切向他们提供帮助或寻求他们信任的人。 怀疑一切向他们提供帮助或寻求他们信任的人。 故对其审讯应借助于常识和理性,而非情感。 故对其审讯应借助于常识和理性,而非情感。表 示同情、夸大犯罪事实、 示同情、夸大犯罪事实、指责被害人等审讯主题 都不易促其供述。 都不易促其供述。
1.时机 1.时机 嫌疑人不再否定自己有罪也不再寻找理由, 嫌疑人不再否定自己有罪也不再寻找理由,而且 看起来正平静听审讯人员讲述时 2.运用支持声明 2.运用支持声明 先强调不想选的那个答案的否定一面; 先强调不想选的那个答案的否定一面;再指出所要 选择的那个答案的肯定一面, 选择的那个答案的肯定一面,鼓励其选择后者
1、绝大多数人,无论是情感型还是非情感型都具有 绝大多数人, 一定情感品性, 一定情感品性,故情感接触与事实分析应综合运 并依据犯罪嫌疑人类型有所侧重。 用,并依据犯罪嫌疑人类型有所侧重。 2、开脱之辞≠犯罪行为的真实诱因或动机。讯问人 开脱之辞≠犯罪行为的真实诱因或动机。 员应使嫌疑人感受到自己在道德上所应负的责任 小于案件事实本身表明的责任, 小于案件事实本身表明的责任,为其一般性认罪 打下心理基础。 打下心理基础。
第六章
九步讯问法
第九步: 第九步:提取书面供词
第八步:查明犯罪细节 第八步: 第七步:列出选择问题 第七步: 第六步:控制消极情绪 第六步: 第五步:攫取对方注意 第五步: 第四步:克服异论障碍 第四步: 第三步:阻止再次否认 第三步: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第二步: 第一步:提出正面指控 第一步:
第一步:提出正面指控
1、直接发问,表明其与案件有关 直接发问, 直呼其名,剥夺其心理优势—— ——社会地位高 直呼其名,剥夺其心理优势——社会地位高 予以尊重,增加心理接触可能性—— ——社会地 予以尊重,增加心理接触可能性——社会地 位低 2、观察反应 重复开场白内容, 3、重复开场白内容,进行过渡 4、分析反应
第七步:列出选择问题
3.选择问题的内容及原理 3.选择问题的内容及原理 内容: 内容:最有效的选择问题是关于实施某行为的动机 和缘由。 和缘由。 原理: 原理:如果一个人被允许在承认某种行为时解释自己
这样做的理由, 这样做的理由,那他就比较容易承认自己的错 误或不当行为。同样, 误或不当行为。同样,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承认 其行为时有机会说明理由, 其行为时有机会说明理由, 那他也就更容易供 认自己的罪行。 认自己的罪行。选择问题及随后的支持声明正 是给嫌疑人提供这种机会。 是给嫌疑人提供考
A.从认罪者那儿积累 A.从认罪者那儿积累 经验; 经验; B.了解人性 了解人性, B.了解人性,同情和 理解各种犯罪行为 及作案人; 及作案人; C.培养一种不会仇恨 C.培养一种不会仇恨 任何人的心理态度, 任何人的心理态度, 无论其做了什么 (有效审讯的基本 要求)。 要求)。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事实分析法: 事实分析法: 1、促使嫌疑人承认他在案件中的某些次要问题上 说了谎 2、促使嫌疑人承认自己曾到过犯罪现场或曾接触 过受害人或发生的事件 3、指出拒绝讲出事实是徒劳无益的 在共同犯罪人都接受审讯时, 4、在共同犯罪人都接受审讯时,采用离间法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注意: 注意:
2.异论类型 2.异论类型:
事实型 道德 型 情感 型
第五步:攫取对方注意
1.犯罪嫌疑人此时形成退缩心理机制, 1.犯罪嫌疑人此时形成退缩心理机制,内心衡量说实话还 犯罪嫌疑人此时形成退缩心理机制 是继续说谎抵抗 2.审讯人员具体做法 审讯人员具体做法: 2.审讯人员具体做法:
(1)保持沉默 (2)让嫌疑人独处 或离开 (3)同意吸烟等要求 (1)身体动作 (2)座椅接近 (3)目光接触 (4)保持同一主题
B.让其补充只有 B.让其补充只有 作案人才知的犯 罪细节, 罪细节,避免给 嫌疑人收回其承 认的机会。 认的机会。
D.使用那些描述 D.使用那些描述 准确的法律词语, 准确的法律词语, 以便嫌疑人在正 式供述时能习惯 于这些词汇。 于这些词汇。如 在盗窃案中使用 “偷”,而不再 使用“拿走” 使用“拿走”这 个词。 个词。
第七步:列出选择问题
选择问题是主题的自然延伸并将其集中于一个问题, 选择问题是主题的自然延伸并将其集中于一个问题,即 提出有关犯罪的两种解释(一种是人性的弱点或错误; 提出有关犯罪的两种解释(一种是人性的弱点或错误; 另一种是令人不能原谅或令人厌恶的犯罪动机) 另一种是令人不能原谅或令人厌恶的犯罪动机)供其选 以减轻其开始讲真话的心理负担。 择,以减轻其开始讲真话的心理负担。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3、为犯罪行为提出一种比已知或推断的更容易 在道德上被人接受和不太令人憎恶的动机和 原因 4、通过指责 他人表示 对嫌疑人 的同情
指责受 指责受 害人 指责 同案 犯
指责其他可能 在一定程度上 为所调查的犯 罪行为承担道 义责任的人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5、用适当选择的恭维之辞唤起嫌疑人的自豪 6、指出控告人或受害人言过其实或夸大事件本身 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的可能性 7、向嫌疑人指出继续其犯罪活动的严重后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