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的社会现状【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人文素养的社会现状,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如何培养人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素养,社会现状,提高人文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总体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人们在科技进步中获得了很大的利益,并乐此不彼的为科技进步继续奋战。
于是人们感到很满足,享受这个美好的社会给他们带来的财富。
此时我们感到社会给予我们的真的很多,我们的社会很美好,这一切都归根于科技的发展进步,于是有些人,有些单位和其他的社会机构,知识重视发展科技,认为只有科技进步了,人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认为人文素养可有可无。
但是请等等,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幸福的因素,就很容易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丰富了,人才是完美的人,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人文素养的涵义: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
“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
我看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社会上曾经发生的令人惊悚的事件:马加爵,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
2004年3月15日为部督A级杀人犯。
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杀人后,被告人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当车行至郭杜十字时再次将两情侣撞伤。
这时你是否痛心了,他们没有知识吗?他们都是知识分子,大学生啊!但是,他们的人文素养呢,哪怕是他们只要有一点点人文素养,就不会做出这样的行为,他们就不会出现现在这样的结果了。
我们是否还会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是的,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是我们的人文素养呢?心痛的同时,我们要反思,要正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素养先行于科学技术,它指引我们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而不是等到出现严重后果后才会感到后悔莫及。
人文素养越高,就越能够辨别社会和自我、他人和自我、物质和自我的关系从而做到自我精神和认识的独立,而不是迷失在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中。
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认识世界,看待社会,驾临物质,就可以站在高处将所有的关系一览无余,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有一定的人文素养,我们才能够透过事物或者事件本身,看到其具有的深刻意义,我们才甘于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在自己为之奋斗为之工作的东西贡献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获得极大的快乐和满足,尽管在探求的过程中失去常人应该有的快乐,我们孜孜以求,因为我们深切知道,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是造福与更多人的。
爱因斯坦是人类有史以来自然科学家中最光辉,最伟大,最杰出的代表,这不仅因为他对科学所作出的贡献,更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具有博大的人文情怀。
爱因斯坦称自己是一个平民,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人道主义者,一个有着强烈宗教情感的科学家。
他在1955年4月12日最后的讲演词中说道:我所追求的东西非常简单,我要以我微弱的力量冒着不讨好任何人的危险,服务于真理和正义。
这就是爱因斯坦,一个科学家的人文情怀。
通过人文素养修炼的过程,我们其实就是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在构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过程。
人文素养提高了,他的人生哲学必将越来越深刻,人生理想越来越高尚,进而成为造福人间的使者,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这样的人是“巨人”,他代表的已经不再是他一个人,而是社会意义上的一个主流,一个先锋者。
有人文素养,我们才能够用一颗善良而美好的心去观察和体会这个世界,从而感受到这个世界美妙的东西,而不只是因为社会上存在的某种丑恶的现象而放弃了对美好的追求放弃了为了使人们都朝向美好的一面的探索。
人文素养高了,我们就有发现美的能力,并举起美的旗帜,将社会上丑恶的东西赶出我们的领地,我们是美好阵地的守护者和宣扬者。
人文素养是一切的归宿点和出发点,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动机和目标的,而这些动机和目标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生活更加美好,使得我们的社会关系,自然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我们更加悦纳自己。
我们发展科学技术,是要造福于人类,而不是反作用于人类,科技是为人服务的,只有有人文素养的科学工作者才能够真正将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人类幸福的东西,这就是人文素养的归宿点。
反之则祸害于人类,如核能可以当作能源使用,这位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找到了出路,而如果当作武器原子弹使用,人类将面临灭绝的巨大灾难。
人们做事的出发点很大部分基于他的人文素养的,有人文素养,就有关爱自然、社会、人类的基础认识,于是才能够纵身实践,才会将科技只是应用于对人类有益的方面,这就是人文素养是做事的出发点。
对人文素养的追求过程就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过程,否则即使生产出堆积如山的财富也不会幸福,而是一脸迷茫,最后会被自己创造的堆积如山的财富压倒,无法获得自由。
如在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原是一个箍桶匠,在法国大革命时他投机钻营,囤积居奇,逐步发迹起家,成了一个拥有巨额资财的暴发户。
虽然家里有数不清的钱财,但葛朗台极端悭吝,他大权独揽,专横跋扈,在他的统治下,一家人过着寒酸的、死一般沉寂的生活。
由此可看出,葛朗台无限的贪欲和极端的吝啬。
他就是金钱欲的化身,他唯一的欲望就是追逐金钱和积累金钱,他最大的生活乐趣就是玩弄金钱,除了对金钱的痴情外,他没有任何别的感情,除了占有金钱,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
