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申论范文:构筑精神家园 追求精神幸福

申论范文:构筑精神家园 追求精神幸福

构筑精神家园追求精神幸福
我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发展,是物质文明层面的高速发展,依靠人们对美好生活锲而不舍追求的动力,来源于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但是,三十余年前后的物质生活出现了巨大反差和对比,既跨越了千年又走进了新的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了富裕程度,可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在三十年来缺少明确的衡量标准和标杆。

进而,生活中的人们在精神世界的追求样式上表现出单一化的模仿和追随,在巨大的物欲和信息面前,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和独立性。

因此,还需构筑精神家园。

构建精神家园为寻求精神寄托、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港湾。

当人们在找寻不到自己的精神寄托的时候,往往就会迷失自我,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找不到最终的方向,在这个时候,网络便填补了人们内心的空虚,这腐蚀着人们美好的前程和心灵。

独居老人拾荒解闷、买菜散心、按抽水马桶、打110找警察陪聊……这些现实故事反映了老人内心世界的荒芜,让人心酸。

而象鼻嘴村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呈现出友好、孝爱的场景,提升农村居民的素质,更丰富了农村的精神生活。

只有构筑了精神家园,人们才能够追求真正的幸福。

构建精神家园为改善党风政风、实现国家发展提供了基石。

一些官员争相结交所谓的“大师”,败坏党风政风,影响十分恶劣。

从工程开竣工要看黄道吉日,到三番五次改造广场喷泉和政府大门,再到由主政官员一手操持下奠基的“榕江观音阁”、规划的“金木水火土”五城门,甚至用公款或让企业买单为自己建“寿墓”、迁祖坟等……精神空虚便是党员干部走向迷信之路的原因之一。

不良的党风将会带坏社风民风,长此以往,我们将面临亡党亡国的威胁。

因此,只有构筑精神家园,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精神后盾。

构建精神家园为发扬民族文化、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土壤。

有人说,“土豪”现象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隐喻,它意味着一个新富阶层的崛起,然而在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受到国外瞩目的同时,国人的形象却是“土豪”、“不讲文明”、“没有素质”,而这都源于国人精神的荒芜,得了“文化软骨病”。

从“物质奴隶”到“精神贵族”,是中华民族需要的“变形记”。

而象鼻嘴村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正是补充文化钙片的表现,不仅能够丰富国人的精神世界,更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只有积极用传统文化武装国人精神,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强大,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中华者,中国也。

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

”中华民族广博深厚的精神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生存繁洐发展的思想基础,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维系全体人民的精神纽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新时代,中国民族的精神家园更不能荒芜,更需要弘扬中华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千年文明古国的大国风范。

(计空格1187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