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井田开拓方式

第四章井田开拓方式


第二节 斜井开拓
斜井分段式开拓 1—主井;2—副井;3—片盘车场;4—阶段运输平巷;5—辅巷;6—阶段回风平巷;
7—采煤工作面;8—联络眼二节 斜井开拓 特点 优点: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简单,井巷施工技术也不 复杂,而且初期工程量小,投资少,出煤快。斜井沿 煤层掘进易施工,能够补充地质资料,进一步了解煤 层赋存情况。
2、生产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
3、优点: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简单,运输环节少,通风线 路短并有建井速度块、投产早。
缺点:上山阶段的分带回风是下行风。适用于煤层倾角小于 12°,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埋藏较深的矿井。
第三节 立井开拓
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带区式准备)示意图 1—主井;2—副井口—井底车场;4—运输大巷;5—回风石门; 6—回风大巷;7—分带运输巷; 8—分带回风巷;9—采煤工作面;
采煤概论
第二篇 井田开拓
第四章 井田开拓方式
第一节 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一、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 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
的井巷布置和采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矿井开拓方式:矿井井筒形式、开采水平数目及阶
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第一节 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二、井田开拓方式的分类 1.按井筒形式分类 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2.按开采水平数目分类 单水平开拓、多水平开拓 3.按开采准备方式分类 上山式开拓、上下山式开拓、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
当地形高差较大,主平硐水平以上煤层垂高过大时,可 将主平硐水平以上煤层划分为数个阶段,每个阶段各自布置 平硐的开拓方式。
第四节 平硐开拓
走向平硐示意图
第四节 平硐开拓
垂直走向平硐开拓
1-主平硐 2-主要运输大巷 3-副巷 4-盘区上山下部车场 5-盘区轨道上山 6-盘区输送机上山 7-盘区煤仓 8-盘区下山上部车场 9-盘区风井 10-盘区输送机下山 11-盘区轨道下山
缺点:不能多阶段同时生产,同采工作面最多为两个 ,矿井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另外,延深工作频繁,生 产和掘进之间相互影响较大。工作面整阶段连续推进 ,对地质条件变化适应性差。
适用范围:适用于煤层埋藏稳定,地质构造简单,井 田走向长度和倾斜宽度不大,煤层埋藏不深的小型矿 井。
第二节 斜井开拓
二、斜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 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沿走向
第四节 平硐开拓
平硐按与煤层走向的相对位置不同,平硐分为走向平硐、垂 直走向平硐和斜交平硐;按平硐所在标高不同,平硐分为单 平硐和阶梯平硐。
一、走向平硐 平硐沿煤层走向开掘,把煤层分为上、下山两个阶段,
具有单翼井田开采的特点。 二、垂直或斜交走向平硐
根据地形条件,平硐可由煤层顶板进入或由煤层底板进 入煤层。平硐将井田沿走向分成两部分,具有双翼井田开拓 特点。 三、阶梯平硐
优点:井筒长度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管线敷设短、通风阻力小 、维护容易、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强等
缺点:井筒掘进施工技术要求高、开凿井筒所需设备和井筒装备复杂、井 筒掘进慢、基建投资大等
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开拓图 1-主井 2-副井 3-井底车场及石门 4--260m运输大巷 5-采区下部车场 6-采区运输上山 7-采区轨道上山 8-边界风井 9-总回风巷 10-m5区段运输平巷 11-区段运输石门 12-m1区段运输平巷 13-m5区段回风平巷 14-区段回风石门 15-m1区段回风平巷 16-采煤工作面 17--400m运输大巷
开拓 4.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分类 分煤层大巷开拓、集中大巷开拓、分组集中大巷开拓
第一节 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a)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b)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式; (c)立井多水平上山式; (d)立井多水平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
第一节 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三、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为早出煤、出好 煤、高产高效创造条件。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减 少开拓工程。
6、根据用户需要,应照顾到不同煤质、煤种的煤层分别开采, 以及其他有益矿物的综合开采。
第二节 斜井开拓
主、副井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称斜井开拓。 一、斜井分段式开拓 斜井分段式开拓又称片盘斜井开拓,是斜井开拓最简单的形式。 该方式一般应用于井田范围较小,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
层赋存稳定,煤层倾角较小的矿井。
第三节 立井开拓
一、立井单水平分带式开拓
井田划分为两个阶段,阶段内带区式布置
一般带区式布置多采用对拉工作面:两个工作面共有一条运 输平巷(斜巷),两个工作面中的煤相向运输。 1、井巷开掘顺序:主井—副井—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大 巷—回风石门—回风大巷,当阶段运输大巷向两翼开掘一定 距离后,即可有大巷掘行人进风斜巷—运料斜巷—分带运输 巷—带区煤仓—分带回风巷,最后开切眼即可回采。
4
2
3
1
1—主平硐;2—副斜井;3—阶段运输大巷;4—阶段辅巷
第五节 综合开拓
综合开拓的适应条件 对于地面形式和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的井田,如果
主、副井筒均为一种形式,可能会给井田开拓造 成生产技术上的困难,或者是经济上不合理。在 这种情况下可采用综合开拓的方式。
思考题:
1、什么叫井田开拓方式?井田开拓方式是如何分类的? 2、斜井单水平分区式开拓的优点、缺点和适用条件是 什么? 3、立井开拓的优点、缺点和适用条件是什么? 4、简述平硐开拓的方式,说明其布置特点及适用条件。 5、什么叫综合开拓?通常有哪几种综合开拓方式? 6、什么叫单水平开拓?什么叫多水平开拓?