这种贪得无厌的拜金主义,使他变成了一个毫无感情,毫无心肝的冷酷无情的怪物。
由此可见,没有人文素养的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现实生活中我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不能把人文素养忽略了。
我们在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可以读一些优美的散文,培养修炼自己的人文素养,滋润我们的心灵。
朱自清的《背影》中有这么一段催人泪下的描写: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读到这里,没有人会不感动,正是用这样的优美的散文形式将父亲的爱刻画得细腻而动人,读到这样的文字,我们的心灵得到洗礼,而人文素养却可以慢慢的积垫。
试论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领导干部是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其素质高低关系到国家的强盛、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人文素养是领导干部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提升领导干部的人文素养尤为重要。
人文素养直接影响了领导干部的思维深度与广度、精神境界的高与低、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和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全党作风建设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源泉。
一、加强学习,夯实理论基础人文素养由诸多因素构成,其中理论素养和文史素养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是最重要的。
首先作为领导干部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恩格斯讲过:一个民族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的。
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
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并深入领会我党历代领导人的思想和理论,夯实理论基础,提升思维高度,解放思想,理清思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其次领导干部要积累深厚的文史知识底蕴。
在博大精深的历史宝库中,蕴藏着富民强国的丰富智慧,也有值得后人反思的沉痛教训。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现代领导干部要多读史书,熟知史事,鉴古知今,明辨是非,提高自己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
中国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它与中国古老的历史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其中的文化硕果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都是我们领导干部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应从中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勤于思考,铸炼人生智慧领导干部要养成勤思考、多动脑的习惯,将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知识内化为人文素养。
通过思考来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提高思维的敏锐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毛泽东少年时代博览群书,并把学到的知识融汇成自己的人生智慧,形成了政治家的心胸和军事家的韬略,这些在他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领导干部在思考问题时要讲究方法,先听意见后决策,自己一下拿不准的事情,首先要听取上级领导、群众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然后提出处理方法和工作思路,事后要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和思考,梳理出对指导下步工作有用的经验和做法,做到边学、边干、边思考,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三、心系群众,培养奉献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好和谐机关,而其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机关。
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党群鱼水情的关系,无条件做人民公仆,心甘情愿地高素质高水平为社会为群众服好务。
组工干部的楷模尹中强任邵东县委组织部副部长4年多时间里,走遍了全县990多个村,帮助困难群众近200人,表现出一名党员干部对百姓的无私关怀。
反观有些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不深入基层,群众有困难漠然视之,群众有意见大声斥之,这样的干部怎能让群众信服和尊敬?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培养“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诚心对待群众,真心关注群众,热心帮助群众,培养对群众对社会的大爱之心,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在我国改革开放迈入“而立”之年时,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再次崛起已踏入新的长征。
这一正在和将要对世界文明产生强烈震荡与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意味着中国失去世界文明控制权150年后的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更意味着中华文化的再次繁荣与重焕光彩。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再次崛起自然要靠全党艰苦卓绝的领导和发展,但“伟大复兴”却还隐含着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对中华民族曾经创造的灿烂的近古代文明的吸收和融化。
而在这方面,从对近古代文明的深度凝结与汇聚考虑,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代经典的研读无疑是广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层领导干部提高人文素养和执政能力水平的绝好途径。
当今的大综合时代,人们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而一旦谈到广大领导干部的素质,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他们的理论水平、政治立场和纪律原则,而很少谈及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