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论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个人在社会竞争能力方而的重点提升内容。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与日渐增强的竞争压力,人文素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
本文以甘肃农业大学大一新生为例,分析出当今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以及人文素养缺失原因。
并且针对当今大学生中出现的有关于人文素养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达到提升整体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目的建言献策。
人文素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近年来,“虐猫事件"〃彭宇事件〃等相关新闻时不时成为热点话题,引起人们对“道徳观〃的讨论。
的确,在我国居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有关精神文化的讨论却不容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人文素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内容。
素养,是个人与外界做合理而有效的沟通及互动所需具备的条件,当知识内化到人的生活和行为中,才能称苴为素养。
本文所写的"人文素养"指大学生内在的精神修养和内在涵养所外化的个体行为,主要包括道徳素养、审美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生活价值观、心理素质、法律素质、情感取向八个方面。
每方而包含基本常识、基本观念与基本行为三个层面。
人文素养即人们的内在人文精神修养、精神品质与基本涵养同时也包括内在品质精神所外化岀的行为,可以说人文素养体现一个人的内在思维与外在行为。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这一群体的人文素养情况如何,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凋查主要以甘肃农业大学2016级新生为主要调查研究对彖,通过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除去预科生以外的4223轻2016级大一新生进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问题调査。
(-)整体道徳素质有待提髙道徳素质是人们的道徳认识和道徳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括一个人的道徳修养和道徳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徳水平和道徳风貌。
由图2-1可知,参与调查的同学们认为当代大学生整体道徳素质水平一般的同学有65.9%,认为好的同学占18.7%,认为较差的同学占10.6%,认为很差的同学占有1.6%,而认为非常好的同学仅仅占比3.2%。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整体道徳素质水平一般,而且当代大学生整体道徳素质水平非常好的几乎没有,当代大学生整体道徳素质水平偏下,严重影响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和就业竞争极为不利。
(二)审美素质过于单一化“艺术素养是人文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增进人的思维开拓、求异与创新,推动想象与联想,触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调査发现,在艺术领域中,有75%的学生认为"具有崇髙个性、深远意境、丰富内涵的艺术作品最美":15%的学生认为“色彩绚丽,节奏明快的作品最美”;10%的学生认为"抽象、怪诞、讽刺、滑稽的作品最美"。
由此说明,在艺术领域,大多数学生的审美偏向于艺术作品具有崇髙个性、深远意境、丰富内涵,虽然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底蕴,但是延伸至审美素质层而,有近四分之三的学生在艺术领域中的审美倾向于具有崇髙个性、深远意境、丰富内涵的艺术作品,比较极端,从而反映岀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水平较差,主要是过于单调,缺乏多样性,进而使得审美素质美中不足,方式单调,缺乏丰富度。
而艺术素养偏低,直接影响的是审美素质,不利于当代大学生提髙苴综合素质。
(三)文化素质水平较好"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淸晰自不待言,存在偏执倾向的人占有十分之七,只有十分之三的学生能够正确客观地对待我国传统文化。
”虽然当代多数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认识不淸,但英认识呈现向好趋势。
调查发现,有44.6%的学生认为“中华文化经典对培养人格大有裨益,应该大力弘扬,千古流传”,有27.6%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禁锢人性的封建思想,应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有25%的学生认为"每个人兴趣爱好志向不同,应尊重个体选择,而不应做统一要求",而认为传统文化不重要或者有没有都无所谓的学生不足3%, 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中华文化经典持有肯泄的态度,应该批判的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有值得继续传承和学习的地方。
所以绝对多数的同学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还是认识比较淸楚的,相比之前懵懂的状态,有了很好的改善,英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其就业竞争力。
(四)科学素质水平一般自1988年国家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紧接着中国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将科技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都说明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科学技术与学校、与学生的重要关系。
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提高其科学素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调査发现,有13.9%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 有42.8%大学生表示喜欢,有37.1%大学生表示一般,有5.0%大学生表示不太喜欢,有7.0% 大学生表示很不喜欢。
说明有近四分之三的大学生对学习科技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表现出一般兴趣,对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没有想象中的浓厚,并且有部分的大学生对科学技术表现岀缺乏浓厚兴趣。
对待科学技术史的态度反映了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所以当代大学生的科学素质一般,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法律素质较低"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民人权的注重与保护,公民不再对侵害忍气吞声,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大学生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才能更好地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及别人。
图2-2可淸晰地反映岀甘肃农业大学大学生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了解程度。
只有8.25%的大学生"很了解”,71.35%的大学生“大概了解”,15.02%的大学生“只明白违法与否的区别",仅仅有2.9%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权力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世界上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权力可以放弃,义务不可放弃,二者功能上互补只有履行义务才能享受相应的权利,因此作为合格的公民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多数同学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只是大概了解,说明甘肃农业大学学生对提高其法律素质不重视,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只有提髙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才能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制约人文素养发展的因素(-)社会主流导向影响,学生忽视人文素养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负而价值观的有关报道并不鲜见。
社会缺乏强有力的正而价值观的常态化引导,各种思潮不断冲击着学生们思想认识,造成思想混乱,导致在当今的社会主流的影响下,更少的关注自身的人文素养的培育。
(二)课业负担较重,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上有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当今对学生的培养中更加注重的是课本知识的了解、知识获得的固化,并产生了一系列的〃题海战术〃,〃应试教冇"等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很难分出精力或拥有时间去进行人文素养的学习。
这对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制约,导致人文素养的缺失。
(三)家庭贫困,造成培养的缺失良好的经济基础可以为个人的发展奠泄良好物质基础,这不仅为个人的人文素养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方而的学习材料,同时也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影响一个人的思维与行为。
贫困家庭对人文素养培冇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较少,对个人的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培养有所缺失。
三、人文素养发展对策(一)改革课程结构,开展人文科学课程传统的课程教育结构给学生们提供的学习有关人文素养知识的课程渠道较少,这在一宦程度上制约了人文素养的发展。
学校应该在&业课外提供给学生们更多学习人文科学的课程选择,在课程要求上提升人文科学课程的比重,让学生们认识到人文知识的重要性。
(二)严格行为要求,开展社会公益实践人文素养在一龙程度上体现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中,通过各种规章与纪律条款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要求,可以对个人行为起到约束作用。
同时实践是提升个人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各种社会实践以及社会公益实践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内在精神修养的提高而且对个人的外在行为也具有很大的提升。
(三)学校培育髙素质教师,加强人文思想教冇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周围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巨大,其中父母与老师是个人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的重要角色,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教师对学生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素质的人文思想教冇的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培养自己人文素养的兴趣。
四、总述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提髙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建设和谐主义社会。
本文在甘肃某高校的调查基础上总结了一些问题。
整体道徳素质较低、审美素质单一化、科学素质水平一般、法律素质落后等等问题都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视,提髙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研究过程中仍有不足。
对人文素养的八个方而的调查不全而;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调查人数较少,代表性不强等不足方而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人文素养的研究空间无限广阔, 需要社会的进一步的关注与研究。
参考文献:[1]王石径•试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冇[A],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491 期,2014 (10) :83.⑵杜署钦•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冇一一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研究之一[A],教育与职业第32期(总第600期),2008 (11) :172.⑶杨发明•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与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3.⑷陈明霞•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与对策思考[几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8):188.[5]王石径,顾肃•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冇的思考与探索一一香港科技大学全人教冇的启示[几湖北社会科学,2015(6):179.作者:刘宁宁段旭明刘文弟李彩鹏任颖超樊王妮单位:甘肃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