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三国演义》阅读展示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国演义》阅读展示课教学设计

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国演义》阅读展示课教学设计指导思想读书是精神上的旅行,在这段旅程中,学生跟随作者亲历各种场面,认识形形色色的人物,咀嚼精妙的语言,享受丰美的精神大餐。

本次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趣味性、范例性,以《三国演义》作例子,回顾其中的精彩故事,认识其中的英雄人物,感受相关的精妙词句,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所在,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在充分阅读《三国演义》的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讲述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语言魅力。

2、激发学生对三国人物的崇敬之情及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热爱。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三国人的崇敬之情和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热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教学时间60分钟教学准备教师:1、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2、制作多媒体课件;3、将学生分为“魏”、“蜀”、“吴”三组,布置各组分头准备;4、请一位老师记分,三位老师为讲故事环节评分。

学生:1、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每人准备一个相关的“三国”故事(可以是一次战役、一个计策、一个成语故事、一个救主场面),先在小组内讲,每组推选一人准备在班上讲。

2、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一至三个相关的“三国”人物。

3、摘抄其中优美的语言或收集关于“三国”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谈谈自己的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来观看一个片段,欣赏一首曲子(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及开剧片段)。

知道这出自哪一部电视剧吗?生:《三国演义》。

师:看到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听着那悲壮的乐曲,你想到了些什么?生:(略)师:悲壮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把我们带到了群雄争霸的三国时期,《三国演义》让我们认识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孔明,骁勇善战、忠义为先的关云长,雄霸江东的孙仲谋,一代奸雄曹阿瞒,旷世奇才周公瑾等生动传神的人物。

也让我们目睹了桃园结义、官渡之战、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场面。

让我们再次漫游“三国”。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渲染气氛,使学生入情入境。

小结语为学生回顾故事、评价人物作铺垫。

)二、畅游知识园师:我们先畅游知识园,考考大家对“三国”到底了解了多少。

(多媒体出示“畅游知识园”及相关题目。

)1、必答题。

(答对一题得10分)魏组:(1)魏国的霸主是谁?(曹操)魏国有哪些杰出的人才?(列举3—5人)(张辽、许褚、于禁、司马懿、夏侯渊等)(2)曹操以七万兵力抵挡袁绍七十多万大军并大获全胜的战役是哪次战役?(涫渡之战)蜀组:(1)蜀国的霸主是谁?(刘备)蜀国有哪些杰出的人才?(列举3—5人)(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2)《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哪三人?(刘备、关羽、张飞)吴组:(1)吴国的霸主是谁?(孙权)吴国有哪些杰出的人才?(列举3—5人)(周瑜、鲁肃、陆逊、黄盖、程普、甘宁等)(2)说说孙策、孙权、孙坚三人之间的关系。

(孙坚为父,孙策、孙权为其子,孙策为兄、孙权为弟。

)2、抢答题。

(答对一题得5分)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抽签,每个代表抽取三个签,抽到哪三个序号就答哪三个题。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是哪朝人?(明朝)(2)这部著作写的是哪段时间到哪段时间的历史故事?(汉末年到晋代初)(3)被诸葛亮七擒七纵的人是谁。

(孟获)(4)孙刘联合抗操用火攻大获全胜的战役叫什么?(赤壁之战或火烧赤壁)(5)谁在华容道放走曹操?(关羽)(6)火烧赤壁之前,周瑜和黄盖使用了什么计?(苦肉计)(7)三国最后归于谁?(司马炎)(8)“刘备见他身高八尺,脸如白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然有仙风道骨。

”句中的“他”指谁?(孔明)(9)在长坂桥吓死夏侯杰,吓退八十三万曹军的蜀军大将是谁?(张飞)3、风险题。

(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倒扣5分)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抽签,抽到一号签的组优先选题,依次类推。

(1)诸葛亮错用谁痛失街亭。

(张飞、马谡、鲁肃)(2)列举《汉寿侯过五关斩六将》中的“二关”或“二将”。

(五关: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滑州渡口、六将:孔秀、孟坦与韩福、卞喜、王植、秦琪)(3)“勇关公刀劈二猛将”中的“二猛将”指的是哪两人?(颜良、文丑)(4)诸葛亮临终前,授了马岱密计,又留了一个锦囊给杨仪,请问锦囊里有什么妙计?(让马岱杀魏延)(5)《三国演义》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6)被封为属国五虎上将的分别是哪五位?(张飞、关羽、赵云、马超、黄忠)(设计意图:题的设计体现趣味性、细节性、范例性、层次性、导向性,既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望,又让他们明确阅读的要求及方法:关注细节,注重理解与记忆。

答题过程营造竞争氛围,既兼顾各组,又让学生公平、公开、公正地竞争。

)三、走进故事王国师: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三国知识,真了不起!你们知道吗?每一道知识题的背后还有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故事王国,请各组推出的“故事王”给我们讲一讲。

(多媒体出示“走进故事王国”及评分要求)各组代表讲述,评委打分。

故事内容:可以讲述自己印象最深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火烧连营;水淹七军;火烧博望等 )。

可以讲述自己最感兴趣的谋略(孔明智取三城;曹操抹书间韩遂;计杀魏延;孙权遗书退阿瞒;巧献连环;蒋干盗书;安居平五路;草船借箭;空城退敌;七擒七纵;美人离间;痛打黄盖;陇上妆神;招亲之计;木牛流马;智擒严颜;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诈病夺权等)。

