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午餐》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营养午餐》一课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午餐的营养问题而设计的一节数学综合实际活动。
在教学设计上,我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进行探索: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尝试教学法。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日常生活的午餐组合为题,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对课程知识的认识;用所学数学思想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想象中的午餐”与“科学的午餐”的冲突,产生对“什么才是合格的营养午餐”有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让学生自行探索认知。
通过激趣引入、巧妙设问,在学生熟悉的场景下引入课题、产生疑问,在学生愉悦的交流、探究中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
2.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能设计调配科学、合理午餐食谱
3.懂得科学、合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能合理地调配午餐食谱,对学生平时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
【教学难点】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境
师:(出示一组肥胖、偏瘦儿童的图片)
我们来看这张图片上的孩子们,……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共有3.7亿儿童,其中肥胖儿童大约有3000万,偏瘦(营养不良)的2000万。
那么造成肥胖和偏瘦这些营养不均衡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生:爱吃零食、油炸食品、不爱吃水果青菜、早上不吃早餐,还有偏食、挑食,……
师:看来造成肥胖和偏瘦这些营养不均衡现象的主要原因跟“吃”有关。
那么怎样吃才能吃出健康的身体呢?想知道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吃”的问题。
(板书:营养午餐)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点菜活动
(1)师:请看屏幕:
1.出示十道菜肴(学生表情……)
师:看到这么多精美的菜肴,你们想尝一尝吗?
那我们就做一回小小点菜员吧。
给自己点一份套餐做为今天的午餐,好吗?
生:好的。
师:不过老师是有要求的:这里的菜以一份为标准,为了避免浪费,只点三道菜。
把编号和菜名填在桌上的表中,听明白了吗?
2.学生根据自己的口味点菜。
(最好点3种)
生:我点2、5、6,因为这三道菜都是我喜欢吃的。
……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点完菜了吗?
师:大家先来看我们的这10种菜,前5种都是用鸡、猪、牛、鱼肉做成的菜,我们叫做荤菜,后5种都是蔬菜和豆制品做成的菜,叫素菜,这样把同学们点的菜分为3类,第一类所点的3道菜全是荤菜,第二类所点的3道菜全是素菜,第三类所点的菜有荤也有素的,就是荤素搭配。
下面我们就按在这三种情况统计:统计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就用数人头的方法统计可以吗?
师:请点的全是荤菜的站起来,坐着的同学数人数。
师在课件中填好统计表
师:从统计的结果看,老师已经基本知道了你们的饮食习惯。
(2)小小营养师
师:刚才你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喜爱和口味点的菜,但这样点的菜不一定符合人体需要的营养标准,因此我们就要做一个小小的营养师,了解这些菜的营养成分。
下面我们看一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餐午饭菜肴中获取的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过50克。
看了营养专家的建议,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专家说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生:脂肪应不超过50克
师:非常好,能抓住重点的词语和数据,那你们能说说不低于什么意思吗?不超过什么意思?
师:关于数与数之间的相差关系有三种,大于、等于、小于,不小于就排除了小于的这种情况,所以热量大于或等于2926千焦
师:不超过什么意思?
脂肪小于或等于50克
老师板书学生读一遍板书内容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午餐的营养标准,那么我们刚才点的菜符合不符合标准呢?
师出示10种菜肴的营养成分表,指导生看懂表
师:请你根据专家的营养标准和十种菜肴的营养成分表,试着算一算你所点的菜符合不符合标准。
先想一想怎样判断你所点的菜符合不符合?
3.针对汇报的结果,生进行调整,符合营养标准方案的同学,再次搭配,不符合营养标准方案的同学进行调整。
师:大家搭配好了吗?把你搭配好的方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找出本小组最满意的一个方案。
三、回到图片,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外实践
针对热点洋快餐问题,如果你是碰碰凉的老板,为了更好地拓宽在丰宁的市场,怎样改进才能使它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有营养。
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做一个社会调查,写一份比较简单的报告。
【教学反思】
感触颇多:
1.通过学生说一说、想一想、动一动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信学生在学完本课后,对营养知识会有一定的认识,对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会有一定的帮助。
2.由于对学生小组合作的指导不够到位,导致个别小组的同学在合作中不明白要做什么,浪费了不少的时间。
3.没能很好的在课堂中落实新课改精神。
怕学生不能顺着自己的设计思路往下教学,导致放手不够,出现了牵着学生走的现象。
4.教学语言平淡且不够简炼,少了一份激情,却多了几份啰嗦,不能用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学习。
5.教学机智不够老练,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处理欠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