第四节 平硐开拓
+ 690
+ 550
m1 m2 m 3
阶梯平硐示意图
+ 400
第五节 综合开拓
综合开拓:采用立井、斜井、平硐等任何两种以上 井硐形式开拓的方式
一、主立井-副斜井综合开拓 主立井—副斜井(强力带式输送机)的开拓方式适
合于大型矿井。 优点:立井井筒短、提升速度快、斜井施工简单、
10—带区煤仓;11—运料斜巷;12—行人进风斜巷
第三节 立井开拓
二、立井多水平采区式开拓
开拓概述
井田为缓斜煤层,开采两个煤层,煤层赋存较深。井田沿倾斜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下部标高分别为-260m-400m,设两个开采水平;在阶段内沿走向再划 采区,图中是4个采区。采区采用集中上山联合布置方式。从采区上山依次 掘进各区段的中部车场及区段石门11,各煤层的区段运输平巷10、12,区段 回风平巷13、15和各煤层的开切眼。
划分为若干个采区,每个采区沿倾向划分为若干个 区段。 与片盘斜井相比 优点:矿井内能布置几个采区,不容易出现掘进与 生产相互干扰,对地质变化适应性强。 缺点:井巷工程量大,建井期长,系统复杂。
第二节 斜井开拓
斜井单水平分区式开拓
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阶段运输平巷; 5—阶段辅巷;6—采区运输上山; 7--采区轨道上山;8、15—区段运输平巷;9、16—区段回风平巷;10、17—采煤工作面; 11--阶段回风平巷;12--回风井;13—采区运输下山;14—采区轨道下山;18—专用回风上山;
第二节 斜井开拓
三、斜井形式选择 斜井形式主要是指井筒倾角和在地下的空间布置 1.斜井倾角
斜井倾角
提升方式
≤10° ≤17° 25°~35° ≤25°
无极绳 带式输送机
箕斗 串车
第二节 斜井开拓
2.空间布置 (1)煤层斜井
斜井沿煤层开凿,施工容易、速度快、投资少。但当煤层较 厚、煤质松软、构造复杂及煤层有自燃倾向时,不宜沿煤层布 置。此外,煤层斜井需要留设井筒保护煤柱,资源浪费大。 (2)底板斜井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可以将井筒布置在煤层底板中。但当煤 层倾角小于井筒倾角时,石门工程量太大。优点是井筒易维护, 不需要保护煤柱。 (3)穿层斜井 当斜井倾角与煤层倾角不一致时,可采用穿层布置,即斜井 从煤层顶板或底板穿入煤层。
2、开拓部署力求集中,尽量简化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 做到合理集中生产。
3、合理开发资源,减少煤炭损失
4、建立完善的通风、运输、供电等系统,创造良好的生产条 件,减少巷道维护量,使主要巷道长期保持良好状态。
5、适应当前技术水平和设备供应状况,并为采用新技术、新 工艺,发展采煤机械化、综合机械化、自动化创造条件。
掘进快、井筒装备简单、人员上下方便和安全等
第五节 综合开拓
主斜井、副立井开拓
二、主斜井 — 副立井综合开拓
1
2
3
第一水平 - 47 第二水平 - 112
第三水平 - 262
5 A1 A3
5 F12
B 1 10 5
B11
5
B5b
B9
B4 B5a B6
6
6
第四水平 - 412
4
5
C13
F 12 -- 1` 6 F12 -- 4
F11 -- 48 C13
7
1-主斜井,2-副斜井,3-斜风井,4-新立井,5,6,7-运输大巷
第五节 综合开拓
三、主平硐 — 副立井综合开拓
5
4 + 512
2
+ 415
1
+ 330
+ 230
1750
3
+ 110
1—主平硐;2—副立井;3—暗斜井;4—回风平硐;5—回风 小井
第五节 综合开拓
四、主平硐 — 副斜井综合开拓
相关主题