也可以讲述最让自己感动的“救主”场面(赵云飞骑救公孙;典韦飞戟退追兵;周泰宣城救孙权;许褚护曹夺船避箭;曹洪护曹步随渡水;周泰救权惨战重围;曹洪挡超竭力死战;曹昂让父奉马身死;长坂赵云决荡救幼主;宛城典韦生死当塞门等)。

还可以讲述其它(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过关斩将;跃马檀溪;三顾茅庐;携民渡江;大闹长坂桥;舌战群儒;初出茅庐;七步成诗;巧借东风;曹操献刀;义放曹操;单骑救主;大意失荆州;夜走麦城等)。

评分表:宣布“故事大王”。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课内外结合。

课前组织多次故事会,逐层选拔,推选故事大王,既让每个学生都有讲述的机会,又让有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展示。

)四、慧眼识英雄师:“三国”充满战乱,也造就了许多英雄。

我们来比一比谁独具慧眼,能识别三国英雄。

(多媒体出示“慧眼识英雄”)我们先来看一个片段。

(播放《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片断)师:谁来说说该片断叫什么,是谁与谁论英雄?(煮酒论英雄;曹操与刘备)师:曹操认为“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当今天下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为什么说刘备是天下英雄?请蜀组的同学陈述。

(至少讲清两条理由就给10分。

)生评刘备。

例如,①宽厚爱民。

曹操大举南下,竟有十数万百姓随同刘备赴难,虽然情势万分危急,刘备亦不肯暂弃百姓,受到人们的普遍爱戴。

②爱惜人才,求贤若渴。

赵云单骑救下阿斗,刘备接过阿斗,扔在地上,大骂:“为你这小子,几乎损我一员大将!”刘备也曾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师:为什么说曹操是天下英雄?请魏组的同学陈述。

(至少讲清两条理由就给10分。

)生评曹操。

例如,①爱惜人才。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未杀关羽,显示了他的“爱才”。

讨伐董卓时,关羽请求出战,袁绍看不起关羽,命令部下把关羽乱棒打出。

曹操不以出身论英雄,给关羽机会,结果关羽立了大功,这都多亏了曹操慧眼识英才。

②重视天下人心。

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明知刘备将来会成为他的对手,但他没有杀刘备。

因为他认为如果把前来投靠他的人杀掉,将来就没有人敢来投靠他了。

③以身作则。

曹操曾经割发正军纪。

师:孙权统治东吴长达51年之久,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赞誉:“生子当如孙仲谋啊!”孙权算得上是天下英雄吗?请吴组的同学陈述。

(至少讲清两条理由就给10分。

)生评孙权。

例如,①果断。

曹操占了荆襄后给孙权写信,执意要取下东吴。

东吴内部分为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

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主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②知人善任。

正如孙策所说:“要论领兵布阵,你不如我,举贤任能,我不如你。

”正因为这样,孙权能够守住父兄留下的基业,使曹操不得不叹服:“生子当如孙肿谋!”③虚心听取别人的劝告。

有一次,孙权在武昌临钓台饮酒,喝得酩酊大醉,醉后他叫人用水洒席上的大臣,并对大家说:今天饮酒,一定要醉倒在这里不可。

当时,任辅吴将军的张昭,板起脸孔,一言不发地离开酒席,走到外面,坐在自己的车内。

孙权派人叫他回去,说:今天只不过是共同饮酒,取乐罢了,你为什么要发怒?张昭回答说:过去纣王造了糟丘酒池,作长夜之饮,也是为了快乐,不认为是坏事。

孙权听了,一句话也不说,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于是立即撤了宴席。

各组推荐本国英雄(时间:各一分钟。

说出一条理由即可,每推荐一位给本组记2分)。

(设计意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评论,营造大家参与,全体关注的互动局面。

既检测学生对作品内容的了解程度,又有利于集思广益,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

)五、逛妙语佳句城师:告别了三国英雄,我们去逛逛妙语佳句城。

(多媒体出示:逛妙语佳句城)我们先踏上成语长廊,交流自己知道的三国成语,说说它们的出处和意思(每组限时2分钟,每讲清一个成语记1分)。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三国成语,我们来读一读(多媒体出示:三顾茅庐、七步之才、一身是胆、望梅止渴、锦囊妙计、乐不思蜀、如鱼得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师:我们再登上经典句子城堡去看看。

听,周瑜正在高声长叹:“老天既然生了周瑜,为什么又生诸葛亮?”他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为什么要这样说?(吴组的同学优先回答,其它小组的同学补充。

)师:《三国演义》里值得我们品味的句子还有很多(多媒体出示部分句子,学生齐读: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同学们能结合故事中的情况讲讲它们的意思吗?(也可以讲其它句子,每组限时2分钟,每讲清一个句子的意思记5分。

)师:《三国演义》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了,于是,流传下了有关三国的许多俗语、歇后语,让我们登上俗语城堡,跨进歇后语超市去看看!(多媒体出示俗语、歇后语,学生齐读: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说曹操,曹操到。

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张飞绣花——粗中有细;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三国有关的俗语、歇后语?我们来交流交流!(每组限时一分钟,每讲清一条记1分。

)(设计意图:在熟知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中感受到名著语言的精妙和名著对语言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