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构建和谐城市

基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构建和谐城市

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基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和谐城市》
班级:城市规划
指导教师:张付刚
姓名:郑新
学号:
一、概述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党的报告强调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把“注重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等作为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

公共服务设施是指在社会发展领域中,以满足公众基本需求为主要目的、以公益性为主要特征、以公共资源为主要支撑、以公共管理为主要手段的基础设施。

共设施是指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基能,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二、现状
总体上说,我国公共服务的覆盖面还较低,体制还不健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而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城市,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的现代城市。

现阶段我国较大部分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总量偏小。

历史欠账较多,多数基础设施没有达到规范标准,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二是质量不高。

部分基础设施没有自主产权,租赁、临建和周转房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是分布不均衡。

区域之间、新旧社区之间设施条件差距明显。

四是资源共享程度不够。

由于条块分割,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系统之间公共服务资源缺乏长期有效的共享机制,造成功能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均衡、资源配置效率低。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是观念转变不到位,对公共服务事业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缺乏整体规划和预见性,部门之间没有形成长效合作机制;三是投资渠道单一,资金使用效率低;四是对项目审批和建设缺乏有效制约手段,配套服务设施与危改衔接不紧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各种矛盾凸现,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总体供给不足、质量低下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三、优化途径
针对以上问题及深层次的原因,个人建议须转变观念,从制度和机制入手,通过整体规划、财政扶持、资源共享、综合配套等方式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

、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体系,工作重点从加快经济发展向促进社会和谐转移。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掌握的财力重点用于经济建设,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