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 (一)7~9年级课程目标 •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 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 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 握”“运用”等行为动词表述,过程目标 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 词表述(行为动词解释见附录1)。
• 3.教学活动: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 •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 • 者与合作者。 (1)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 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 习方法。 (2)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 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 证等活动过程。 (3)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 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 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5)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 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6)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 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7)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 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 (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 平行;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 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 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 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 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 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 展。
• 二、课程基本理念
• 1.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 • 到不同的发展。 •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 • 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 • 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1)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 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2)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 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 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3)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 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 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 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 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 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 三、课程设计思路 •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 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 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充分考 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 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 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 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2011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 课程标准解读
无锡市教研中心 周建勋
第一部分
前言
•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 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 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 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 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 估算,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 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这部分内容中有变化的是: (1)明确了“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选学 内容) (3)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选学内容)
(4)删除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5)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 函数 二、图形与几何 (1)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掌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 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 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